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穿成知青去种地 第31节
    姜棉随手从厨房的角落里拉过两个桶递给她,“拿去吧。”
    “等我们抓了泥鳅回来,今晚做大餐吃。”楚婴一边说一边跑了。
    大可不必。姜棉在心里想。
    她没跟楚婴说过,她不吃泥鳅。不只泥鳅,凡是这种没鳞的,表面带着黏液滑溜溜的淡水鱼,她都不爱吃。比如泥鳅,黄鳝,塘虱鱼。
    不过她不吃而已,倒是知道做法,就是费点油。
    午饭时间到了,姜棉把所有饭菜摆上桌,拿碗装了一些蒜苗炒腊肉去跟五奶奶借了几张椅子,搬回来摆好,就准备去叫人回来吃饭。
    还没等她走到东边的围墙处,楚婴先一步打开门回来了。
    “你看,好多泥鳅啊。”楚婴把手里的桶倾斜过来给姜棉看。
    的确挺多的,都有大半木桶了,个头还都挺大。
    不止一个桶,后面跟着的谢东和手里也提着大半桶。
    两个桶加起来起码有十几斤。
    “怎么会这么多?”姜棉也惊讶了。
    不到一亩地,这么多泥鳅,倒在地上不得是随便下脚都能踩到?
    “你以为只有那八分地啊?”庄清也跟着进来了,“除了那小池塘水深的地方,他们几乎把那片带水的地方都翻遍了。”
    “哦,难怪。”姜棉了然地点点头,“给我吧。你们洗洗手,吃饭了。”
    后面的人陆续一个个回来了。
    姜棉把泥鳅提到厨房放好,拿东西盖住,出去招呼大伙吃饭。
    ◎最新评论:
    好看!
    撒花签到
    撒花
    打卡
    -完-
    第32章 待客餐
    [  下乡后第一次招呼这么多人,姜棉很认真地对待。毕竟人家是来帮你干]
    下乡后第一次招呼这么多人,姜棉很认真地对待。毕竟人家是来帮你干活的。
    所谓民以食为天,吃好喝好,才能好好干活。
    她做的这些菜,就此时此地来说,还是挺能拿得出手的了。
    蒜苗炒腊肉,红烧豆腐,葱花鸡蛋,拍黄瓜,再加一个番茄汤。
    每道菜的量都准备得很足,加上不掺任何粗粮的白米饭。
    人人吃得满意极了。
    不过姜棉还是发现,有些人转身出门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扫一眼那两个装着泥鳅的木桶。
    等人都走完了,收拾好碗筷。
    姜棉问楚婴和谢东和:“泥鳅都是你们俩抓的?”
    俩人的脸上马上瞧着有点心虚。
    忙着抓泥鳅,正事儿都忘了。
    谢东和说:“主要是我们抓的。”
    “那你们打算怎么处理?”
    “都做了给大家吃吧。”楚婴跟谢东和对了一下眼,回答道。
    “你让我一个人把它们都做完?”姜棉给了她一个白眼。
    两个桶的泥鳅加起来起码十几斤呢。
    你们俩真有魄力。但我没这功夫啊。
    “那就分了吧。”庄清梵笑道,“如果不分,就让他们俩自己做。”
    两个人的眼里露出了恐怖的神色。
    “那就一人分一些吧,下午收工后让他们带回去自己做。”姜棉笑了笑,“如果你们想吃,可以做一些。全部做了,那以后就得换你们做饭了。如果不想以后自己做饭,现在你们就去摘一些大片的叶子回来,还要折一些棍子。”
    两个人也不敢问,跑出去摘了一些片大完好的芋头叶子,另外加一把柔韧的长树枝。
    姜棉过两张芋头叶子,这里折一折,那里叠叠,再用树枝一串,一个漂亮的小提兜就出来了。
    里面装一两斤的泥鳅绰绰有余。
    庄清梵边看边学,一会儿,一个更漂亮的小提兜就完成了。
    “厉害啊!”姜棉一伸手就把小提兜从庄清梵的手里拿了过来。
    她左看看右看看,发现这家伙做的比她自己做的好多了,除了外观胜出,而且还更加牢固。
    这难道就是老天爷追着喂饭吃?
    想当初,自己可是花了好长时间才学会的,做好的第一个还巨丑!
    行,专业的事就交给更专业的人吧。
    “你做的真漂亮,看着比我做的还牢固。那就交给你吧。”姜棉拍了拍手,起身走开了。
    她得去看看,地弄得怎么样了。
    姜棉来到开荒地。绕着田埂走了一个来回。
    经过十来个人一个上午的劳动,可以说是变了个大样。
    第二和第三个阶梯的杂草全部除尽,已经收拢起来堆在田头边,土地都已经用犁翻过。
    第三阶梯的地还耙平了。黑黝黝的淤泥覆盖在上面。
    第二阶梯的下午也可以耙好。
    至于第一阶梯,树叶,树枝和杂草整干净了。田埂也有被加宽加高。田内的淤泥挖了一大半。
    第二阶梯所需的淤泥有一部分看来要在外面去挖。
    这一切,在下午都可以全部搞定。
    水田里下午挖完以后可以接着犁一遍,等到要插秧的时候,再来弄第二遍就行了。
    本来预计可能要两天才能完成的工,现在一天就干完了。
    不过这也很大一部分得归功于那头牛。
    如果没有它,光靠姜棉几个人,可能半个月都翻不到现在所达到的效果。
    这就是人力跟科技的差距。
    虽然这些犁和耙表面看着没有多少技术含量。
    如果要分析的话,结果就会吓人一跳。
    姜棉的思绪飘了一会,又被她自己拉了回来。
    她刚刚发现庄清梵的动手能力实在是强。以后多留意,注意开发,说不定会有惊喜。
    想到这里,她便转身回去,想看一看庄清梵把那些提兜都弄得怎么样了。
    姜棉回去看见的是,十来个轻巧的小提兜已经做好摆在地上。
    剩下的一些材料,楚婴跟谢东和一人手里拿着一份,正缠着庄清梵教他们别的花样。
    姜棉让他们没有一点回去的意思,就问了一句:“中午你们不用休息吗?”
    大家便作鸟兽散了。
    她以前上班的时候,有位同事有句口头禅:中午不睡,下午崩溃。
    虽然她不至于崩溃,但她会心情不好,继而影响下午的发挥。
    姜棉睡了小半个小时,起床之后,精神加倍。
    下午开工时间还没到,大家就已经陆续到了。
    托天气的福,今天是阴天,早点开工,活也就能早的干完。
    反正姜棉又不会克扣他们的报酬。
    大家开工了,姜棉就开始准备晚饭。
    姜棉翻看一遍家里的各类存货,决定去换一个鸭子回来。
    铃木生产队周围水多,养鸭子的人家不少。
    不过养得不多,最多十个八个。
    因为鸭子食量大,费料,而且养多了,怕会下去祸害农田。
    之前姜棉也关注过家禽限养的问题。
    不管是上辈子听说的,还是眼前所见,都知道是有这个政策所在。
    后来一问才知道跟她想象的有出入。
    姜棉没有去问李国强,而是问养鸭的农户。得到的答案是:鸭子的上限是20只。而鸡的数量则没人知道,因为大家最多也就养三五只,根本没能力养超过上限。
    现在鸭子的放养方式,一般都是白天就赶出去自己觅食,晚上回来了才喂一顿。
    鸭子活动量大,吃得不好,都不太肥。
    姜棉挑了一个比较大的。
    那户人家还她要不要帮忙杀。姜棉摇摇头,拎着就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