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两位是大唐二李,李靖、李勣。
以上这些人不仅要战绩、能力够强,甚至还要著书立说,留下兵书影响后世,所以这个标准是相当高的。
看看、西汉时期,武庙共入选了两位张良和韩信,这两人为刘邦一谋划一打战,最终才打败了项羽,由此可知项羽到底多有能耐了……
至于项羽为什么没有入选武庙十哲,那是因为他是大汉的敌人啊,是正统的对立者,他再怎么能耐都不可能入武庙……
但即使他不入武庙,这华夏历史前十的军事悍将必有他的一席之地。】
享受香火!!入武庙!!
大汉的武将们纷纷向张良和韩信投去了羡慕的眼光,好家伙,“汉初三杰”“汉初三大名将”都不能足以匹配这两人了……
韩信、张良面面相觑,片刻后,谁都忍不住咧开了嘴角!他们从未想过自己还能受香火,这是何等地让人激动啊!
刘邦抿了抿唇,心道,武庙十哲有啥,他的“汉”还称为了华夏民族的标志呢!
【回顾项羽这短短的一生,却充满了波澜壮阔。
公元前206年,项羽率领着四十万诸侯联军在鸿门宴上想杀刘邦那简直易如反掌,然而才过去了四年而已,百战百胜的西楚霸王项羽就以如此悲壮的结局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其实这一切早就在最开始的时候注定了结局,历史的年轮是滚滚向前的,甚至想开历史倒车的人终将被历史的年轮碾碎。
大汉大汉,汉承接秦制,才是历史最正确的走向。
在萧何进入咸阳闯入了秦丞相御史府,将所有的档案资料和地图全部搬走之后,这一切就注定好了……
因为这些资料里面集齐了大秦所有的精髓,秦虽二世,秦法秦制却绵延了几千年。萧何以自己的才能,将秦制改良,继承并推广。甚至萧何死后,曹参继续推广应用这一套程序。
大汉能成为举世无双的王朝,离不开这一套体系,当然大汉的运气也属实绝妙,因为大汉的前七位皇帝都是明君。
一般来说,二代三代能是明君,就该偷着乐了,但大汉运气爆棚啊,开国皇帝刘邦,西汉的“文帝、武帝、景帝”等等都相当不错,东汉的刘秀也是牛逼到不行。
曾经有人觉得如果白起生在了赵国,那么秦统一六国是否会成为了泡沫。如今的项羽可不就和当年的白起一样是尊杀神,所以前面的论点我们如今论证了,不可能!
项羽再厉害依旧抵不过承接了秦制的大汉,所以同理,即便白起生在了赵国,秦国还是会一统天下。】
七代明君!!
刘邦此时兴奋不已,他不由地回想起曾经自己押送着服徭役的百姓前往骊山的时候,在路上遇见了始皇帝嬴政的舆车,当时的他羡慕不已。
而如今始皇帝的江山故去,是他承接了大秦的江山,大秦二世而亡,他的江山却出现了七代明君!
刘邦心中生出一丝丝隐秘的窃喜……好像曾经可望不可及的东西,到手之后,他甚至将其绵延、发扬光大!
刘邦:“不愧是朕老刘家的子孙!”
【项羽死后,刘邦为他的这一位一生之敌选定了谷城作为他的墓地,然后以楚怀王封项羽为“鲁公”的规格礼葬了对方。
下葬当日,许是人死帐消,又或是做戏给别人看,总之刘邦亲自为这位当年的结义兄弟治丧,哭泣、哀悼。
项氏一族,刘邦一律概不追究,赦免了他们。
一年之后,项伯被封为射阳侯,项它为平皋侯,项襄封为陶侯。之后,项氏一族更是被赐姓为刘姓,纳入了皇族。
公元前202年,汉五年正月,刘邦大赦天下,改韩信为楚王,统淮北之地,定都下邳。魏国旧地封给彭越,号梁王,定都定陶。
这是两位大功臣,一个负责正面战场,一个负责后方袭扰,这两人都得到了应有的劳动成果。
至此从秦末乱世之后,天下终于太平了……
接着淮南王英布等诸侯王纷纷劝谏刘邦,说您现在军功最大,德行最厚,汉王已经不足以封您了,您应该晋升为皇帝。
于是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汉王刘邦在定陶城北祀水北岸,即皇帝之位,从此一个伟大的国家诞生了……
这个国家有多伟大,他让一个民族以其国号命名汉。】
*1:李清照《绝句》
第189章
刘邦乐不可支,华夏以他的国号作为民族的烙印,这足以证明他的大汉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如此地精彩纷呈。这一点足以抵消天幕对项羽的青睐。
大汉群臣对此自然也是心怀炙热,大汉大汉!秦末乱世到汉初成立,八年的时间却将缔造出一个延绵四百多年的大汉王朝……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之后听从了刘敬的建议,将国都从洛阳迁到了长安,此时的刘邦已经五十五岁了……大器晚成第一人非他莫属啊!
刘邦称帝后的第一年,大汉朝发生了一件惊天大案,这件惊天大案将三位异姓诸侯王全部拖入了漩涡中。
这也是异姓诸侯王与刘邦之间的对抗!】
群臣:……
啊,不是,这、接下来真的是他们能听的事情吗?
刚刚被分封的异姓诸侯王:……
刘邦:!!??
刘邦眼神意味深长,好啊,且让朕听听你们到底想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