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4章
    方大郎有些激动,“这,这怎么能是学问呢?”
    他们这些泥腿子,咋能跟“学问”扯上关系?
    张祯:“民以食为天,种田不但是学问,还是攸关存亡的大学问!”
    张祈认为妹妹说得很对,赞同道,“没错,管子也曾云,仓廪实而知礼节,故农者,天下之本也!”
    张祯一笑,又问道,“诸位意下如何?”
    周有金这次抢着答话,苍老的脸上似有红光,“道长这么看得起老朽,敢不从命!”
    张郎君说的那些文绉绉的话,他听不太懂。
    但他能听懂课农司是大将军想要设立的,是朝廷官署!
    他祖坟冒青烟了能入官署!
    朱老汉、方大郎等人也忙着表态,想法和周有金差不多,都觉得这事儿光宗耀祖,极有面子。
    张祯又跟他们说,每月有俸禄,具体多少,她回去请示大将军再告知大家。
    众人欢喜不尽。
    他们也是能领俸禄的人了!
    但欢喜之中又有忐忑。
    领了俸禄,肯定就得干活,他们干什么活呢?
    光一句精研种田太过笼统,心里完全没谱。
    张祯也知这是前所未有的新鲜事物,掰开了揉碎了,跟他们讲解课农司的职责。
    主要是三件事。
    其一,改良耕种技术、种子、农具、肥料等等。
    其二,传授经验。
    其三,配合朝廷劝课农桑。
    每半年考核一次,表现优良者另有赏赐。
    若有突出贡献,不但重赏,还上表朝廷授官。
    如果一年之内无所作为,则清出课农司。
    听她讲完,几人都表示一定要干出点名堂。
    ——被清出去?多丢脸啊!
    张祯:“贫道静候佳音!”
    华夏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几乎都能认识到农业的重要性。
    还有人专门研究农学,例如西汉时的氾胜之,编著了华夏最早的农书《氾胜之书》。
    但这毕竟只是少数,张祯觉得不够。
    她想让课农司成为农科院似的存在。
    虽然现在看不出成效,也不知能走到哪一步,可有些事情急不得,需要慢慢来。
    想在秋天有所收获,就得先在春天种下种子。
    第52章 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遭罪
    夜已深,张祯却还在临摹字帖。
    霍红儿劝道,“师傅歇下罢,仔细熬坏了眼睛!”
    说着帮她剪了剪烛花。
    张祯笔下不停,“快了,你们先睡!”
    半夏也对霍红儿道,“不练完十张,师傅是不会歇的,莫管她。”
    霍红儿叹道,“师傅真是勤奋。”
    自从拜请蔡文姬教授书法,师傅就每日练字至少十张,从未间断。
    不管是忙于大将军府事务,还是身体不适,她都没停过。
    下乡巡视皇庄,累了一天照样练。
    可她本不必如此辛劳,没有人要求她必须写好字。
    张祯笑道:“你们有没有听过一句话?”
    霍红儿:“什么话?”
    半夏也竖起耳朵听着。
    张祯伏案书写,头也不抬,“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遭罪。”
    没什么辛苦不辛苦的,她想惊艳众人,可不得多加努力?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就算想装神弄鬼当神棍,那也需要资本。
    霍红儿和半夏:......
    没听过,但感觉好有道理。
    张祯写完收功,活动手腕。
    半夏收拾纸笔,霍红儿给她揉按肩膀。
    ——这小日子真不能说苦。
    张祯美滋滋地想着,忍不住笑了。
    霍红儿早习惯了师傅时不时莫名其妙发笑,柔声细语地道,“师傅,弟子有疑惑。”
    她力道适中,张祯享受地闭上眼睛,“什么疑惑?你说。”
    霍红儿:“设立课农司,有何深意?”
    张祯:“没有深意,就为了种田。”
    霍红儿更是不解,蹙眉道,“可这又是为何?”
    对师傅了解越深,她越发现师傅是个极聪明的人。
    甚至可以说,在她所见人中最为聪明。
    王司徒没能做到的事情,师傅做到了。
    大将军吕布多疑自负,却对师傅言听计从。
    但这般聪明的师傅,为何不留在大将军身边,继续加深对他的影响力,而是天外一笔说要种田?
    种田这种事,与师傅风马牛不相及。
    所以她怀疑师傅另有谋算,而她想帮忙。
    张祯睁开眼睛,呼唤半夏,“你说为何?”
    半夏嗔道,“师傅不是早说过?种田是为了让更多人吃饱饭。红儿,你哪来那么多疑问?”
    霍红儿:“......是我想多了么?”
    张祯拍拍她的手,笑道,“是的,你想多了。”
    霍红儿毕竟是在司徒府长大的,耳濡目染之下,也有了些上层阶级的思维。
    在那个阶层,尤其又是眼下这种政治环境,做任何事情,仿佛都是为了争权夺利。
    但课农司无权可争,无利可夺。
    她想不通也正常。
    没关系,总有一天她会想通。
    ——
    在宝镜川停留五日,看完所有皇田,张祯一行起程往霸陵县。
    这次她说什么都要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