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直保持着观望的状态。
但是随着刘秀的势力逐渐强大,他眼看着刘秀统一中原指日可待,立刻就意识到他要想保住自己的地盘,必须要联合巴蜀的公孙述一起抵御强大的刘秀。
这也正是刘秀非常担心的一种局面,所以刘秀必然不可能让他们联合起来。
于是刘秀为了瓦解他们之间的联合,决定先下手为强,把隗嚣拉到自己的阵营中来。
公元二十七年时,刘秀故意透露出了对隗嚣的善意,果然隗嚣就派了使者前来洛阳,表示说愿意跟着刘秀干了……
刘秀见此非常高兴,他深知隗嚣的厉害,因此在对待隗嚣的态度上显得非常热络,与其他割据一方的势力完全不同。
他完全就是用一种平等的态度去对待隗嚣,并不把自己当作高高在上的皇帝。】
邓禹默默点头,确实如此,当时他们的陛下与隗嚣交流沟通时甚至是称呼对方的字,以此来表示亲近。
刘秀笑了笑,“当时朕的势力远远没有如今这么大,势力也没有如今这么强,若是放低身段,能够得到消灭巴蜀公孙述的助力,何乐而不为呢?”
虽说身为帝王,但刘秀并没有身为帝王那高高在上、死要面子的做派。
邓禹拱手附和道:“正如陛下所言,何乐而不为呢?”
【隗嚣表示愿意追随刘秀,跟着刘秀干的时候,他的表现也相当不错,领兵去攻打过公孙述,总之给刘秀那是帮了不少的忙。
隗嚣愿意帮助刘秀,那刘秀自然也愿意捧着对方。
刘秀曾经给隗嚣写信,信中是这样说的,“苍蝇之飞,不过数步,即托骥尾,得以绝齵。”
这话意在表明,他靠自己的话,那是不行的,但如果寄托在隗嚣的身上,那他必定能够消灭反动势力。
由此可见,刘秀到底有多捧着隗嚣了,这都把自己比作苍蝇了,可真是下了血本了。】
却非殿上的臣子:……
没想到啊,他们陛下这么舍得下面子……
刘秀闻言,尴尬地摸了摸鼻尖,解释道:“咳……朕当年写这封信的时候并未平定中原,彼时以洛阳为中心,东南西北四方都在打仗。”
邓禹用力地点点头,企图给自己的君王找回一点面子,便道:“隗嚣当时在西北,公孙述在西南,只有让隗嚣制衡住在西南的公孙述,陛下才能安心地收拾中原四方的割据势力。”
耿弇状似无谓地诶了一声,“这有啥,陛下后来不是将他们都收拾了吗?”
“是啊是啊……”臣子们纷纷附和。
刘秀:……
倒也不必这么帮朕找场子,朕并没有那么在意曾经微贱之时的事。
【刘秀在当时把自己放得那么低,以此来稳住隗嚣,他还和他的将领们说“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
暂且将这两人置之度外。
成语“置之度外”就是从刘秀的这句话演变而来的。
刘秀一开始那么谦卑,却不代表他永远都会对隗嚣那么谦卑,永远哄着隗嚣。
当刘秀平定了中原之后,他终于有能力、有时间腾出手来解决西北、西南两大割据势力的时候,刘秀和隗嚣的关系必然将面临破裂了……
当时刘秀下诏令让隗嚣派兵去攻打公孙述的时候,隗嚣装病且以路不好走为理由给拒绝了。
刘秀听了之后便说,行,那你不去也行,但是我要派大军从你的地盘经过。
别人的大军经过自己的地盘,这样的事正常人都不会同意的,这不就是把自己的命门打开给别人吗?
所以隗嚣听了之后,心中的戒备铃顿时响了起来,这要是刘秀的大军在经过他的地盘的时候顺道把自己给灭了,那他不就完蛋了吗?
于是他集结了众多兵马,在重要关口进行了严防死守。】
刘秀闻言,想起当时的困境,心中沉了沉,“西北地势那般复杂,山高谷深的,隗嚣还砍了那么多的大树,将关口都堵死了,当时朕的大军根本过不去。”
“他这是在阻拦朕解决公孙述。”刘秀十分神色十分不悦。
邓禹道:“或许在隗嚣看来,只有公孙述存在,他隗嚣才能一同存在,若是有一个覆灭了,另外一个自然也离覆灭不远了。”
虽说巴蜀、陇地之间互不对付,但在大势面前,彼此又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隗嚣的所作所为导致刘秀要想消灭公孙述,就得先消灭隗嚣,消灭这个企图阻拦他统一天下的割据势力。
而隗嚣的底线则是他可以向洛阳称臣,承认刘秀的皇帝地位,但是绝对不允许汉军踏入陇地半步。
隗嚣和刘秀之间是互不信任的,存在着猜疑的。
然而也是因为隗嚣对刘秀的几分承认,没有坚决地起兵反叛,再加上陇地的起兵十分精锐强悍,所以刘秀最终还是决定采取“攻心为主,攻城为辅”步步为营地逐步瓦解隗嚣的势力。
说到隗嚣,我么必定要讲到一代名将马援。
当初公孙述起兵之后,他与公孙述是同乡,对公孙述十分了解,认为此人妄自尊大,隗嚣最好是与刘秀交好。
马援,也被后世称为“马伏波”将军。“马革裹尸”这句话便是来自马援的话。
这个一代名将按照常理来说,他必须得入选“云台二十八将”的,但是并没有……
倒也不是因为他的能力不够,他的将领光环是足以让人感到眩晕的,只不过在当时外戚不可封侯预政,所以他才没有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