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17章
    守株不一定能待兔,但守着官府大门真能找到翻译。
    清晨天一亮门板一卸,十里城的府衙前就排起了长龙。不知道的以为有多大的冤情,没准这大热的天一会就要开始下雹子。
    不过看这些人脸上没什么悲怆愁苦,反而满是跃跃欲试,又不像来告状申冤的了。
    他们一个一个走进府门,又一个一个走出来,有人脸上有些喜色,更多人只是耷拉着脑袋。一边茶摊上喝茶的人看到这洋景,少不得问两句伙计这是怎么回事。
    “嗐,”伙计一边抹桌子一边答,头也不抬,“大将军得了一卷不知道什么宝书,读不懂,说是天孤文,让认识的人都去译。能译出一百个字的就给金子,真金子!能认出十个字的也有半吊钱。全都认识的可以留下来做官,还有数也数不尽的赏赐。不过您看这些人,大概没有一个……”
    看来是没人留下,最高兴的也不像是得了金子的。有人志得意满进去,灰溜溜出来,不免遭同行几句嘲笑。
    那位蔫头耷拉脑的顿时不服气了:“你进去看看!那不是寻常天孤文!我能不认识天孤文吗?都是曲里拐弯的,但那个字不曲里拐弯,像是叶子一样,岂是那么好认的。”
    出来的人不服气,没进去的人不在意,门前吵吵嚷嚷,没捞到好处的也不会懊丧太久。
    他们坐在茶摊上喝一口茶,顺一顺气,很快就会有来行商的人聘他们,用黄澄澄的铜钱安抚他们没有撞好运的失望。
    舌人们的失望有人安抚,嬴寒山的失望没有。
    她盘膝坐在桌前,桌上堆满了写得乱七八糟的纸张,活似小学四年级语文老师批作业现场。
    舌人们不是看了原文就能写翻译的,总得涂涂抹抹,比比划划,半天才翻译出一句狗屁不通的话,再从中挑出两三个可能正确的字。
    就这么一边挑一边拼,过去了四五日才勉强把第一段的意思翻译了个大概。
    第一段诗是讲恶魔变成了无数的小鬼,吃掉了牛羊的口粮,各个部族分散逃荒,有人为了一片草地大打出手。一位乌兰古部的女猎手感到痛心,决定去寻找天空的缺口,因为天空的缺口是神的耳朵,她要把这一切告诉神。
    就这么一小段,还是因为这段歌谣的改编流传比较广,才能勉强通过拼字凑出来。后面更多没有传唱的部分,目前只有狗屁不通拼的狗屁了。
    也不是那些舌人学艺不精,有见过这种文字的舌人说这不是完全的天孤文,反而像是一个比较独立的部落的密文,除了那个部落本身的人,其他人只能照猫画虎。
    所以……除了找一个乌兰古部的天孤人来之外,没有别的办法能够解读这篇长诗。
    嬴寒山把面前满纸没通的狗屁折成纸飞机扔向窗口,怅然地思考着天孤人到底什么时候来做生意……
    ……她又怎么找一个乌兰古部的热心姑娘来帮忙?
    天孤人到底什么时候来做生意,秦蕊娘也很想知道这件事。
    她是三日前跟着商队来的这里,规模不大的商队一般会带上几个愿意出远门的散商,一来壮大队伍防止被欺凌,二来也可以向散商收点钱平摊一下路费成本。
    这一伙商人的头领是从州人,第一站在淡河落脚,然后走涅叶烈来臧州。他们原本是不想带着秦蕊娘的,嫌弃她是个跛子还是个女人。不过商队头领考虑到她好像在淡河当地有些官府的关系,最后还是点头同意了她跟上。
    毕竟回程还是要走淡河的,到时候有她这个人情,通关打点也方便。
    然而这一路上和她相处下来,队伍里哪一个都收起了之前轻慢的态度,他们带着一丝敬畏听她讲那位金眼睛的女将,讲淡河的屠城,将那一夜活着和死去的人。
    行商是冒着风险的活计,队伍里所有人都自认刀口舔血,但这么一听下来,他们舔的血好像还不如这一场一场劫难里沾染上她衣袖的多,谁也不敢再轻视这个跛脚的女人了。
    等到了臧州,队伍里每个人都改了称呼,恭恭敬敬喊秦蕊娘一句秦娘子。
    队伍里有舌人,自然不用再去招募,在臧州落脚之后商队里其他人都找到了当地熟人接洽,只有秦蕊娘这个第一次来的人不知道该去哪里。
    她知道大将军和长史都在这里,但行商是她自己的事情,她不想麻烦她们。
    左右无处可去,秦蕊娘就逛起了市场,预备着先看看这市场上的价格如何。
    天孤人还没到多少,但市已经开起来了,有臧州当地的人也会来挑选北方的东西。穿着好衣裳商人手抓一捧胡椒,向来往的人吹嘘这是寒气不侵的神药。有布商挂起了斑斓的布匹,宣称这是今年京城里最时兴的样子。
    秦蕊娘默默地走过去,看也不看一眼。
    胡椒是陈的,和红蜡块一起装在袋子里摇晃过就又变得好像新鲜,布料是朽的,刚刚上过颜色假装新织造出来。
    这些东西或许能骗过没见过造假术的人,但骗不过秦蕊娘已经练出来的眼睛。
    在一个药摊边上,她稍微停了停脚步。
    那摊子上摆出来的尽是些廉价草药,但有几个漂亮盒子收在后面,摊主一脸高深莫测,来了人也不招呼一声。
    看到秦蕊娘站定,他上下打量一眼,看她身上没有补丁,手里的拐杖也是好木料,才露出一点笑来。
    “这位娘子可要抓些药?我这里的药材,臧州雾山的三七,临渊的接骨草,脖子断了都能救一救。芜梯的云芝,老人吃了长牙,小孩吃了开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