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5章
    大相国寺不仅仅提供寺里寺外的地方给小摊小贩经营,也提供房子供进京赶考或者是手头拮据的人攒住。
    要求自然是很简单,抄书加上一点其他的杂活就行。
    这些人就是负责抄书的人。
    “是每天都要抄书吗?”最兴来每天看着自家爹爹批奏折都觉得很累,现在他们竟然要抄……
    苏景先还以为他是觉得这样士“折磨人”,正要帮着寺庙解释,抄书赚钱是读书人最简单最常用的赚钱方式呢。
    结果没想到最兴来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啊掏,竟然是拿出来了一颗金珠子。
    实心小金球。
    苏景先困惑,这小孩想干嘛?
    “大师,我用这个买他一天给我抄三本……六本……十本书,抄到球的钱不够位置,可以吗?”
    最兴来的涨价可不是自己随意涨的,他观察过这和尚的脸色,发现眉毛随着抬价微皱才高兴。
    “你不要欺人太甚!”那书生气得不行,又从另一边跑到这里来。
    和尚也打圆场,“二位若有时间的话,我请二位算个命,当做替他赔不是。”
    “算命?”苏景先一愣。
    “是啊,我家二师兄算命极准。”和尚笑得更加和蔼可亲。
    准啊……
    苏景先有点慌慌的。
    第19章 太学考试
    最后还是去算命了。
    不过那人依旧要写那么多经书,苏景先无所谓这么点冲撞,但是最兴来有所谓。
    甚至跟在他们身后的宋仁宗、曹皇后更加有所谓。
    皇室的威严不能被轻易践踏,第一次容忍,第二次那就算他没颜色,自作自受了。
    跟着大师的身后一路进寺庙,苏景先其实是很慌张的,但是故作镇定。
    不镇定,不行。
    他虽然经历过了在道观的那场拜师宴,但是那些道士也很有边界感,没有提出算命的要求。
    这现在……
    苏景先倒是不想算,就怕等会最兴来想给他算算。
    而且,苏景先虽然不记得苏轼相关的事情,可还记得宋仁宗无子,最后养子赵宗实登基的事。
    这要是算得准,当场来一句小皇子活不过几岁,大师是没事了,他这个知道太多的人就不一定了!
    “施主不必担忧。”
    没想到这和尚走着走着突然开始安慰起苏景先来,“我师兄不是很凶的人,不用害怕。”
    最兴来也因为这句话伸手捏了捏苏景先的手,以示安慰,又悄悄走在了苏景先前面,像是在无声地说自己会替苏景先抵挡危险一样。
    “你不是这里的人吧?”
    声音笃定。
    苏景先一惊,回头看去,发现是一个道士模样的人,装得半瞎,在给人算命。
    对方也确实一眼看过去就不是汴京的人。
    毕竟那头花里胡哨的小辫子,就不是汴京会扎出来的风格啊!
    特别那人还五大三粗,旁边的更是就差左右俩隔壁纹个纹身了。
    “外族人。”
    最兴来皱着眉头,他不喜欢外族,特别是这看起来就像是爹爹说得辽族。
    “走吧。”苏景先也看不惯,说实话,他有些华夏top癌在身上,不能接受华夏被人欺负的状态。
    三人的心情似乎都有些沉重,也或许是苏景先的个人原因导致的。
    到大师面前的时候,苏景先还在想着大怂的未来,他自己怎么样无所谓,但是大宋绝对不能还是历史上那个大怂!
    所以……
    师父韩琦应该是改革派吧?
    苏景先印象不是很深了,只记得韩琦和苏轼一样,都是朋友很多的人物。
    韩琦似乎也有过被贬出京的经历?但是好像是自请出京。
    苏景先还在脑子里琢磨,以后能不能在师父这里吹耳边风,朝堂上能多一个不跪的强硬派是一个呢,又听到了熟悉的话。
    “你不是这里的人。”
    第一次听到的时候远比现在更紧张,现在苏景先反倒是有一种尘埃落定的实感。
    “外面那辽人一眼看出来,可是他和我们一般无二啊?”最兴来倒是好奇的,“怎么看出来不是汴京人了?”
    应该不是看不出来我不是汴京的吧。
    苏景先有话不敢说。
    另一位还没走的和尚大师倒是说得很快,“口音不同呀。”
    “你先出去。”那二师兄对和尚说道,最兴来倒是被他留着了。
    和尚也不是第一次遇见这种情况了,也没辩解,很自然地就出去了。
    要是只留下苏景先,那他估计会担心大师是不是要把他收了,但是现在多了个小皇子,一下就不担心了。
    “你会让大宋过得更好,是吗?”大师没有问别的话,只问了这个。
    最兴来还以为是在问自己,他作为宋仁宗唯一的一个皇子,在宫里的待遇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也是被人问过这样的问题的。
    是偶尔能见到他面的重臣。
    “那当然。”
    “会啊。”
    最兴来和苏景先几乎是同时回答。
    这德高望重的“二师兄”,也是个妙人,他原本只是在等着苏景先回话。
    苏景先、赵昕,都是命数中不应该存在的人,前者的出现导致后者的命数发生改变。
    圆妙,也就是二师兄,他本不想救。
    世间因果自有定数,看出来了,有时候也不能说、不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