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89章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更是深深折服于皇帝李世民的民心。
    自魏晋南北朝、隋末以来,天下动荡,他们深刻地认识到百姓这个群体的爆发力,王朝便是建立在百姓之上。
    然而这样的觉悟却不是随便一个皇帝都能有的,阶级总会桎梏当权者的视线,当今皇帝是少有的能够向下兼容的帝皇。
    李世民听着天幕对自己的一顿夸夸夸,他无奈地摇了摇头,这对他来说不过是本份而已,当不得天幕如此夸奖。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太宗皇帝一不劳民伤财,二非常不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
    说到身体状况,我们顺嘴提一句,太宗上位后劳心劳力,再加上他年轻的时候常年征战,积压在身体内部的伤病便在他的晚年爆发了。
    他晚年是受了伤病很大的折磨才去世的,于公元649年七月病逝。
    关于他的具体的死法我们不暂且不去细究,只说一点,他还真不是因为想长生不老而主动吃丹药的,而是他生病了,实在没办法了,药石无救,只能赌一把,冒险服用丹药。
    结果自然是不行的,丹药加速了他的死亡。
    唉……当然这都是后话了,只是说在那么多皇帝中他是非常罕见的,不注重自己身体状况的皇帝了。】
    骤然得知自己死因和死亡时间的太宗仿佛头顶飞过一群乌鸦……
    他想长生不老?
    太宗:……
    尤记得朕好像嘲笑过那想要长生不老的始皇帝嬴政……
    太宗皇帝神色平淡,而群臣此时却各个战战兢兢,他们在听到天幕讲到皇帝的死因等问题时,不约而同地猛然垂下了头。
    任谁得知自己的死因等都不会高兴,更何况是一国之尊,这些话实在太冒犯了。
    李世民看着一个个和鹌鸠似的臣子,不由地大笑出声,“生老病死乃是世间常理,人又怎么能逆天而为,即便朕是皇帝,也不过是一常人而已。诸卿,无需如此。”
    杜如晦躬身拱手,满脸敬佩,“陛下看破天命之理,如此淡然,可敬可佩。”
    他这话一落,李世民的神色变得极为微妙,他瞬间想起之前天幕说过,杜如晦死于贞观四年!!如今可是贞观元年了!
    看着眼前干干瘦瘦的杜公,李世民不由地悲从中来,大声哭嚎。
    杜如晦一愣,这是……这是怎么了?难不成陛下其实是后知后觉?并非对自己的生死完全不在意?
    尉迟敬德:……这杜公夸什么不好,看吧,把陛下搞哭了……
    他这个大老粗熟练地从自己的胸前抽出一方丝帕,准备抢先在杜如晦之前递给陛下,然而下一刻,他便听陛下道,“杜公,贞观四年,四年啊,你怎地这般早逝……”
    杜如晦:……??!!
    尉迟敬德:……得,这丝帕还是给杜公吧!
    杜如晦无奈道,“陛下,臣已经看过医师了,暂时没什么问题。”
    “当真?”李世民尤自不信。
    “……当真。”
    君臣哭哭闹闹一番,天幕下百姓仿佛预见到了太宗皇帝病逝一般,一个个都红了眼眶。
    太宗:……
    一更!!!
    状态不佳……
    第134章
    【贞观初年的灾害虽然频繁,当灾害来临的时候,只要积极做出正确的防御措施,那么灾害可不可怕的问题便只在人心了。
    在太宗皇帝的感召下,地方官员与百姓同艰共苦。
    太宗皇帝曾经说过,国家能不能安定就看国君的德行,君王如果有很多的欲望,老百姓就会受苦,君王要是无为而治,克制自己的欲望,老百姓自然就会快乐。
    所以无论是在国家强盛,还是国家灾患当头,太宗皇帝所想的无非仅是百姓而已。
    正因为如此,太宗皇帝派遣前往各地赈灾的官员都是精挑细选过的,慎重再慎重。这些官员大多是清廉公正的。
    比如,邓州。邓州地区是一个名人辈出的地方,诸葛亮、张仲景、张衡等都出自邓州。
    然而邓州百姓在灾害年间几乎是十不存一,非常萧条。
    太宗派遣陈君宾去那里当刺史,而这位刺史到任才仅仅一个月,离家背井、四处流亡的灾民们都纷纷回乡了。
    到了第二年,邓州地区的百姓甚至有了余粮,而相邻的蒲州、虞州地区的百姓也被吸引来了。】
    李世民闻声,大喜,赞叹道:“陈卿擅抚慰百姓,甚好甚好。”
    陈君宾乃南朝陈氏皇族,武德元年时举郡归降大唐。
    房玄龄皱眉,“陛下,这东阳公此时在洺州当刺史,若是要将其调任到邓州,估计洺州百姓会颇有争议。”
    毕竟这天幕都说了,陈君宾将邓州治理得非常不错,这灾患年马上就要来了,陈君宾仿佛金光闪闪的救世祖,百姓哪里肯放他走呢?
    李世民一听,微微颔首,“若是可以,看看能不能复制他在邓州的治理方案。”
    群臣深以为然。
    【邓州刺史陈君宾是如何创造这项奇迹的呢?他一到邓州就立刻召集各县的县令来商量。
    陈君宾告诉他们,他在京城接受陛下的诏令时,陛下对他说,现在邓州的百姓缺衣少食,十户不留一户,每每想到此,他都睡不着觉,心里非常内疚。看到各地的灾害出现,他都会质疑是自己德行浅薄的原因。只要有一人受饥饿,他就不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