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4章
    大臣们都昂着头,梅伯也开始怀疑起来,难道纣王所言制天命而用,才是对的?
    百姓们则看向天穹,干旱数月的人,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到底对雨水有多么渴望。
    虽然这雨水有些……咸?
    有人淋着雨,淋着淋着,就哭了。
    终于下雨了。
    “老天垂……”话还没说完,立即改口:“大王垂怜我等,降下甘霖……”
    接着,那人拜倒在地。
    两个,三个,四个。
    更多的人拜倒在地。
    百姓总是这么好忽悠,单纯只知道,谁帮他们,就该拜谁。
    以前他们将一切归于天命,晴也好,雨也好,都是天定,所以祭天,敬天。
    可现在不一样了,祭坛上的那个王,才是天命。
    ……
    第60章 登凤凰山
    崇应彪眼疾手快,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一声嚎叫:“大王仁德,乃天命!”
    五体投地。
    其他近卫也反应过来,纷纷拜倒,嗷嗷叫着。
    然后是文武百官、平民百姓。
    祭坛因为近卫们的拜倒,似乎有些晃悠。
    子受心里发堵。
    别人或许不知内情,可他却是再清楚不过。
    自己哪里会祈雨,只是想借助祈不到雨引起灌江口一地的民怨啊!
    可今天真他妈下雨了。
    我面子这么大?祭一祭就给下雨了?
    也不对啊!
    我祭的是我自己啊!
    子受仰头看着天,活该你妹妹跟别人跑了。
    仰着仰着,他发现了不对劲。
    这雨有些咸。
    海雨?
    子受忍不住笑出来,这哪是天降甘露啊!
    分明是害人!
    把海水浇到地里,这能好么?
    盐地里庄稼长不出来!
    就子受所知,上辈子科技发达,也仍在不断尝试培育适应盐碱地的庄稼,这种问题哪是现阶段能解决的?
    等百姓们乐一阵子,发现庄稼种不出来,肯定会想到这次异常的降雨,这锅,不就又甩到自己身上了?
    而且比干旱更直接,更容易引起民愤民怨!
    灌江口的昏庸值,我收定了!
    而且,虽然下雨的后果不太妙,但的确是引来了雨水。
    在百姓们发现海雨的祸事前,都有buff加成。
    这样一来,封禅阻力会更小,整一出朕即天下、朕为天命、乾纲独领,也不是不可能,后续各种昏庸行政,也就更好施展了。
    本来天命一说,就是一柄双刃剑,既能代表天命归于帝王,也可能成为一柄刺向王权的剑。
    比如鱼腹藏书,又比如石人一只眼。
    可子受以天命之论,牢牢将天命抓在自己手里,高呼吾即天命,王权就稳固了,造反的可能性就低了。
    这样一来,再多昏庸之行,只要控制好,就能保证人君之位稳固,这是系统生效的根本。
    天命之论,必须贯彻到底。
    想到这里,子受坦然,望向极远的天穹。
    谢谢啊!
    “大王仁德至此,天下若知,无不欢颂,大王圣明!”
    闻仲虽是仙家修士,但他也不懂下海水会带来什么,只知道纣王真的弄来了雨水。
    百姓们浑身湿哒哒,冷的颤颤,却也舍不得这等了几个月才等来的雨水,哪怕咸一点,也没发现什么不对劲。
    子受昂着首,挺着胸,雄赳赳气昂昂走下祭坛,虽然有些波折,但总算成事了。
    有百姓从尤浑那儿抢走石碑,想供奉在家中,还祭什么天啊,直接祭纣王啊!
    然后,众人竟争抢起石碑,最后梅伯以边缘宗室的身份出面调停,百姓们才稍稍安静,决定建一个生祠,将石碑供奉起来。
    车架离开时,甚至还有百姓自发相送三十里。
    子受愧不敢当,决定等海雨事发之后,稍稍弥补一下,让地方官员协助迁居。
    虽然久旱无雨同样会让百姓迁离灌江口,但至少还有盼头,盼着哪天下雨气候正常,就好了,毕竟百姓不像子受一样知道这是天帝的报复性行为,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就算连着干旱几年,天上也才过了几天,天帝哪能平复心中怒火。
    可海雨一下,影响到田地,一旦变成盐碱地,粮食都种不出,就彻底没了盼头。
    帮助百姓迁徙,也阻止不了怨言,骂肯定还会骂,故土难离,古人若非实在迫不得已,绝不会离开家乡。
    稍稍弥补,适当减轻民怨,子受心里好受一些,防止造反暴动,对昏君大业也有好处。
    ……
    凤凰山到了,箕子在山脚下迎驾。
    “听闻大王将至,山脚下的居民居然在为大王歌功颂德,口称大王圣明!他们说大王像太阳,太阳照到他们身上,就驱散了严冬,驱散了疾病,让他们耕有田,住有宅,皆是沐浴恩德!”
    真是会说话,上个说自己是太阳的夏桀已经亡国了。
    箕子听闻纣王在灌江口降下雨水,百姓三十里相送,便起了心思。
    送是送不了了,我带着人往十里外相迎总可以吧!
    纣王是圣王,祈雨这种事,只有成汤先祖成功过,箕子尽最大努力,将一切布置得完美,这真是天命啊!
    休息一夜后,子受便乘驾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