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52章
    【立熊心为“楚怀王”,其实是有利有弊的,你说项梁是真心想要为楚怀王的后代效忠吗?那当然是不可能的啦,谁都想得到皇位。
    项梁想法非常好,利用楚怀王的号召力,影响更多的楚地百姓,让他们加入到反秦大起义的队伍中去,这一点的好处远远高过他的弊端。
    这弊端对项梁来说,无非就是在自己的头顶上又立了一个君王领导,但……项梁会怕吗?当然不会,这对他来说只是一个虚的,楚怀王根本无法对项梁形成制约。
    项梁想得非常好,非常妙,如果真的按照这个计划实施下去,或许楚地的反秦起义必定如火如荼,但是很可惜……第一步,项梁死了……
    项梁的死对刘邦又是一个机会!
    有意思的是,刘邦的领导只要一死,哎……他的机会就来了,后世人在说到项羽的时候,会说“项羽出征,寸草不生”,但刘邦则是“刘邦升职,领导必辞”。
    这个“辞”就是“辞别人世”的意思。】
    群臣嘴角抽搐,陛下从街头流氓到现在九五至尊,真要这么说,好像确实是这样的。
    刘邦:……他有这么晦气吗?
    他皱了皱眉头:“项羽出征,寸草不生,这话朕认同,毕竟他可是屠城屠多了,但朕……朕……”
    刘邦说不下去了,他仔细一琢磨,好像还真是。
    张良见他的神色难看,便道:“陛下您是九五至尊,又怎能让人压在你头顶上呢,他们的死亡不是咎由自取,便是上天的旨意。”
    “是啊,是啊!皇帝乃是仅次于上天的人。”雍齿赶紧道。
    刘邦闻言,顿时眉眼舒展,心道:也是,朕是天子,又岂能有人立于他之上。
    【项梁战死了,这对楚地的反秦联盟造成了严重的打击,要知道楚地的两大反秦队伍一是陈胜,二就是项梁了。
    他们都死在了同一个人手上,那就是秦朝的猛将章邯。
    这时候的大秦虽然是日薄西山,但猛将还是有的,章邯到了楚地之后,目标就瞄准在了陈胜、项梁二人身上。
    这两人死后,章邯就犯了一个错误,他没有斩草除根,他认为楚地的起义军中最有名的两人已经死了,他没有必要再在楚地耗费时间和兵力了,于是他带着军队主力北上,前往赵国平叛去了……
    说是错误但也是章邯不得已为之,因为各地起义的实在太多了,章邯没有时间将这些势力一个个铲除,只能抓着个别极为突出的攻打,一打完他就必须抓紧攻打其他的起义军了,章邯便是用攻打起义军的速度为大秦的没落延缓时间。
    正是因此,项梁死后,他的残余势力,项羽、刘邦二人才得到了猥琐发育、喘息的时间。
    除此之外,项梁的死还引起了楚怀王熊心的野心,原本他只是一个傀儡君王、标志性的摆设、一面旗帜,但项梁战死了,他就开始有想法了。】
    刘邦微微颔首,项梁的死对他来说确实利大于弊,这可真是多亏了章邯。
    刘邦嘴角微勾,“章邯实乃猛将,然不然为朕所用,实是可惜。”
    群臣:……
    可惜?也不知是谁用计水淹城池,导致章邯所守城池被破,章邯拔剑自刎的……
    韩信皱了皱眉头,不甚开心,陛下口中所说的猛将难道有他猛?!
    【楚怀王得知项梁战死的消息后,立刻从盱眙感到了西楚国的都城彭城。
    他到达彭城之后,立刻做了几件事,其一,迅速封刘邦为一方起义军的首领,由他来管理砀县,砀县的位置就在彭城的不远处。
    这其实相当于楚怀王向刘邦卖个了好,意思很明显,他要扶持起刘邦来对抗项梁剩下的残余势力,同时,砀县这个位置即有利于楚怀王监视刘邦,又有利于当楚怀王在彭城遇到危险时,刘邦来得及救援。
    其二,他把项梁战死之后,项氏集团的军权立刻收回来了,甚至另一支军队,吕臣的军队同样收到了自己手中,如此一来,他手中便握着两支军队。
    楚怀王毕竟是楚国的君王,虽然之前受项梁的钳制,但项羽他却是不怕的,毕竟他们还要利用他君王的身份,身为项梁副将的项羽正是因为名声制约的问题,才无法接手项梁留下来的残余集团势力。
    如此一来,对刘邦是非常有利的,因为这时候他的对手从项梁变成了项羽,而当时的项羽受到了楚怀王的压制,刘邦则相反,被扶持起来了,甚至能够独掌一方军权。
    或许正是从这里开始,刘邦慢慢走向了“欧皇”之路,早期的艰难险阻已经过去了。】
    刘邦:……欧皇?
    造化弄人,世事多变……
    刘邦沉吟片刻,“项梁多此一举,他的父亲为楚国大将项燕,项燕的名声你我都知晓,那是大名鼎鼎的楚国良将,为楚国战死,依靠着他父亲的名望,项梁根本不需要将熊心找回,这不是平白无故给自己找个君王来伺候吗?”
    萧何笑得意味深长,道:“项梁的行为祸及子孙,使得项羽白白错失了一次接受项梁残余势力的机会,可反之,若不是因此,陛下或许夺得天下的步伐便没有那么快了……”
    得了便宜,还卖乖!
    刘邦讪讪一笑,也是,他因此手中有了军权,这之后的“西征、北伐”,他才能够参与其中,并一步步增强自己的实力。
    【其三,楚怀王熊心是真的有“雄心壮志”的,他果断召开了一次群臣会议,在会议上他确定了接下来的方针“西征”、“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