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1章
    天逆鉾的因果律是攻击时可以无效化一切术式效果,哪怕是五条悟碰上这样的因果律武器大概率也会吃亏,就更别提其他术师了。
    说起来五条悟是不是已经在这上面吃过亏,所以才格外关注因果律武器?
    “那借我回去研究研究怎么样?”
    五条悟举着镜片从里面看过去,一层墨镜套一层金边眼镜看上去相当滑稽。
    这是要找人帮忙研究的意思?
    小田切一把从五条悟手里夺回自己的眼镜。
    看着五条悟因为茫然和不可置信从墨镜边缘露出的一点蓝色,他摇摇手中的眼镜,笑了笑。
    “第二重因果律——仅限我、小田切晴使用。”
    “所以,请求驳回,五条先生。”
    五条悟的蓝色大眼睛眨呀眨,试图让几分钟之前还沉迷于他美色的情报贩子心软一小下。
    “怎么可以这样嘛~”
    “请不要随意対第二次见面的陌生人撒娇,五条先生。”
    “真无情——”
    “谢谢夸奖。”
    他这是好像,搞到対五条悟宝具了?
    好耶!
    正在他自鸣得意沾沾自喜之时,驾驶座上一直充当透明人的司机先生突然弱弱地対他们说:“已经到目的地了。”
    哦対,他今天来是为了看看传说中的八原结界,见到五条悟只是个意外,刚才气氛太怪,他差点本末倒置。
    被迫在附近兜了三个圈的司机先生:呜呜呜,这两个人没有心,他回去就要和家主大人提加薪的事!他真是太难了。
    “赶紧下车。”
    把自家司机拨给小田切,在冷风中站了近一个小时的的场静司面色不善地敲着车窗。
    小田切在车内欲言又止。
    虽然但是,你敲的是五条悟那边的车窗啊小静!
    看到小田切晴从车的另一侧出来,的场静司也怔愣了几秒,不过他很快就调整好情绪,対从他这边下车的咒术界专业人士表现出当地除妖师的风度。
    “你好,五条家主,幸会。”
    情绪转变之快令小田切叹为观止。
    这就是一家之主吗,也太酷了吧。
    五条悟显然也対除妖师的的场一门有所耳闻,毕竟他们千年之前很有可能是一家,只是后来才区分开特定的方向。
    大多数咒术师都能看到妖怪,除妖师也可以祓除一些比较弱小的咒灵——这就是证明。
    “幸会,的场家主。”
    但五条悟只是稍稍低下他的头,矜持地打了声招呼,和刚才还在车内和他玩闹的五条猫猫判若两人。
    小田切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不禁感叹果然在某种程度上这两个人还挺相像。
    比如都是大家族当家,又都很年轻之类的。
    “五条先生,请来看一下这里的‘缺口’。”
    小田切还在神游天外,那边的两位专业人士已经开始工作。他耸耸肩,戴上眼镜,也看不到透明的结界哪里出现了缺口。
    五条悟伸出一只手,碰了碰眼前的空气。
    蓝色的咒力瞬间窜入透明的“壳”,直入云霄后又在人眼看不到的地方落地。咒力以线的形式被输出,在结界上织成细密的网络。整个结界像被激活一样,被漂亮的蓝色包裹。
    在小田切原本空无一物的单边眼镜后,于他的左眼虹膜上留下瑰丽的印记。
    “噢噢,这还真是了不得的结界。”
    五条悟由衷地称赞道。
    “八原的结界原本是由千年前的大阴阳师安倍晴明的后代的杰作,千年来守护八原的和平,从未出现过疏漏。”说到这里,的场静司顿了顿,“但在一个月前,的场一门的除妖师毫无征兆地在八原内受到袭击,调查发现不知从何时起,这里的结界出现了‘缺口’。”
    “这个大小,应该只够一些原型小的妖怪们出入吧?”五条悟用手指大概比了个大小。
    “按原型来看,确实如此。”的场静司回道:“但是和咒灵不同,妖怪是会思考有自我意识的种族,只要有一个缺口,哪怕要它们自己钻进容器也不是不可能。”
    “而容器的大小,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五条悟思考两秒后,干脆放弃:“你说得対,不过现在的问题是,该如何修补结界——的场先生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的场静司摇摇头:“这种结界术在除妖师间已经失传,正因如此我才向咒术界求助……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咒术界不是有一位号称‘不死’的术师吗?”
    “你是说天元?”一提起这个名字五条悟脸上的嫌弃清晰可见,“那个据说活了千年的老怪物?这么说来结界术确实是他的专长——但我不觉得他会提供帮助。”
    “为什么?”
    “毕竟他现在应该早已自顾不暇——连维持‘不死’都很困难了吧?”
    明明说的是咒术界中“天”一样的存在,但五条悟脸上的厌恶也并非作假。
    是曾经有什么过节吗?
    似乎看出了他们两个欲言又止的疑问,五条悟轻描淡写地解释道:“天元的‘不死’依靠于无数星浆体的自我奉献,每隔近一百年就会有一条无辜的生命被占据、夺取,我不认为这是正确的事情。”
    “但其他人认为,用一条生命,换整个日本的和平安稳是很划算的事,対吗?”
    的场静司平静地看向五条悟,毫不在意自己叙述的是多少人隐于虚假劝说下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