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9章
    西门卿起身跟着翟谦,被引着从大厅旁边另一座仪门进去,映入眼帘是坐北朝南一排三间气派敞厅。
    绿油栏杆,朱红牌额,石青镇地,金字大书天子御笔钦赐“学士琴堂”四字。*
    蔡京儿子蔡攸,也是天子宠臣,如今官居祥和殿学士兼吏部尚书,并提点太乙宫使。
    西门卿自觉止步,等翟谦先进去禀报,片刻后才出来引他进见。
    蔡攸深衣软巾,外罩皮毛大氅,脚蹬皮毛软靴,坐于堂上,身旁放置旺盛火炉。
    西门卿进入堂中,在蔡攸三步之外当厅跪下,“请蔡大爷安。”
    [导游,你……你居然跪下了。]虽总感觉它家宿主亦正亦邪,但也自有一身傲骨,居然跪了?
    [官民阶级分明,我为何不能跪?]他如何能不跪。
    蔡攸开口问道:“你是哪里来的?”
    拜帖昨日就递过,翟谦刚才也禀报了,怎还会不知西门卿是哪里来的。
    西门卿恭谨回道:“小人复姓西门,是山东省东平府清河县来的。以前多蒙府上厚爱,感恩无以言表,去年府中岁收尚可,念及恩情便置办些许寿礼前来为府中老爷贺寿。”
    说完,从袖中取出寿礼帖递上。
    蔡攸接过帖子,一看所用纸墨倒是能入眼,就翻开帖子看起来。
    海水明珠一斛,玛瑙珠子一匣,多彩宝石一袋……金黄炊具并餐具一套,黄米一千石。
    便是翟谦先前已经禀过,等到再看这寿礼帖也不免吃惊,这得值七八万贯了,真是好大好厚一份寿礼!
    蔡攸看完,叫西门卿下首入座:“西门员外请坐。”
    “不敢在大爷面前称员外,折煞小人了。”西门卿拱手,依言坐了。
    蔡攸又叫来小厮上好茶,西门卿谢过后也端起来吃了。
    便是寒暄,堂中氛围也不怎的热烈,掺和着高高在上的冷漠和矜持。
    蔡攸:“西门员外做什么营生?”
    西门卿正身作答:“小人父辈曾行走川广贩卖药材,如今继承家业就也做生药生意。再或偶遇有缘的学子或相公,也周转他们几个银钱使使,又若有乡邻信任,也帮着化解纠纷诉讼。”
    “去年年底又开了两个铺子,卖着卤味和胭脂水粉,侥幸赚几个米钱菜钱。”
    能送出这么一份厚礼,做的生意自然不可能如他说的那般轻巧。
    “你先前往府上孝敬的香水精油、乳霜香皂,口脂敷粉、花钿眉黛,府中使着都很好。”
    “府中能用得好用得舒心,小人深感三生之幸。”西门卿神态受宠若惊。
    蔡攸又恩赐一般:“若再有新款,你也可再往府上孝敬。”
    昨晚他后院的女子知道了香腮雪的老板要来府上拜见,个个都来撒娇卖乖只为得到新款。
    “是,小人谨记,若有新款定最先往府中孝敬,也是动请府中娘子们贵眼鉴定,若有不尽人意的也好改进。”西门卿殷勤回道。
    目的达成,蔡攸话题一转问起府中子女:“西门员外年岁几何?家中儿女多大,都做些甚么?”
    西门卿又笑颜回道:“小人已虚度二十七个春秋,如今膝下只有一独女,年已及笄,如今就嫁在东京。”
    蔡攸听到西门卿女儿嫁在东京,好奇追问:“哦?嫁的东京哪户人家?”
    “嫁的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提督杨提督的亲家,陈洪老爷府上之子陈敬济陈衙内。”
    蔡攸眉毛一扬,“倒是嫁了个好人户。”
    若是嫁的杨戬的儿子,蔡攸或许还会正眼以待,但嫁的是杨戬亲家的儿子,份量就没那么重了。
    且陈家不过是给了一个女儿与杨戬,又得了几分宠爱,不算甚么正经亲家。
    西门卿自然也知道,他这个杨提督的‘四门亲家’身份,在天子脚下的东京不算什么。
    “小人见过陈衙内,聪敏能干,小女嫁她确是嫁了良人。”
    问过工作,拉过家常,蔡攸终于问到:“如今天下太平,百业兴盛,正是做生意的好时候,来日西门员外打算再做些甚么?”
    送上这样一份大礼,总不是无所求的。一个商人能求甚么,不过是求个朝中有人庇佑,商路通畅。
    终于进入主题,西门卿措辞道:“小人喜爱结交朋友,不拘身份三教九流只要投缘,竟至于如今手下好些弟兄,这便免不了有维生艰难的求到面前来。”
    “俗语有云,帮急不帮穷、帮笨不帮懒,索性小人那干弟兄虽都没甚本事却是勤快肯干的,便想着拉他们一把,由小人牵个头去做盐客。”
    盐客,即盐商,向朝廷申请专卖食盐的商人。
    蔡攸若有所悟却又添迷障,盐铁官营,要染指食盐生意确需走动人脉。
    可有钱去走一走地方上管盐政的就是,买几张盐引的事,何至于到东京来太师府?还送上这一份厚礼。
    就在此时,翟谦从厅外进来,传禀道:“大爷,老爷醒来了,让带西门员外进见。”
    第31章 蔡京授官
    ◎金吾卫衣左所理刑千户◎
    原著第三十回 里, 来保和吴典恩到东京给蔡京送生辰担,提到‘盐客王四’之事,就是私盐贩子王四等人被巡抚抓住下狱, 拿二千两银子求了西门庆,向蔡京府上说情抹平事情。
    再有第四十八回 中, 西门庆因受贿滥权被人参劾, 派来保、夏寿去东京‘走捷径探归七件事’, 赶上朝廷用仓钞换盐引的政策, 趁机换了三万盐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