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听到这里,像抓住了李世民的把柄似的,他突然道:“你秦王难道不也是薄情寡义之人,你就没有想过即便你在皇宫中占据优势,杀了我,逼迫了父皇,那你的秦王府呢?你的弘义宫呢?”
“你就不怕孤的将士们将你们的亲属都杀光,届时即便你赢得了天下,你的部将们失去了亲属,难道不会心底里迁怒你吗?”
李世民睨了他一眼,“若真是如此,杀她们也是你,部将们为何会怨恨我。”
“若不是你,她们又怎么会死?你果真薄情寡义,这天幕还说什么你重情重义,狗屁。”李建成在这一刻,还不忘在秦王的部众面前下眼药水。
秦王府的兵力都集中在这里,还有玄武门,李建成盘算了一下己方的兵力,闯入秦王府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他心道,也好,铲除这些逆贼的亲属,足够他们痛心了,即便这些部将们此时不会迁怒李世民,待到来日,君臣之间若是生了嫌隙,这些死去的亲属便会成为他们之间的导火线。
李世民一眼便看穿了太子李建成的心思,他心里只觉得好笑,大哥到底还是不够了解他。
尉迟敬德白了太子一眼,“不劳您担心了。弘义宫、秦王府以及幕僚们的家眷,殿下早就自有安排。真要万一失败,高士廉会护着他们前往洛阳。洛阳有温大雅,他早就在殿下的授意下将洛阳固守得如同铜墙铁壁。最重要的是殿下根本不会失败。”
李建成闻言顿时一噎,呼吸都开始不上不下了。
一旁的李渊嘴角抽搐,恍然回神,温大雅……也是秦王的人。
【秦王府的府兵们到底还是有些担忧的,但在这个危机的时刻,尉迟敬德再一次赶到了。
他向东宫的将士们举起太子和齐王的首级之后,东宫部队们人心逐渐崩溃。
冯立已经杀了敬君弘,便知晓自己走到绝路了,无法再为太子做什么了,于是当场解散军队,道,他也算是稍微报答了太子的恩情了,随后他与薛万彻弃兵逃走。
薛万彻在后来因唐太宗李世民赏识他的武勇,屡次遣使招谕,才复出拜将。
在平突厥、薛延陀部、征高句丽时屡立大功,尚太宗妹丹阳公主。
一直到唐高宗时期,因参与谋立荆王李元景为帝,被长孙无忌所杀。
至于冯立,同样也是最后为李世民所用,拜授广州都督,他在任上鞠躬尽瘁,在职数年,很有德政,最后死在任上,也算是善终了。
还有谢叔方,唐太宗即位后,出任左亲卫中郎将,奉命出使灵州,负责招辑突厥,担任西州、伊州的刺史。
他驾驭有方,以德服人,关心百姓疾苦,尽量做到刑狱公平,受到百姓佩服,后来凭借出色的政绩,出任银青光禄大夫、兰泸洪广四州都督。
唐高宗永徽三年,谢叔方去世,时年五十三,谥号为勤。
由此可见,李世民真的心胸宽广,玄武门之变,这三位作为对立者的主将,他都能够任用他们,或许对李世民来说,这些人虽然不站在他的立场上,但终究为的是大唐。
而且他们在李建成死后,能够奋力为太子报仇,到底也是有情义之辈,李世民很喜欢重情重义的将领们。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此时此刻,还被百姓围堵住的谢叔方、薛万彻、冯立三人面面相觑。
这下怎么办?他们还要不要去玄武门拼一场注定失败的战斗,主要是这……拼是可以拼,可是将来他们也还是秦王的手下,这事儿怎么想怎么微妙……
围堵住他们的读书人朗声开口,“几位将军便是天幕所提到的那三位将军吧?既然早晚都是为太宗、为大唐效力,此时直接投降岂不更好,如此可少走几年弯路。”
“没必要啊,将军真没必要……”
“此时投降才是明智的选择啊!将军们……”
薛万彻&冯立&谢叔方:……
三人你看我我看你,行了,明白了,咱就沉默吧,就当被百姓堵住了路,去不了那玄武门就行……
李建成气得咬牙切齿,敢情他一直都在给对方做嫁衣。
不管是魏征还是这三名将领,最后反倒都是李世民的人,这怎么叫他不呕得慌。
【玄武门的危机已经解除,尉迟敬德便奉李世民的令马不停蹄地赶往李渊所在的地方。
不得不说,尉迟敬德是真的好忙,救李世民、射杀李元吉、解决玄武门、这会儿又来找李渊。
当李渊见到身穿重甲,手持长矛的尉迟敬德径直来到他的面前时,不由地大惊失色,问道,今日是谁在作乱?卿来此为何?
尉迟敬德回答说,太子、齐王谋乱,已被秦王诛杀,秦王唯恐惊扰了陛下,特派臣来护卫。
李渊这才知道外面发生的一切,可见皇宫在秦王的势力渗透下,李渊犹如被遮住了双眼。
他见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便看向自己的老朋友裴寂,询问裴寂该如何处理局势?
裴寂知晓太子已经死了,再怎么争辩也无济于事,只好默然不应。
而支持秦王的陈叔达、萧瑀立刻回答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本来就没有参与晋阳起兵,他们自知无功,所以才常常心怀不安,以致今日之祸。
秦王则功盖天下率土归心,若是能立秦王为太子,委以军国大权,皇上您便能如释重负,天下苍生也能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