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91章
    为了给两府留一条生路,贾敬抛下刚出生的幼女和尚需教导的儿子,出家清修去了。
    贾敬唯一的庆幸就是,他做的事,只有自己知道,贾家的人都不知情,现在,他躲进了道观,你们甄家就去贾家找人去吧,你看是废了的贾赦搭理你,还是尚是稚子的贾珍明白你?
    你要是不嫌弃,可以去找贾政啊,看看贾政能为你做什么?
    贾敬这一招,不甚聪明,却是釜底抽薪的绝招,现在看来,还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杀招。
    他的儿子贾珍,没了父亲的教导,已经成了一个五毒俱全的混账忘八了!
    贾敬不是不后悔的,但后悔已经无用。
    事情已经到了这个份上了,贾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此时,他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再跟甄家混在一起了。
    贾敬如迟暮老人一般有气无力问道:“你一个如丧家之犬的甄家二老爷还想做什么?我又还能为你做什么呢?”
    甄家二老爷道:“我大哥已经下狱了,甄家若是一定要付出代价,他一个人的命足够了,但我甄家还要延续。甄家的罪名都是巡盐御史宋昭严罗织而成的,他的妹子嫁的是你嫡亲的孙子,是你们宁府的宗妇,她若是出面请求宋昭严放过我甄家这一回,我甄家定结草衔环以报君恩。”
    贾敬听明白了,甄家二老爷的意思是想让他这个太公公出面,给自己的孙媳妇下令,让亲家宋御史撤销对甄家的参奏,这参奏都没了,除了已经查清的,那没查清的罪名,自然也就没有了。虽然甄家确实有罪,但这些罪名,甄家大老爷一个人顶罪也就行了,剩下的,甄家基本盘还在呢,只要甄家还在,就还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不得不说,甄家二老爷这个法子,也算是釜底抽薪了。但贾敬却是觉着,这甄家二老爷实在是把事情想的太天真了,老二就是老二,永远做不了老大。
    贾敬道:“我已经离家日久,我说的话,人家未必会听呢。”
    甄家二老爷道:“孝字大过天,只要你开口,小辈们定会听从的。”
    贾敬笑了笑,他常年清修,早就瘦的皮包骨头了,不笑的时候,还能有些庄严模样,此时一笑,嘴角牵动了松弛的皮肉,配合他浑浊的双眼,说不出的毛骨悚然。
    甄家二老爷却是一瞬不瞬的盯着他,要他一个肯定的答复。
    贾敬几乎可以肯定,他要是不答应,这个甄家二老爷,定会把当年的事抖搂出来,拉着他贾家一起万劫不复。
    贾敬对甄家二老爷道:“让老道先想一个说辞出来。”说罢,他掀开硕大的丹炉,从里面取出一枚新练好的金丹,送入嘴中,吞咽而下。
    然后端坐在蒲团上,闭目打坐。
    甄家二老爷冷笑一声,只当贾敬是在做无畏的逃避,也不催促他,也找了一个蒲团席地而坐在他对面,等着他。
    一刻钟过去了,两刻钟过去了,半个时辰过去了。
    甄家二老爷眼睁睁的看着贾敬的面色由青犯紫,嘴角慢慢的渗出血迹来,甄家二老爷这才猛然发现不对。
    刚才,贾敬竟当着他的面,服食金砂自尽了,可怜他竟还老实的坐在他的对面,眼睁睁的看着他就这么死了。
    贾敬一死,连带着一些陈年往事,都随风消散了。
    此时甄家二老爷说贾敬也是参与谋反的一员,他敢说,也得有人敢信呢。
    时间无大事,唯有生和死。
    贾敬的价值在于他能活着跟人说话,此时他死了,当真是一死万事休了。
    甄家二老爷无法,只能灰溜溜的带着人离开了玄真观。
    贾敬宾天了,宁荣两府的爷们都随驾去了,只有报了产假看家的尤氏一个实在是张罗不起来,没法子,只能派人加急报给贾珍父子,要一个章程出来。
    贾珍父子特地告了假回家治丧,贾母这边得了消息,因为贾敬是侄子,她是长辈,她不好也告了假直接出来的。还是南安王妃在皇后面前为她说情,皇后酌情减免了丧期,准贾家一行人提前回家治丧。
    话说林如海这边刚送走了吴奉礼,那边宁国府就来报丧了。
    林如海无法,只能打点己身,去宁国府给贾珍等道恼。
    等到贾母回来之后,贾敬送殡,林如海又去了一趟,贾母叫他去说话。
    贾母已是暮年之人,刚送走了侄子,现在看着身形清瘦的林如海,不禁悲从中来,她道:“自从那年大病一场之后,你只说养病,现在养的如何了?”
    林如海笑道:“也就那个样子,有了今天没有明天的,说不定,今日一睡下,明日就睁不开眼了呢。”
    贾母见他说的凄凉,也哭道:“你们还是小辈呢,都没我这老婆子长命,我既不能为官做宰的,又不能扶持家族的,要这么长的命做什么?干脆把我的寿数分给了你们,也算是我为子孙操心了。”
    众人只当她是为贾敬悲哭,都忙劝她节哀,林如海道:“都是命数,谁又能借的了谁的寿呢?看珍哥儿蓉哥儿哭的那个样子,他们未必不想把自己的寿借给自己的父亲祖父呢。”
    贾母在众丫鬟的劝慰下止了泪,她对林如海道:“咱们这样的,年岁到了,说没了就没了,就是苦了剩下的孩子们了。你这么个样子,可有为玉儿做过打算没有?”
    林如海心想,我自然是有打算的,而且,心里已经有了人选了,不过,这些就不用跟您老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