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自己的院子,洗漱换衣,等他过来好算账。
这种莫名其妙冷暴力的毛病,绝不能纵容。
等了两刻钟,窗外竟然还是没动静!
真是岂有此理,这一阵他明明每天晚上都来烦她。
越想越气,索性起身披上外袍、狐裘,冒着风雪去找他。
家下仆役不知她这么晚找大将军什么事,也不敢多问,只能开门关门,默默随侍。
两人住所离得不远,很快就到了。
吕布看到她,大吃一惊,忙拉进屋里抱到软榻,又给她围上被褥,才无奈地道,“派人叫我过去便好,怎还自己过来?受了凉又要喝药。”
张祯冷淡道,“大将军气性大得很,我自己来都怕被打出去,哪敢派人来叫?”
吕布叹了声,握住她微凉的双手,“真拿你没办法!”
他只是想让她反省反省,谁知她性子这么急。
张祯也叹,“所以,到底是为什么?”
吕布沉默片刻,道,“你不爱惜自己。”
张祯愕然,“没有啊,我很爱惜!”
正是爱惜这好不容易重来一次的生命,才想要拼命找出条活路。
吕布慢慢道,“天地不容,众生共弃,死无葬身之地!这种话,能随便说么?”
他真怕一语成谶。
只要想到那种可能,就恐惧得血都凉了。
他弑杀两位义父,手下冤魂无数,落到何种结局都是报应,但神悦不可以!
张祯:“......原来是为这个呀。你忘了有前提条件?若不篡汉,誓言便不会灵验,不要怕!”
是她的错,忽略了古人对誓言的重视程度。
她从现代来,虽也重诺言,敬畏之心却没那么大。
凤仙是土生土长的东汉子民,生出应激反应很正常。
吕布将她连着被褥抱到膝上,把她按在自己胸口,沙声道,“我听不得这个,听不得!往后不许再说!”
他忠于汉室,对谋朝篡位不感兴趣。
但生存第一,若是非要篡汉才能活下去,他不会犹豫。
然而现在不敢了,没有后路了。
不怕誓言应验在自己身上,怕应验在她身上。
想到这儿,眼中掠过一抹张祯看不到的狠色,反不了汉,那就只能全心辅汉!
任何威胁汉室存续的人或事,他都会铲除!
包括但不限于羌氐、鲜卑、乌孙、匈奴、高句丽、乱臣贼子、八方蛮夷......
张祯默了默,“好!”
尊重凤仙的封建迷信。
第385章 神悦如此聪慧,怎在这事儿上犯糊涂?
张祯封为宸王、君臣正旦盟誓这两件事情,以这个时代所能有的最快的速度传扬向四方。
普通百姓看的是稀奇,自古以来未有女子封王,嘿,咱们大汉现如今有了!
若是别的女子,老学究们少不得骂一句纲常错乱、乾坤颠倒,公车上书都有可能。
但那是张祯。
说动吕布诛杀董卓、平冀州收辽东镇压八方乱象的张祯。
她还能治疫,能种田,会制火炕。
老学究们年纪老迈,冬日实在难熬,火炕真能续命。
摸摸热乎乎的腿脚,决定缄口不言。
就当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了。
望族豪门、各地官吏、有志之士,关注的重点则是她和吕布、皇帝都立下毒誓。
这就传递出一个信息,本朝君臣相得,亲密无间,未来几年朝堂不会乱。
而有朝堂在上面镇着,地方上也乱不起来。
有人扼腕,有人欣喜,表现于外千姿百态。
但这些事情,张祯并不在意,因为她有更重要的事儿。
张府宴席过后,她便召集公卿,到大将军府议盐政。
王允提前一个时辰赶来,忧心忡忡地道,“神悦,盐政不可轻动。”
张祯轻笑,“我知道。”
华夏最早的盐政,是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推行“官山海”政策,民间私盐为主,官府制盐为辅,但私盐只能卖给官府,再由官府定价销售,齐国由此而富强。
后秦国商鞅变法,民间可以自由制盐售卖,但须向官府缴纳盐税,且税收极重,导致盐价也一直居高不下。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也延续秦国时的盐制。
据史书记载,秦时盐利是古时的二十倍之多,盐商巨富。
到了汉朝,初期也循秦制,然武帝时期,急需征伐四方的军费,也想要打击地方豪强,便实行盐铁专营,不允许民间牵涉这两项利润,开采、生产、售卖的所有环节,都由朝廷垄断管控。
这样一来,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他也有钱继续扩张版图了。
之后是光武帝时期,废除食盐专卖之法,罢私煮之禁,听民制盐,自由贩运,朝廷只收税赋。
接下来便是东汉末年,为减轻财政压力,恢复汉武帝时的做法,实行盐铁专卖,朝廷多一笔收入。
前几年董卓乱政,各地也动乱,汉祚差点不续,对盐政的管控并不严密,民间煮盐多得是。
也造就了一大批富可敌国的盐商。
王允:“既然知道,还有何可议!”
神悦大约是想将食盐专卖落到实处,但他不太赞成。
其一,自光武中兴以来,本朝轻徭薄赋,不与民争利,盐政上实施的向来是只征税赋,并不专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