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妤去年成亲比莫磐成亲要早一些,如今已经身怀六甲,就要生产了,王大夫人不放心女儿,加之王大伯已经在京城安顿下来,苏州这边又有王老爷子跟王祖母,她是早在五月份就来了苏州,这会子,正好张罗着接待莫家。
都是常走动的亲戚。王家祖父母跟王嫣就不用说了,那是一年里有小半年住在莫家庄的,王大夫人见的少些,只有她是跟怀宁郡主第一次见面。她们先行了君臣礼,之后又是莫磐带着怀宁郡主行新人第一见长辈的新妇礼,王大夫人给了丰厚的见面礼,这亲戚相见的礼节才算完成。
亲戚见完面之后,就是由王大夫人亲自带着莫青鸾他们去看自己暂居的院落。王家三进的大宅,王随带着双胞胎住第一进的前院,莫磐跟怀宁郡主住了一整个第二进的宅院,王家祖父母带着王嫣住了第三进宅子的正院,王大夫人住了左边跨院,王玥和莫青鸾住了右边跨院。
好在这原本就是个品字形的三进大宅,最后一进就是专门给家眷住的,除了东西两个大跨院之外,宅子最后面还有一个颇为宽敞的小花园,里面很是种了些竹子花草之类的。因此,虽然第三进院子住了最多的人,但并不见拥挤,反而景色宜人,宽敞的很。
接下来就是走亲访友的时间了,他们先去了苏家,再去了吴家,然后,再由吴老太爷带着他们回柳树村祭扫。
吴大舅早就在城里置下产业,平日里就带着妻儿住在苏州城里,方便照看大大小小的生意,也方便孩子上学。要是他出远门,就把妻儿送回柳树村,有吴家大姑祖母相伴,她们也不寂寞,还能就近孝顺吴老夫子。吴老夫子是常住柳树村的。这次也是因着莫家要回来,他才亲自到城里来接。
两家甫一照面,吴老太爷就带着吴舅妈跟三个重孙给怀宁郡主行君臣叩拜大礼。
怀宁郡主早就准备好了,吴老夫子刚供了拱手,就有左右内侍上前扶住他老人家,有两位侍女上前扶住了吴舅妈。吴舅妈是个知礼的,她知道凭莫吴两家的交情,亲戚相处也只有第一次见面才会给郡主行此大礼,因此,虽然她被扶住没有行叩拜礼,仍是给怀宁郡主端正的行了福身礼,既全了君臣情分,也全了以后的亲戚情分。
倒是十岁的吴奉诚带着九岁的二弟和两岁的幺弟给怀宁郡主结结实实的磕了三个头,算是代太/祖和父母行礼了。
先国后家,见过郡主之后,就是莫青鸾带着莫家兄弟上前给吴老夫子叩头。
莫青鸾跪在吴老夫子身前,语声哽咽道:“爷爷,不孝孙女回来看您了。”后面的莫磐连忙带着双胞胎和莫鱼跟着跪下。
吴老太爷也颤声道:“好,好孩子,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快起来。”
吴舅妈忙上前扶起莫青鸾,莫青鸾破涕为笑,亲热的拉着她的手笑问:“这就是弟妹了吧?我那兄弟每次见了我,可都没少提起你呢。”
吴舅妈被她笑的有些移不开眼睛,嘴里道:“见过姐姐,姐姐真是比老爷说的还要好看。”
她这话一出,众人都笑了起来。
莫青鸾先给吴老夫子介绍了王玥,王玥上前给他老人家磕了个头,吴老夫子捋着胡子笑呵呵满意道:“姻缘美满,百年好合。”说罢给了他一个用金丝编成的如意节做见面礼。
接着是莫磐带着怀宁郡主上前给吴老夫子叩头,吴老夫子笑的合不拢嘴,连声道:“佳儿佳妇,佳妇佳儿!”送给他们一对鸳鸯玉璧作为见面礼。
再就是双胞胎和莫鱼上前磕头,吴老夫子同样笑的欢畅不已,夸口道:“珠联璧合,锦上添花,好,好,好!”却是给了他们三个鼓鼓的钱袋子。
莫松一上手就知道里面装满了实心的金髁子,这一大包,得有半斤重了吧?没见小鱼儿都得两手捧着才不缀手吗?
然后是小孩子们给双方长辈见礼,纷纷从各自舅妈、姑妈、姑父手里收到了大把的见面礼,每一个都欢乐得不得了。
吴家最小的孩子才两岁,是刚学会走路的年纪,他今天见了这么多的生人也不害怕,仗着人小在哥哥姐姐们之间钻来钻去,就是不小心摔倒了也不哭不闹,而是笑呵呵的在地上打起了滚,自己跟自己也能玩的快活,只把在座女眷们看的爱的什么似的。
侍女桃夭上前抱起小娃娃给怀宁郡主抱在怀里,怀宁郡主笑着逗他:“衷哥儿,我是你大表嫂,来,叫声大表嫂听听?大-表-嫂--”
衷哥儿笑哈哈的跟着学:“大-宝-嫂--”
怀宁郡主:“哈哈哈,舅妈,衷哥儿真是可爱。”
吴舅妈也笑的无可奈何,她道:“整日里憨吃憨玩的,天不怕地不怕,跟谁都能笑上两声,我跟你们大舅真怕这孩子长大以后是个缺心眼的。”
莫青鸾笑道:“孩子心宽点好,他长大以后诸事勿扰,喜乐无忧才好呢。”
吴舅妈觉着她这位大姑姐说话真是好听,人美,说出的话也听的人心里美美的。不像她娘家嫂子,竟说衷哥儿是个傻子,呸,她们那是眼红她嫁的好呢!真真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
堂屋里女眷们聊的热闹,双胞胎跟莫鱼和吴家的表兄弟们也玩的高兴,吴老夫子就带着莫磐去了吴大舅的书房说事。
吴老夫子感慨道:“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顽童如今也已经成家立业了,逝者如斯夫,想来我们这些老头子,也没几日好活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