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3章
    “诶,怎么不多睡一会。”老苗姨问。
    “睡够了,刚才是怎么了?不是叫了黑蛋送她去吗?”蓝盼晓猜测着问。
    老苗姨摆摆手,道:“家里有米有蛋有肉不知足,还拿了供品去。”
    明宝锦吃完了自己那份馎饦,搬来小凳子站在灶台边,掀开帕子拿出一小团给蓝盼晓留好的面开始往汤锅里揪。
    “您可千万别生气,供品不够的话,等下您去孟家借驴车,顺道问孟老夫人借一些吧。”蓝盼晓劝着老苗姨。
    “唉,不生气,我怎么不生气,哪怕是替女儿多想一分也好。我也不说她什么,毕竟三郎是真苦。大娘子先前不是说想在城中落脚吗?虽说这事儿不急,慢慢再看。可要让
    她知道了,心里又该恨一层,只说咱们只想着进城享福了,抛下她儿子为奴为婢的。还有二郎回来这事,也是谁都不敢告诉她。”老苗姨叹道。
    “元娘说,等开春天暖了,试试能不能把三郎要到工部衙门里去,到时候能见的次数就多了,也算是在她眼皮底下。”蓝盼晓说。
    老苗姨点点头,摸摸蓝盼晓搭在自己胳膊上的手,歪头看向厨房里,努唇示意,“瞧,小四多像样了。你吃了馎饦再去睡一会吧。”
    蓝盼晓看着明宝锦用笊篱推搅汤水的娴熟动作,笑道:“不累,今日会有人来见工,到时候就没这么忙了。”
    “是要请些人的。”老苗姨说:“没得叫你们那么累。”
    家用固定的大头是文先生交给老苗姨的那些束脩和明宝清的月俸,蓝盼晓绣帕子挣回来的也不少,但她都是换了布回来给众人做衣裳的,能攒下来的铜子都在一个罐里装着,里头差不多有近千个钱。
    在乡上住着,吃喝其实不怎么花钱,陶家每年的蓝草收割后,会根据收成给明宝清送来四五百子的钱,至于明宝清建了那么些水车,则由乡上每年收粮后给三石谷子稍微意思一下。
    槽碾的钱有些难算清,散户来碾粮只需要留下一合粮就够了,大头是纸坊占掉的,眼下的大钱还没有见到。
    冬日里炭窖也能挣一笔,零零总总算起来,她们这一家子能在青槐乡上过得很滋润了。
    若让老苗姨来说,她定然是懒得动弹了,就住在这,死在这也是很好的。
    但明宝清则不一样,她当初不肯随了舅母王氏的意思嫁人,不肯离了长安再寻个地方安生,而是跟着蓝盼晓落在青槐乡上,是因为她心里总还惦念着是要回去的,有朝一日,回长安去。
    老苗姨被困在侯府的时候,盼着起码能葬在乡野里,但如今住在乡野里了,她又觉得去哪里都可以,只要孩子们还愿意带着她,她就觉得这日子在哪里过都是一样好。
    虽说明宝清说了不急住进城里,只是成日往返疲乏生出的一个念头而已。
    但老苗姨还是上了心,她决定要省一点。
    ‘老婆子不能挣,难道还不能省吗?’老苗姨想着,挎着供品篮子牵着明宝锦去孟家借驴车了。
    蓝盼晓去纸坊给文无尽送饭了,但屋里的炭盆还烧着。
    卫小莲冬天很多时候都在蓝家取暖,明宝清、明宝盈常给明宝锦带书带玩具回来,都堆在两个干干净净的小竹筐里,卫小莲每次来,老苗姨就会抬这两个筐子出来给她。
    卫小莲今日也是替蓝家守着门,她一边在背诗,一边守着屋后正在烧炭的炭窑,弟弟如今大了些,能乖乖坐在那玩明宝锦锉的几个小木球。
    蓝盼晓送饭回来时,正听见她在背一首《游子吟》。
    不知道为什么,这首耳熟能详的歌颂母亲恩德的诗,只令蓝盼晓感到一阵深深的怅惘。
    第105章 入考场
    试院开场的时辰是未时初刻, 明宝清送明宝盈在考场外等着,月光背上全是满满当当的炭盆被褥和吃食。
    集聚在这里的人很多,明宝盈逡巡一圈, 瞧见很多不是女学的女娘也来考试, 心里宽慰了不少, 但又紧张起来。
    “三娘好像长高了些。”不远处看热闹的人群里, 明宝珊张望着,又对朱姨道:“小妹以后不会也要比我高了吧?”
    “四娘长不太高的,她娘就小小一团的, 瞧着像只雪兔子。”朱姨随口道:“你们几个的身量都高不过你们大姐姐的, 夫人就是高挑个子,却是软心肠。”
    明宝珊隔着老远瞧着明宝清给明宝盈系大氅的衣带,又看着明宝盈牵着明宝清的手, 依偎着她说话。
    明宝珊心里酸酸的, 却也觉得暖暖的, 像是她自己也在那里。
    “姐姐快回去吧。”明宝盈松了手, 道。
    今日明宝清早起去工部点了卯,又忙了好一阵才掐着时辰折回书苑来接明宝盈的。
    “等你进去吧。”明宝清说。
    “我都在这了,还能丢了?你快去吧。别误了事情。”明宝盈笑了起来, “瞧, 束香也来了。”
    明宝清转首看去,就见周束香正从马车上下来, 身后家仆也是替她大包小包拿着东西。
    “那好,我先去了, 你安心考试, 什么都不要想,三日后我来接你。”明宝清见她得了伴, 这才放下心来,利落地翻身上马,往工部衙门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