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28章
    韩信沉声道:“若是我与项羽一对一单打,我大抵是打不过项羽的。项羽力能扛鼎,我自愧不如。”
    刘邦闻言,绷紧了嘴角,项羽是失败了,可他却留给了后世人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时的灌婴还能想起项羽热血沸腾的那一战,即便他身为项羽的敌人,也忍不住想为其赞叹!
    【项羽加上二十六名骑兵再度上马,再次突围向这东南而去。
    灌婴算是汉军的第一骑将了,但是他率领着五千大军对仅仅二十余骑的项羽束手无策。
    项羽这个以一己之力扭转了大秦国祚的男人,真真是顶级的战斗家,惊哉叹哉,举世无双啊!
    他到了如今窘迫到只有二十余骑兵,却仍然像千军万马一般,但最终项羽还是来到了他最终的归宿之地“乌江”。
    其实后世我们说到“项羽乌江自刎”这里的乌江,其实不是一条江河的名字,而是一个地名。
    中国确实有一条河叫乌江,此乌江非彼乌江,这一条乌江在今天贵州那边。
    而项羽自刎的乌江,其实是长江边上的一个地方,叫乌江亭,亭在秦汉时期,相当于是一个村吧。所以项羽其实是在长江周围的乌江村自尽的。
    项羽到了乌江亭,亭长已经整船靠岸,等待这位曾经的西楚霸主多时了。
    乌江亭亭长对项羽说,渡过长江,对岸就是江东之地了。江东虽然不大,但任仍然是地方千里,居民数十万,而且江东有长江天险,完全可以防守,您继续成为一地之王。大王速速渡江吧。
    当时的乌江仅仅有这一只船,就算是汉军追来了,也无可奈何,无法再对您进行追击。
    然而高傲一生的项羽在此刻面对着滚滚长江流水,心情十分复杂。
    几年之前,他跟着自己的叔叔带着八千的江东子弟征战天下,打下了诺大的一个西楚国,可是如如今呢,他的身边只剩下了二十余人了。
    项羽苦笑道,天要亡我,何必渡江呢?当年八千江东弟子陪我渡江,如今无一生还,纵使江东父老怜爱不弃,又有何面目去面对江东父老呢?
    虽说后世人常常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但项羽心里其实很清楚,过江翻盘的的机会确实可能有。
    但这个机会很渺小很渺小,他的胜算太小了,如果他渡过了长江,带给江东地区的只可能是无尽的战火。】
    刘邦哼声道:“算他识相。中原归汉已经是大势所趋,即便他过了江,江东那些新兵蛋子怎么和身经百战的汉军打!”
    什么卷土重来未可知……刘邦心里酸得很,到底后世人凭什么总觉得项羽走到这一步还能有翻盘的机会!
    韩信深深吸了一口气,项羽若过了江东,要灭掉他可就难了……毕竟江东隔着长江……
    【项羽此时已经萌生了死志,他对乌江亭亭长道,我知道你是忠厚的长者,我这匹乌骓马五岁正当年,我骑此马,天下无敌,一日千里,我不忍它死于阵中,赠与你吧。
    之后项羽谢过了亭长,否决了渡江。他下令部下将战马就地放生,二十七背靠着乌江列阵,以必死之心,静静等待最后的一战。
    汉军终于来了,二十余人血战乌江,项羽一人步战便杀了汉军数百人。
    血战之中,他看到了一位汉军的将领,便大喊道,来者可是吕马童?
    吕马童不敢直视项羽,项羽道,我项羽这颗头,汉王悬赏千金,封邑万户,成全给你吧。
    说罢,他拔剑自刎……
    一代西楚霸王打遍天下无敌手,最终他还是没有败,他死在了自己的手中,年仅三十一岁。
    “霸气震神州,凌云志未酬。乌江夜若渡,两汉不姓刘”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1
    西楚霸王,终成绝响。】
    刘邦气急,“这是在讽刺朕不如那项羽吗?什么两汉不姓刘……”
    群臣此时缄默不语,项羽再如何厉害又怎么样,他都死了,陛下还有什么可生气的呢?
    张良拱手道:“世人总是对已故作古的悲情人物报以宽容,项羽虽然豪情壮志,但他确实不适合当皇帝,这是不争的事实,陛下您也确实是天命之子,这便够了……”
    刘邦闻言,心里才稍微好受了些……
    【项羽自刎之后,他的头颅被吕马童抢去,而他的遗体则被汉军的将士们蜂拥抢夺,导致数十人自相残杀。
    项羽都死透了,还能带走一波汉军,属实是没想到的。
    他的遗体被五个人分割带走,这五人最终得了赏赐,封了侯。
    这五人中有一名叫杨喜的,出身弘农杨氏,七百多年后他的子孙后辈有一名叫杨坚的,隋王朝的开国皇帝。
    隋朝之后的大唐王朝,在唐王朝开元十九年,唐玄宗李隆基为了表彰祭祀历代的名将,便以周朝开国太师姜太公姜尚作为主祭,以大汉张良为配享,算上张良在内的历代名将共十人,陪着姜太公搁在武庙里面享受香火。
    这十位便是被后世称为鼎鼎大名的“武庙十哲”,想进武庙可不是容易的,毕竟中华历史上下几千年,名将数不胜数。
    这十哲,其中五位是春秋时期的名将,分别为孙武、田穰苴、吴起、乐毅、白起。
    西汉,东汉给了三个位置,分别是张良、韩信、诸葛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