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无眠到天亮。
翌日一早钟府就差家奴过来接人,是个中年男人,姓李。
那人是钟府的家生子奴仆,手上有点功夫底子,驾着马车过来带她们出城。
主仆三人带着箱笼上了马车,一路畅通无阻。
恰逢钟国淮今日休沐,也特地在城外送了她们一程。
沈映蓉为表感谢,送了两幅画和钱银。她到底太穷,觉得拿不出手。
姜氏推了,钟国淮道:“这画,我们留着做个念想,钱银就不必了。
“惠娘遭此劫难,回乡立足已是不易,且山高路远,多有花费。
“你若实在有这份心意,便把你曾祖父的笔记留于我作个纪念。”
沈映蓉道:“钟郎中大义,小女在此一拜。”
她执意行大礼。
于是沈肃的遗物留作钟家纪念。
姜氏又叮嘱一番,钟国淮行事妥帖,特意写了一封信函给沈映蓉,怕路途不顺,有五品官信函开路,多一层保障。
主仆谢了又谢,才离开上了官道。
路上魏氏道:“当初娘子在来京前,夫人曾去算过一卦,说你吉人自有天相,可见那秦大娘没说谎。”
沈映蓉快慰道:“天无绝人之路,只要离了京,定能摆脱萧四郎。”
魏氏点头,“萧家既然这般痛快就放了人,待他知晓,他们定会想法子拖住他,省得再生事端。”
青禾插话道:“宜州压不住他,京中定能。”顿了顿,“若是夫人他们知道娘子回来了,不知得有多高兴。”
沈映蓉抿嘴笑,心中充满了期待。
下午国公府的萧老夫人在佛堂里静坐,胡婆子过来汇报,说沈氏已经离京。
萧老夫人“嗯”了一声,问道:“什么时候走的?”
胡婆子:“今日一早,由钟家的家奴护送出城的。”
萧老夫人点头,没再多问。
胡婆子继续道:“老奴去过崇明巷,四郎买给她的物什皆留着,钗环首饰衣物一件没带。”
萧老夫人闭目,隔了许久,才道:“老四那混账东西,回来只怕是会闹的。”
胡婆子沉默。
萧老夫人淡淡道:“倘若沈家祖辈的风光后辈能接得住,讨这样的女郎进府倒也没什么,只是今同不如往日,容不得他任性。
“你知会崇明巷的丫鬟婆子们,若是传了风声,定饶不了她们。”
胡婆子道:“老奴明白。”
萧老夫人扬手打发,胡婆子退了出去。
佛堂里又变得寂静下来,老人家继续静坐,那混账小子才去庄子没两日,待他回来了肯定会闹腾。
闹就闹吧,不过就是只顽猴,还能翻出她的五指山不成?
第三十七章
到底怕中途生出岔子, 沈映蓉等人忍受着颠簸,星夜兼程离开京畿。
她知晓萧煜的性子,怕其追来, 决定走陆路。
沿途春暖花开,勃勃生机, 哪怕一路颠簸, 仍旧难掩心情飞扬。
在她们逃离京畿的途中, 另一边的萧煜在庄子里被拖住了七日才返程回京t。
他回京后并未回府, 而是先去的崇明巷, 特地给沈映蓉带了不少小食讨她开心。
得知他回来, 院里的丫鬟婆子们全都如临大敌。
萧煜不知情,自顾去了沈映蓉住的厢房, 边走边喊:“惠娘。”
里头自然无人回应。
他并未生疑, 撩起门帘入内,直到看见屋里的衣物和钗环等物摆放得整整齐齐, 才后知后觉意识到了什么。
萧煜当即唤院里的程婆子, 她战战兢兢进屋来,怕挨罚,立马跪到地上,哭丧道:“请四爷饶命!请四爷饶命!”
萧煜心中血气翻涌, 克制着坏脾气, 问道:“惠娘人呢?”
程婆子不敢吭声。
萧煜不耐道:“你若敢隐瞒,我定饶不了你!”
程婆子这才哆嗦交代,说道:“老奴也不知其中情形,只知府里忽然差了胡妈妈来请娘子入府。”
当即把她知道的情况细细叙说一番, 听得萧煜满腹狐疑。
他把沈映蓉养在崇明巷一直都很谨慎,府里是怎么知道的?
萧煜觉得不对味, 经过一番细想,这才隐隐意识到去庄子只怕是为把他支出去。
问清楚程婆子的来龙去脉后,他立马离开院子回府。
本以为甄氏应该知晓些情形,结果问到她,吐了满肚子苦水。
“老奴也不清楚府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四郎去庄子那天,老奴就被翠华园的婆子锁了起来,说是奉了夫人的命。
“当时老奴一头雾水,隐隐猜到应是沈氏的事败露了,但之后一直没人来审问,着实摸不着头脑。”
萧煜坐在椅子上,冷静得异常,“方才我回崇明巷,程婆子说沈氏主仆已经走了。”
听到这话,甄氏诧异不已,“什么叫走了?”
萧煜:“她们回宜州了。”顿了顿,深深地吸了口气,“背着我跑了。”
甄氏整个人愣了半晌,萧煜继续道:“是胡妈妈出面处理的此事。”
甄氏倒抽一口冷气,“四郎的意思是,夫人和老夫人定然知晓了沈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