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3章
    咱们回家罢。
    这话他说不出,因为妹妹在做一件大好事。
    阿爹阿娘说,谁都不许阻拦她。
    张祯笑道:“哥哥放心,我不会往心里去。”
    死人的话,她为什么要在意?
    庄户们见许老旺家被拖走,大感快慰,纷纷上前感恩致谢。
    张祯含笑听着。
    一不小心客串了把青天大老爷,感觉良好。
    问那最先开口的少年,“你叫什么名字?”
    少年直愣愣地道,“方二狗。”
    乡下人图的是取个贱名好养活。
    张祯:“......二狗,我有话跟大家说,你能帮我把所有人都叫到这里来么?”
    方二狗:“能!”
    说着撒腿就跑,几个跟他差不多大的少年也跟去。
    ——
    这天晚上,在张祯的主持下,大王庄推举出了新的庄头。
    是一位叫周有金的老者,懂得看晴雨,知时令,最会侍弄庄稼。
    沉默寡言,为人和善,庄里很多人都服他。
    张祯问了几句,也觉得这是个种田的行家。
    略一思忖,道,“老人家,像你这般会种田的人,大王庄还有哪些?”
    周有金忽然变成庄头,如同天上掉馅饼,又是忐忑又是欢喜,还受宠若惊。
    听得她问,赶紧想了一想,谨慎地道:“朱老汉、李四麻、方大郎、姚瘸子也种得好。”
    还加了一句,“都是本分庄稼人。”
    张祯便叫这几个人上前,让他们说说自己种田的心得。
    几人结结巴巴地说了,张祯还算满意。
    虽然她前世没有种过田,但爷爷不忘本,很关注农业频道,她也听了些现代农业的常识。
    不过,只有理论,没有实践。
    简单来说就是脑子学会了,手不会。
    想要粮食大丰收,具体操作还得看这些经验丰富的种田好手。
    “几位老人家,明日随我去看皇田,如何?”
    周有金、朱老汉等人自然忙不迭答应。
    浮云道长真是好人,不但抓了许老旺一家,帮大家报仇雪恨,还对他们这些庄稼人以礼相待。
    她的眼里有他们。
    不像别的贵人,眼睛长在头顶上。
    第51章 民以食为天,种田不但是学问,还是攸关存亡的大学问
    宝镜川之所以叫宝镜川,是因为这儿有个小湖泊,湖水清澈,如同一面镜子,当地人叫它宝镜湖。
    山岭之间的这一溜平原,就有了宝镜川的名字。
    王允等人所献良田围绕在湖泊周边,水利很方便。
    周有金自豪地道,“咱这地儿,从来没有旱过!”
    方大郎也道,“前几年,长陵县的人还到我们这儿挑水喝。”
    因有宝镜湖,他们的收成每年都比其它地方要高,要不是许老旺家盘剥得太狠,日子本不该如此艰难。
    张祯也称赞道,“是块风水宝地。”
    此时已进六月,田里自然不会空着,栽种的都是稻谷。
    一丘丘良田规划得当,稻谷秧苗的翠绿映在水田里,平添几分亮色,远远望去生机勃勃。
    靠近些,便能闻到稻叶特有的清香。
    一派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霍红儿深吸口气,只觉这些年来的郁结都散了,张祈则有了写诗作赋的冲动。
    张祯可没他们的闲情逸致,走到田埂上细看稻谷生长。
    周有金沉默地跟在她身后。
    方大郎连连示意,他才憋出句话,“道长若是早来几日,还可看到我们插秧。”
    张祯笑道,“今年看不到,明年一定来看。”
    华夏培育稻谷的历史源远流长,东汉时期就摸索出了插秧这种技术,既能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又能有效促进秧苗的生长,利于增产增收。
    周有金很吃惊,“明年?道长明年还来?”
    像浮云道长这种神仙般的人物,就该呆在金玉做的房屋中,来一次田里都是自降身份,明年怎还来呢?
    张祯:“不只明年,后年,大后年都来!”
    秧苗长势良好,中途若不遭虫遭病或发生其它的意外,可以预见会是一个丰收年。
    但这种丰收肯定达不到她的要求。
    她的目标很高,这将是一个浩大漫长的工程,再快再顺利,也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若不顺利,有可能十多年。
    她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
    当晚回去,让周有金儿子儿媳做了好饭菜,请朱老汉、李四麻、方大郎、姚瘸子等人饱餐一顿。
    怕他们拘束,并未与他们同桌。
    饭后道,“大将军欲设课农司,委贫道主理此事。贫道想延请诸位入司,不知意下如何?”
    这是她昨晚才想到的,还没和吕布商议过。
    但她相信吕布会同意。
    合作这些时日,这点信心她有。
    “课农司?我从未听过,管的是什么?”
    问话的不是周有金、方大郎等人,而是好奇宝宝张祈。
    张祯微笑道:“所谓课农司,管的自然是农事。种田也是一门学问,需精研之。”
    这种说法,众人从未听过。
    方大郎迟疑道,“种田也是学问?!”
    张祯肯定地点头,“是。你们通晓这门学问,种田便比别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