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宝清斜倚在驴车的前室上,用来驱使驴子竹枝搭在她背后,纤细的竹枝和蓬散的竹叶如一条翡翠筒珠般杂在她乌黑的发里。
她手上在摆弄一个长条的竹盒,时不时从膝上那个小小箩筐拿出个凿子钻个孔,再拿出把小刀削尖,又翻出竹料、木材往上凑。
“那是什么?”左边的护卫不动唇地冒出几个字来。
右边的护卫瞄了一眼,又瞄一眼也没看明白。
直到明宝清开始捏着一个小柄开始一本正经地抽抽推推时,护卫纳闷地道:“她做了个小风箱。”
左边护卫正要说什么,下学的钟声响了,明宝清把东西都拾掇好,直起身子仰着脸看向这边。
明宝盈出现时,轻快地喊了声‘阿姐’,就提裙快步朝小驴车走去,身后有谁人在议论,有谁人在讥笑,她根本不屑一顾。
明宝盈挑开车帘的时候,明宝锦冲她笑弯了眼睛,但嘴里嚼着蜂巢,满口香甜野蜜,所以没法说话。
车上还有几个女客,都是乡里人,搭着驴车进城买东西办事情的,也有来卖山货,卖光最好,卖不光的就倒给明宝清做车费。
“家里这两日有什么事吗?”明宝盈轻声问。
明宝锦摇摇头,又认真想了想,说:“家里米缸满了,母亲买的新米。”
这是很值得一提的。
明宝盈闻着那股香香甜甜的蜜味,勉强笑了一下。
野蜂巢是住在河那头的一位姜婆婆给的,她小儿子是个油滑的人,庄稼活常躲懒,但其他的本事不少,尤其是折腾山货这一手。
野蜂巢、田鸡、蛇、野鸡之类的东西,别人弄不来,他总能弄来。游飞近来总跟着他,盼着能学个一两手,也算一条偏财路子。
这一次除了野蜂巢之外,他还弄来了一只獾子,叽叽喳喳地叫唤着。
姜婆婆并不吃斋念佛的,她一门心思要给小儿子攒钱娶媳妇,要给大孙女攒嫁妆。所以她卖这些东西的时候,最计较的是能卖几个钱。
可能叫唤的活物毕竟同那些冰冷沉默的活物不一样,小獾叫得很可怜,黑溜溜的眼睛,湿漉漉的鼻头,明宝锦想同它玩,姜婆婆不让,说等下叫人买走了你心里更难过。
但姜婆婆又同明宝锦说,若是卖不掉,回去的路上她就给放了,野物是养不住的,它们会寻死。
明宝锦偷偷在心底盼着卖不掉,可惜事与愿违,摊子铺开才一会,就有个内宅采买模样的人走了过来,提走了这一只獾子,说是入秋进补,自家郎主就喜欢吃点野物。
明宝锦沉默地看着小獾被提走,直到姜婆婆拿出早前藏起的一块蜂巢递给她,这才略高兴了些。
明宝盈一进来,大家都赶紧给她让座,周小娘子皱着眉往里挤了挤,明宝锦被她怼得缩起手脚来了,明宝盈张开胳膊将她搂过来,连着她脚边的小篮子也一起移了过来。
小篮子是老苗姨闲时给明宝盈编的,卫小莲也有一只,还有小背篓,她和游飞各一只。
竹篮不大,但挺能装的,明宝盈瞧了瞧,见里头有几朵菌子,几个椭圆毛绒的绿羊桃,几个比拇指大不了多少的芋子,还有几根歪歪扭扭的老茄子,一把虫咬疤多的嫩菜,余下的空隙都填着栗子和花生,算是这一趟的车费了。
大多数人都是满满当当来,两手空空回,荷包或多或少要鼓一点。
但只有周小娘子是全然相反的,她是两手空空来,搂着一包袱的首饰胭脂回去,荷包扁扁。
“她也不说给孩子点什么。”姜婆婆瞧着周小娘子就那么下了车,一点表示都没有,颇有些看不过眼去。
明宝盈笑了笑,道:“她也不怎么出门。”
“那可不一定,她自家的驴车是拉货的,她瞧不上。”另一位住在陶家后头的孙婶子一边说,一边伸手摸了摸车顶棚上覆住的油布,道:“你这车多好,遮风挡雨还晒不着,且看吧,你要不张这个嘴,她有的白蹭呢。”
明宝盈还是微笑,道:“我们同钟娘子要好,平日里有来有往的,也是你帮我我帮你。”
“这倒是。”姜婆婆在明宝锦的搀扶下也下了车,道:“钟娘子是个拎得清的,模样性情都好。”
孙婶子接了一嘴,道:“就是不会生孩子。”
姜婆婆‘啧’一声,道:“这是缘分没到。”
孙婶子有点不以为然,扭脸对明宝清道:“明娘子,下回还记得带上我啊,等下我让狗儿给你拿些秸秆和花生秧子来。”
明宝清笑着应了,在外院菜圃的一角空地上先卸车。
明宝盈则牵着明宝锦往家中走去,听她忽然问:“三姐姐,你不高兴啊。”
明宝盈正转首看着明宝清仔细从驴脑袋上取笼头,闻言又垂眸看着明宝锦,道:“没有,只是觉得大姐姐很辛苦。”
住在青槐乡,秋试的消息被秋收的忙碌全然掩盖了,但在女学里并不是这样的。
开考、结束、阅卷、放榜,明宝盈都知道。
她知道林千衡中了二甲进士第一名,也就是整个进士科的第四名。
这个名次没有三甲那么夺目耀眼,但也绝对称得上是出类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