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枝笑了笑,“明天见。”
他们坐同一班飞机回家。
慕留和小姨说了声“再见”,转过身离开了。
杨枝跟着小姨在自动售票机排队买票,回过头,看了慕留一眼。
这个人穿校服西装都这么好看,以后穿真正的西装,一定会更好看的,会是什么样子呢?
英挺的背影离她越来越远,向左拐弯,不见了。
杨枝爸妈向来起得早,再加上这一趟北京来之不易,所以截止到这个周天上午十点钟,他俩已经去天安门广场看完了升旗,爬了景山公园,从南锣鼓巷走到了什刹海,这会儿来酒店拿了行李,准备去火车站了。
他们要赶上午十一点的火车,杨枝要留在北京,和小姨再逛一个白天,坐晚上七点半的飞机。
杨枝和爸妈在酒店门前分别。
他们只在北京待了二十四个小时,为了这二十四个小时,他们需要停掉四天的工作,而四天的工作也挣不来两张回家的机票。
杨枝眼前是一对身形微微佝偻的父母。
身后是一张以三换一的机票,一个被托付的重望,和愧疚。
杨枝站在出租车旁边,对爸妈说了好几声“再见”,明明下周末就会再见,她却觉得隔了好远。
直到车开走了,她仍然站在原地。
小姨看着她,“钱是好东西吧?”
杨枝点了点头。
小姨带着杨枝去了恭王府,拜了国子监,遛了胡同,请了一顿涮羊肉。
杨枝第一次吃蘸麻酱的火锅,居然也不是那么难接受。
六点钟,杨枝拿着这张陌生的登机牌,走在偌大的航站楼,和小姨走到了登机口。
登机口附近站着五六个人,他们穿着相同的校服聚在一起说笑,杨枝一个也不熟,除了慕留。
她下意识地想要离这些人远一点。
可慕留却走到了她面前,“你来了。”
其他同学似乎在看他们,杨枝不自在地“嗯”了一声。
慕留微笑地看向小姨,“小姨,又见面了。”
“是又又见面了。”小姨纠正他。
慕留笑出声来,“真巧,买到了同一班。”
他往杨枝身后看了看,一个人也没有。
他问她:“叔叔阿姨呢?提前回去了吗?”
杨枝很明白,慕留没有错,他知道她是跟着爸妈一起来北京的,他只是想礼貌地询问一下。
爸妈也没有错,他们每天辛苦地进水果卖水果,坐不起飞机,不是因为没有努力工作。
爸爸说家乡话也没有错,他从小到大都是这么说的。
火车站的叔叔也没有错,他们的家乡话不是他的家乡话,听不懂很正常。
谁都没有错,那她为什么这么难堪,这么难过?
啪嗒,一滴眼泪从杨枝的眼眶里掉下来,砸在了地砖上。
慕留懵了。
“慕留,别往心里去,不关你的事,”小姨搂过杨枝的肩,“我俩下午看了场电影,她有点伤心,我先带她去旁边坐一坐。”
小姨找到一排人少的椅子,让杨枝把书包放下来,在椅子上坐好,她给她捋了几下后背。
杨枝哭得很安静,眼泪越流越多,三秒就打湿了一张面巾纸,她把潮湿的纸巾攥在手里,抽出了新的一张。
慕留跟过来了。
杨枝左边坐着小姨,右边放着书包,他没有能坐的地方,在她身前蹲了下来,一言不发地望着她,手里也攥着一包纸巾。
慕留不傻,知道杨枝不会因为电影哭成这样,他隐约猜得到那个原因和他有关,可是这个聪明的脑袋想破了天也想不出具体的原因。
想不出,也不能问。
杨枝哭了十几分钟,慢慢止住了眼泪。
她顶着通红的眼圈,对小姨和慕留说:“我没事了。”
两个人都松了口气。
慕留想,人是他惹哭的,那也要他来哄,他把小姨支走,坐到了杨枝旁边,打开了他的登机箱。
先是掏出了一个纸袋,“这个是北大送的纪念品,有书签和笔,都给你。”
又掏出了一大盒点心,“这是我明天打算送班里同学的,你想吃什么就吃。”
又掏出了一小盒点心,“嗯...这个就是,送给你的。”
杨枝的怀里堆起了小山,而慕留还在井然有序的箱子里翻来翻去,实在找不出一样能哄人的东西了。
他把最佳代表奖的奖状拿了出来。
幸好,杨枝弯了眉眼,终于有了乐模样。
她低头看着奖状,“这是什么奖?”
“最厉害的奖。”
“恭喜你。”
慕留给杨枝挑了一块绿豆糕,两个人一人一半。
吃完以后,登机时间到了。
杨枝把所有东西都还给了慕留,只留了北大的纪念品。
“慕留,”那时的杨枝只能对他袒露到这个程度,轻轻说道,“这是我第一次坐飞机。”
慕留觉得自己懂了一点,可是脑子里的东西太多太杂,他串不成一条线,或者说他的生活里本来就没有这条线,他旁边坐着的只是一个没坐过飞机的女孩,因为没坐过,所以有点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