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61章
    于是项伯这个坑侄子的,趁着大军熟睡的时候,偷偷骑了匹马来到了张良处。
    张良一听下属的汇报,大惊,连忙出来迎接他,询问深夜来访是有什么事情。
    项伯拉着张良就想上马,他一边拉着对方一边道,刘邦派兵驻守函谷关,拒绝让项羽进关的事情惹怒了项羽,他明天清晨就准备大举进攻霸上了。刘邦的军队根本不是项羽的对手,你赶快和我一起逃离刘邦的军营吧,不然就要和他们一起白白送死了!
    张良听后大吃一惊,他立刻意识到此时是刘邦大军的生死存亡关头,刘邦的大军没有办法与项羽硬扛,所以这两人若是能化干戈为玉帛,岂不是相得益彰。
    他想得非常美,觉得刘邦深谋远虑,有长者风范,项羽力大无穷、英勇超神,两人各有所长,十分契合。
    想到这里,张良便对项伯说,当初韩王派我送沛公入关,然后再回到韩国。现在我若是跟随你回鸿门,那就是不从王命,是为不忠;见刘邦有难,我若是不救,是为不义;不和刘邦告别私下里逃跑是为无情。
    不忠不义无情之事,哪里是我张良愿意做的呢……】
    张良闻言,点头如捣蒜,“正是正是,这等不忠不义无情之事,我怎么会做呢!”
    他嘴上这般说着,心里却在想道,若当初跟着项伯前往鸿门,只怕这会儿他坟头草已经一丈高了……项羽此人易怒易燥,又多疑敏感,身为刘邦军营的他过去了必定难逃一死。
    只是当时他绝不可能和项伯这样说,项伯毕竟是项羽的叔叔,当时只有趁着这个机会迅速与项羽化干戈为玉帛,才是唯一的生路。
    刘邦闻言,眼神闪过笑意,君臣二人相视而笑。
    【项伯听张良这么说,又敬佩又着急。
    张良便道,不然你等我一会儿,我去向沛公通报一声,看看有没有万全之策。
    项伯一听,非常为难。他可是冒着生命危险,出来救张良的,他的本意也只是为了救张良而已,刘邦是死是活,他才不管呢!
    这会儿张良要是告诉刘邦明天项羽就要来攻打霸上了,他这不是泄露军情吗?况且他也是项羽阵营的人啊,怎么会同意!所以项伯这个老实人是真的非常为难。
    张良自然看得出来老朋友的为难,他反而劝慰对方,说,你放心,无论谁当关中王,都与我无关。到头来,我都是要回到韩国当韩司徒的。只是沛公与那项羽本来是一起磕过头的好兄弟,我们要是能使他们重归于好,这不就是一件美事吗?
    听听、听听、张良这话可真是忽悠人啊!
    他首先将自己从这两方之中摘出来,如此便使得他接下来的话好像听起来是非常公正的,没有任何私心的,但怎么可能呢?
    他随后再借机说说刘邦和项羽曾经的关系,要让他们和好……
    古人有这么一句话“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亲。”朋友之间也是如此,所以项伯这个老实人一听,想想也是,也就同意了……】
    老实人项伯豁然抬眼:……竟是如此?!好你个张良,竟然如此坑我!
    张良看着好友面带不愤的神情,张了张嘴,一时间哑口无言,立场不同,当真没有法子啊!难道要他眼睁睁看着主上覆灭吗?
    项伯身旁的臣子见状,连忙悄悄地捅了他一下,干什么呢?这副表情……项羽早就死了,现在是是陛下的天下,你还这副神色,难道是对陛下不满吗?
    项伯愣了一下,随后冷汗爬满了后背,吓得整个人一个激灵。
    刘邦嘴角带笑,余光扫过在场的朝臣们,天下已经定了,接下来他又该如何将手中的皇权集中起来……
    【张良进了刘邦的营帐立刻将项羽即将攻打霸上的消息说了,刘邦一听,脸色顿时就不好了……
    当时的刘邦看着萧何、曹参、张良,急切地向他们问计。
    张良便问他,当初派兵驻守函谷关的办法是谁提议的?
    刘邦就说是鲰生,是他提议的,我听从了他的建议,没想到竟落到现在的局面。
    张良又问他,那现在按照我方的军力,到底能不能抵挡住项羽的进攻?
    好半响之后,刘邦无奈地承认了,不能!
    不能是不能,可是事到如今,项羽的大军即将来袭,他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张良一琢磨,打是不用打了,必死之路,为今之计,只有求和!他便和刘邦说,如今只有请您自己亲自和项伯说清楚,表明您和项羽亲如手足,情同兄弟,没有丝毫背叛项羽在关中称王的意思。
    刘邦再不甘愿,也明白眼前只有这条求生之道了。于是他连忙问,项伯现在在哪里,张良又为什么和对方认识……
    张良告诉刘邦,项羽现在就在他的住所处,并且将以往的交情缘由说清楚。
    刘邦一听,心就稳住了,他觉得项伯此人实在厚道,既然是厚道人,那说服对方的几率就非常大了。
    刘邦再次确认项伯的岁数之后,便让张良将对方请进来,准备用兄长的礼节来对待他。】
    认领老实人的项伯:……
    是我太天真了!
    【张良回来之后,见项伯这个老实人果然还在等着,心里非常高兴,哎……当年那一波救得值啊。
    张良就请他去见刘邦,刘邦摆好了酒席,恭敬地请项伯坐在上位,还给他敬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