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75章
    李渊当即同意了。
    尉迟敬德便请求皇帝李渊颁布亲笔敕令,命令各军一律接受秦王的处置,李渊听从了他的建议。
    天策府司马宇文士及从东上阁门出来颁布敕令,众军才安稳下来。
    李渊又让黄门侍郎裴寂前往东宫开导原李建成麾下的诸将士,将士们便都弃职而散。
    至此,玄武门之变惊险的过程终于结束了。
    李渊这才召集李世民前来相见,他抚摸着李世民的背,感叹说他近日以来,险些和曾子之母一样,听信了儿子作恶的谣言,他叹息道:“我早就想将权力交给你了。”
    李世民闻言“吮上乳而哭”,悲伤不已、号啕大哭……】
    什……什么?
    李世民顿时大惊失色,这怎么可能,他不可能吸老爹neinei……
    李建成:……什么玩意儿?
    李渊震惊:……不,我是清白的。
    秦王府众人&朝臣:…………
    李世民绷着嘴角,一言不发,他总不可能专门解释他没有这个癖好吗?
    有道是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事实,如今他只有努力装做云淡风轻,才能使这个谣言不攻自破。
    此刻场面一度有些尴尬、甚至连李建成这个即将被发落的人脸上都浮现了怪异的红晕。
    【其实在主播看来,李世民当真是个刚柔并济的男子,他既有细腻敏感的心思,又有果断雷霆手段,正是因为他是一个亦柔亦刚的男子,才能开创盛世大唐,百姓的生活也得平静安稳。
    玄武门之变的当天,李渊下令大赦天下,对逃亡的太子、齐王党羽皆不追究。
    与此同时,他授予秦王李世民处理国家大小事务的权力。
    三天后,六月七日,李渊再降两封亲笔敕令,册封秦王李世民为太子,并将全国大小事务正式交由太子李世民处理。
    武德九年,九月三日(农历八月初八),李渊颁布了制书,将皇帝的位置传给了太子李世民,李世民坚决推辞,李渊不许。
    于是在次日,李渊正式传位于皇太子李世民,李世民在京师长安的东宫显德殿即位。】
    李健成冷笑,“一个能弑杀兄弟的人,算什么心肠柔软的人?”
    李世民投以冷眼,“莫非大哥忘记你之前如何迫害我的事了。”
    李建成:……
    一直保持着沉默的李渊终于破防了,他原以为太子、秦王争的是储君的位子,然而这一刻,他才知道,儿子秦王盯上的是他的位子,皇帝的位子啊!
    【这里很有意思的是,当年汉献帝禅让帝位给曹丕时,那三辞三让可是足足走了九个月。
    而唐高祖李渊在太极殿正式登基为帝,是用六天就走完了三辞三让。
    然而我们的秦王殿下,效率就更高了,他仅仅用一天的时间就走完了三辞三让这个流程,并且在禅位的第二天立刻举行了登基大殿。】
    这就有点急切了吧?众人心想。
    李建成嘲讽道:“二弟你这副嘴脸实在是可笑,就这么着急,这么紧张……”
    李世民不予理会。
    【至此,玄武门之变在这里便结束了,对于这场君臣、父子,这场血腥的政治斗争下,李世民为自己和李渊至少都保留了最后的体面。
    对于卷入这场政治斗争的一君两储三方而言,作为晋阳起兵的李渊在最初他绝对不会想到自己的儿子们会相互屠戮。
    三个儿子之间的屠戮,李渊是要负主要责任的。
    为什么呢?首先在起兵之初关乎李氏家族存亡的时候,李渊和他的三个儿子各负其责,共同征战天下。
    然而在唐朝建立之后,李氏父子的政治军事集团却没有向国家统治集团转变。
    大概出于他的宗族思想,在李渊的构想中,长子继承大统,次子、四子征战天下,正好文武配合,家国和睦,内外都是李氏家族的人。
    在隋末乱世的时候,李渊吸收了很多优秀的将领,但因为天下事势原因,这些将领很大一部分都不是陪着他起家的,而是从别的势力倒台后吸纳的,所以性格多疑的李渊真的很难相信这些人。
    而大唐那么大,国家那么大,他只能将这些军权的最大决策者都安在自己的儿子们身上,导致了三个儿子各有自己的军权,各有自己的势力。
    除此之外,李渊糊涂到甚至连住所的安排都格外有问题。
    武德初年,李渊让李世民住在承乾殿,李元吉住在武德殿后院,这两人的住所与宫城、东宫之间忽然没有任何的阻隔,昼夜开放通行。
    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兄弟三人更是经常乘马、携带刀具出入于宫城,互相见到了便行家人之礼便可。
    李渊估计很享受这种天伦之乐,然而未来的帝皇李建成却不会容许卧榻之侧有他人酣睡。
    李渊也忽视了在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时代,皇帝作为君主,总揽全国的军/政大/权是不可分割的,且必须保持皇权的独/裁专/制性。
    然而在他的骚操作下,军权却由李渊、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父子四人分别掌控,并且兄弟三人的教令居然能与皇帝李渊的亲笔敕令共同生效,导致官员迷茫,最后只得以诏令颁布的先后顺序施行,这已经为后来的权力斗争埋下了伏笔。】
    李渊闻言,忍不住以手掩面,悲痛不堪,原来竟是他一手挑起事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