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95章
    就该让你们自己人窝里斗,大唐好坐收渔翁之利。
    大唐灭东突厥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浸淫朝堂的群臣,征战沙场的将领,修建家园的百姓没有一个不心潮澎湃的。
    汉人在胡人的侵扰下度过了几百年,如今终于轮到他们汉人占据上风,胡人俯首称臣。
    【以上便是贞观初年,东突厥国内势力的风云演变。
    而与之相反的大唐,不仅挺过了自然灾害所以引发的饥荒、灾害等,更在灾难之中锤炼了一批清正廉洁、为国为民、能力卓越的臣子。
    大唐朝堂上的面貌焕然一新,太宗皇帝一心图强,虚心纳谏,从不耽于享受,在他的感召下,臣子各尽其能,为国为民分忧,不谄媚、不成党派。
    贞观三年二月,历史的黄金时代到了……
    房玄龄出任左仆射,杜如晦出任右仆射,房玄龄擅谋,杜如晦擅断,二人相辅相成,史称“房谋杜断。”
    此外,还有“以人为镜,方可知得失”的魏征,王圭、长孙无忌、温彦博、萧瑀,以及同年六月,被太宗发掘的治世良臣马周。
    在这个群臣璀璨的年代,大唐将星云集,谋臣扎堆一起,贞观君臣共同努力,唐朝的国力不断恢复,再加上之前对东突利形成了包围之后,几百年来,中原与北方胡族形势终于迎来了大逆转。】
    被天幕点名的文臣们哪怕压抑着嘴角上扬的弧度,眼里的笑意还是蔓延了出来。
    他们文臣求的无非就是能够治国安邦,缔造一个太平盛世,青史留名。
    太宗皇帝同样面带微笑,豪情万丈,“天下有志之士,尽在大唐之内。”
    房玄龄摸了摸上扬的嘴角,这才躬身拱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世间不缺良将能臣,唯常缺明君而已。”
    陛下,你就是那个最闪耀的君王。
    太宗皇帝闻言大笑,群臣气氛一片和乐。
    视线扫过太极殿内的朝臣,太宗皇帝扬起的嘴角顿时一滞。
    等等……??少了一个人呢?他的治世能臣马周现在还没人影呢?
    太宗皇帝急道:“朕的马周呢?”
    马周??马周是哪个?
    群臣面面相觑,一时无言,这到哪里去找一个叫马周的人,而且这世上叫马周肯定不止一个,这……群臣犯难了……
    中郎将常何眉头微皱,这……他倒是有个门客就叫马周,只不过这个马周……
    太宗皇帝见常何神色奇怪,赶紧问道:“卿可是知晓马周是何人?”
    常何:“臣的门下有一门客就叫马周,但……此人的性格颇有些放荡不羁。”
    一个放荡不羁的人,能是治理大唐的能臣吗?常何表示怀疑。
    这时的他根本不知道在后来,太宗皇帝令百官上书谈论朝政得失,他因是武将,不涉经学,就让马周帮他写奏章,陈述有利于国家建设的二十多条建议。
    太宗皇帝拿到奏章之后,越看越欣喜,只觉得每条建议都非常合他的心意,但他又怀疑常何这个莽汉子没有这样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于是便询问常何,奏章是谁写的。
    常何坦白直言,他作弊了,是他的门客帮他写的。
    太宗皇帝当天就召见了马周,甚至在马周还未到来之前,他就派人催促了四次。
    后来,太宗皇帝与马周相谈甚欢,马周直接便先在门下省任职了。
    太宗皇帝闻言,眼神更是一亮,性格怪异……是了,这一定是他的治世能臣,有能力的人怪异些是非常正常的事。
    “回头朕宣他来朝觐见。”太宗道。
    尉迟敬德鼻腔发出微弱的哼气声,治理国家他是不行,但打仗他非常擅长啊!
    秦叔宝:“……你酸了!”
    尉迟敬德瞪眼,低声骂道:“少挨老子。”
    秦叔宝:……
    【东突厥被包围之后,颉利可汗非常清楚自己大势已去,于是他权衡之下果断认怂,派遣使者前往长安,请求和亲,迎娶唐朝的公主,表示以后会好好当大唐的女婿。
    呵……颉利可汗还是没看清楚自己的形式,大唐公主是现在的你可以肖想的吗?
    颉利没想到的是他派遣的使者前脚才进了长安,后脚代州都督张公谨的信使也到了。
    他的信使向太宗皇帝呈上奏疏,表明此时直取东突厥的时机到了。奏疏里面言明了东突厥的“六可取”。
    其一:颉利可汗残暴不仁,亲小人远贤臣。
    其二:薛延陀等北部铁勒已反。
    其三:颉利得罪了突利、拓设、欲谷设等突厥宗室,自断后路。
    其四:塞北霜旱已经造成了突厥境内粮草匮乏。
    其五:颉利重用胡人,然而胡人性情反复,自私自利,唐军若是抵达突厥境内时,他们必然会因为畏惧大唐而对东突厥袖手旁观。
    其六:流落在突厥境内的中原人特别多,他们自成政权,啸聚山林,反抗颉利,若大唐出军,他们必定群起响应。
    这六条有理有据,太宗看完之后,认为讨灭东突厥的时机已然到来了,这老天爷都将东突厥送到他的眼前了,他不取反而是有害了。】
    【公元629年贞观三年八月初八,太宗皇帝以突厥背弃盟约,干扰大唐统一为由,就地发兵声讨东突厥。
    太宗皇帝任命兵部尚书李靖为行军总管,张公谨为副总管部署唐军讨伐颉利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