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54章
    这哥两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明明已经身为新朝的大司马和卫将军了。
    其实原因就是当时的王涉手底下有一名幕僚叫西门君惠。此人是一名星象大师,他通过观测天象,觉得新朝的气数已尽,汉室应该重兴。
    西门君惠甚至还点出了复兴室的人为刘秀!
    既然复习汉室的人是刘秀的话,为什么要找刘歆呢?很简单,因为人家刘歆也叫“刘秀”。
    汉哀帝叫刘欣,欣与歆同音,刘歆为了避免,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了“刘秀”。
    因此,当时人们想到听到这句谶言的时候,就以为谶言上的刘秀就是刘歆。
    而当这两人找到刘歆时,刘歆同意了加入董忠和王涉的劫持计划,但是他或许是为了留一条退路,于是大力反驳,说刘秀不是他,是当时南阳的刘秀。
    但……大家想想,当时的刘秀身为南阳的农夫,他身边的人会认识他,但是天下呢,又有几个知道南阳有一个刘秀呢!
    所以刘歆也就被按上了当为天子的刘秀。
    不过很可惜,这个劫持的计划很快就泄露了,董忠和王涉被处死了,刘歆也被迫自杀。】
    【我们细细研究起来,其实这谶言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骗局!】
    骗局??
    刘秀瞬间抬眸,为何说这是一个骗局呢?
    “当时天下广为流传,甚至传到了朕这个农夫的耳边,一个骗局也能如此瞒天过海嘛?”
    邓禹笑道:“想要为自己造势,借助天言是最好的办法,毕竟谁也不能真的去问老天爷。”
    这话说完,君臣二人面面相觑,片刻后二人恍若无事般挪开了视线。毕竟这世间利用这谣谶造势的可不只是刘歆而已。
    【为什么说是骗局呢?首先“刘秀发兵捕不道”这里的“捕”字特别适合董忠、王涉他们的劫持计划,如果真的是南阳的刘秀,那么他以民间农夫起事的话,应该叫“伐”。
    其次,“四夷云集龙斗野”这里的四夷指的是生活在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
    天下大乱,四夷都参与到战争中来了。
    这样的情况只发生在新朝中后期时,匈奴、西域诸国、东夷及若豆、夜郎等南夷发动的叛乱。
    而南阳刘秀,也就是汉光武帝刘秀所在的时期根本没有四夷的侵扰。
    所以说这谣谶说的根本不是南阳刘秀,就是刘歆。
    到这里我们大约可以推测出来了,是董忠和王涉等人看到王莽的新朝将要完蛋了,在江湖术士西门君惠的蛊惑下,企图发动兵变。
    而他们这场兵变必须师出有名,所以这些人相中了曾经与王莽是好友,如今已经决裂,又是新朝的国师大人刘歆,最重要的刘歆还是汉室子弟。
    多么合适的人选啊……】
    刘秀:……
    竟是如此……那刘歆也只是董忠、王涉等人手中的棋子罢了……不像他,完全利用了这条谶言,将天下握在自己的手中。
    邓禹眼神意味深长,政治流言这样的东西历史上比比皆是。
    秦末的“亡秦者胡也”,汉武帝时期的“代汉者当涂高”,汉昭帝时期的“公孙病己立”等等皆是如此,就连他们的陛下当年也是通过他的手将这流言好好利用,按在了陛下的身上的。
    【于是他们便借助着这谶言准备起事,当时这谶言流传得天下皆知,就连在家务农的刘秀都听说了。
    彼时农田里正在种地的农夫们调侃刘秀,刘秀便道:你怎么知道这个刘秀不是我呢?
    当时的他没想到世事风云变化,这个谶言说的不是他,夺取天下的却真的成为了他,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实现了这条谶言。
    这便是一开始的农夫刘秀在历史上的最初登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名。
    刘秀,出身放牛娃,却用三年的时候完成了人生的大逆转,当上皇帝,建立东汉王朝。比他的老祖宗刘邦所用的时间还短。同时也正是因为他,使得大汉王朝再次延续了将近两百多年。
    在中国的历代皇帝中,他虽然比不上秦皇、汉武那么耀眼,却也绝非等闲之辈,不能说他是“千古一帝”,但能称得上“完美一帝”的或许就只有他了。
    另外除了“完美一帝”,他的头上还应该有两顶桂冠,一顶是“中兴之君”,一顶是“定鼎帝王”。】
    完美一帝、中兴之君、定鼎帝王……
    刘秀忍不住嘴角扬起,这三个夸赞的词可比那“位面之子”“大魔法师”等等好理解多了……
    却非殿的臣子们同样乐融融的,任谁得知自己所效命的皇帝在世人的眼中是这般优秀的模样,怎么能不感到自豪呢?
    邓禹笑道:“定鼎帝皇,这意味着陛下重新开创的皇朝其实在世人的眼中并非是当初的那个大汉。”
    天幕也说了,东汉只是沿用了高祖皇帝的国号而已,东汉是全新的王朝。
    刘秀乐呵呵笑了……他真的有那么完美吗?
    思及此,他又想到自己让大汉王朝延续了两百多年,与汉高祖刘邦建立的大汉差不多的国祚,他心里微微感到满意,总算没有辜负老祖宗的厚爱。
    【当然,这么高度赞扬刘秀的可不只是平平常常的主播我,还有我们伟大的人民领袖。
    我们伟大的人民领袖曾经写过一首诗词《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