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书遇刚下船,就被刺目的阳光照得不得不移眼,良辰大街的主干道笔直宽敞,坐落在两旁的亭台楼阁和府邸都清一水的古风样式,不过各家门前的红灯笼都是电子灯,红黑的房梁和石柱上填充着霓虹光管。
良辰大街人满为患,范书遇才刚刚站稳,就被人搭讪。
“客官——”不知道从哪冲出来的青年跑到范书遇面前,作势要拉起他的手,窦章却横在两人中间。
书生模样的男子瞥见窦章的脸色和那双黑沉锋利的眼眸,神色开始慌张,他嘿嘿一笑,搓着手,鞠躬:“打扰,打扰。”
说完又一溜烟跑没影。
范书遇压下窦章的手臂,刚要说话,一个瘦弱的老妇颤颤巍巍地撞了他两,劲儿居然很大,把两人都撞得一个趔趄!
“明事理.......”
“讲信义.......”
她声音嘶哑,像是嗓子出了问题,声带被挤压,发出类似于滋滋的声音。
老妇佝偻着背,满头白发,更让范书遇惊骇的事,她满脸都是流脓的水泡!
而且裸露在空气中的皮肤就没有一处是完好的,手臂上全是红疹子,脚上没有穿鞋,良辰大街上细碎石头很多,她脚底都磨出了血,放眼望去能大概看出老妇的行动路线,因为她来时路上已经有了一连串的血痕。
都是用这双伤痕累累的脚走出来的。
而老妇左右眼睛大小不一样,右眼出奇地大,瞳孔却很小,眼白几乎占据整个眼眶,塌鼻梁上泛着油光,蓬头垢面。
她撞到范书遇后就紧紧地攥住了他的手臂,范书遇倒不觉得她模样吓人,但是这突然冲出来的姿态是挺让人猝不及防的。
他看到老妇也站不稳,还伸手托了她一把。
老妇身形不到一米六,扒拉着范书遇的手臂,嘴里咿咿呀呀地喊:
“明事理.....讲信义......”
“明....事理.....”
窦章要动,范书遇给他递了个眼色,窦章手腕上的蓝光便散去。
范书遇低头:“您说什么?”
“讲.....讲信义..明事理...”
范书遇听了半天,发现老妇有些不对劲,她要说的话反反复复也就这两句。
明事理,讲信义?
然后呢?
范书遇眉毛微拧,他托着老妇,老妇身体没几两肉,即使把力量都压在范书遇手臂上,那双粗糙干枯如树枝的手扒拉着他的衣服,也没让范书遇觉得多吃力。
“卧槽!”应云善从天而降,他立刻跳下地,赶紧来到范书遇身边,把老妇给拉开。
范书遇问:“你认识她?”
应云善擦了把自己额头的冷汗,一边拍着老妇的后背一边看向范书遇,低声:“认识,认识,你别跟她动手。”
“这位是?”
范书遇疑惑。
应云善安抚着老妇,老妇的瞳孔一张一缩,嘴里还在喃喃自语,见她情绪稍微稳定了点,应云善才介绍:
“这是在良辰大街四处流浪的婆婆,六十多岁了。她精神不太好,有点老年痴呆,一天到晚就只会说两句话。”
“她见到陌生人就往人家身上扑,你们是新来的,在良辰大街算是崭新的面孔,她可能受了点刺激才找上你,抱歉啊。”
“她人不坏的,不会攻击你们,就是有点难交流,你们见谅。”
应云善解释了一番。
范书遇点头:“没事。”
他低头,发现刚才老妇的手劲很大,把他的外套都扯出褶皱,差点给拽破。
窦章站在一旁,黑漆漆的眼眸在打量老妇,这老婆婆钻进应云善的怀里,可能是认出来这位是熟人,方才那紧张的神色消失不见,嘴里却仍然在念叨:
“明事理.....讲信义.....”
【滴——主人,发财为您更新信息ovo】
【初步检测,老婆婆不是仿生人。但她身上伤口很多,且扫描出脑部内有东西,不知道是肿瘤还是别的什么,根据行为和言语的反馈,发财判断老婆婆患有老年痴呆,她精神失常,不能用正常人的评判标准和她交流。】
【范先生,你——】
“我听得到。”范书遇接话。
【好哒!】
“她有家人吗?”范书遇问应云善。
应云善露出无奈的表情:“不知道啊,都没人认识她是谁。她脸上的皮肤都溃烂了,我给她找过中医,但说是治不好,医生甚至说不出来门道,不清楚这到底是什么病,婆婆她毁了容,视力衰弱,耳朵也听不清,说话更是含含糊糊,你问她什么她都不知道回答,每天就是光着脚在良辰大街到处乞讨。”
“吃百家饭也苟活到今天了。但没人知道她的来历。”应云善叹气,“新中城是这几年才发展的,城区还有几座大山没开发呢,山里头都是贫苦人家,主城区,也就是良辰大街才比较繁华。所以近几年街上多了不少这样乞讨的老人家,还有小孩,大家猜测都是山里头跑出来的。”
应云善拍着老妇后背,老妇听着耳边的嗡嗡声,又不知道哪个字眼戳到她神经,她突然抖着自己的胳膊,眼眶里的泪水奔涌而下。
她转身又朝着范书遇冲去,抱着范书遇手臂咿咿呀呀:
“呜呜——明事理....明,明事理.....呜呜,啊.....”
范书遇撑着她,随意一瞥时,发现老妇耳后居然没有接口。
在庸城,这种人很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