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章
    “说起来,我是不是没和你介绍等下要去的店呀?”
    不等他回答,这个人就继续说了下去。
    “是名叫‘波罗’的咖啡店哦。”
    哦呀,这可真是,巧到让他都忍不住心生疑惑。
    如果不是他确认西条穗乃就是一个普通的二十五岁打工人的话,可能要怀疑她是不是和横滨那边有关了——
    毕竟除了某几个令人讨厌的家伙,他实在想不出来还会有人对他了如指掌到这种地步,甚至可以为他铺平道路。
    “它本身的名气并不大啦——有名的是店里有一个很帅气的服务员,还有这个服务员做的三明治真的超好吃的!”
    小田切应和道:“我好像听说过这家——是在毛利侦探事务所楼下的那家吗?”
    “什么嘛,你知道啊……”
    西条穗乃突然丧失了继续介绍的热情,她以为刚从神奈川来到东京的人是不会了解这些的,所以才像炫耀一样地说出来。
    “不,我只是对毛利侦探、沉睡的小五郎这件人感到惊奇而已——而且就在昨天,我和毛利先生见过一次了。”
    “诶?”
    “昨天我和认识的人约在柳亭见面,被对方放了鸽子,刚好楼下发生了案件,就看到了毛利侦探和他的女儿,还有一个叫柯南的小学生——”
    毛利侦探事务所的招牌,啊不,甚至不能算是招牌,它只是贴在玻璃上的一行字,现在就在他们脑袋上方。
    小田切晴上前几步将门拉开,让女士先进。
    西条向他道谢:“这样的吗,啊,谢谢。”
    “欢迎光临!”
    在波罗咖啡店内两位店员的欢迎声中,小田切补全最后半句。
    “当时还有一位据说在毛利侦探事务所楼下工作的安室先生,也在现场。”
    --------------------
    情报:
    1.晴君的情报搜集有限制
    2.晴君的直觉很强
    第12章 午餐偶遇
    西条前辈理所当然的,被咖啡店服务生的美色所迷,没听到他的补充。
    “啊,安室先生,梓小姐!今天也请来一份超好吃的三明治!”
    她拉着后辈找地方坐下。
    小田切坐在外侧,她坐在里侧,这样可以为她阻挡一部分目光。
    穿裙子的女生,虽然打底裤是有好好穿在身上的,但总有脑子不太好的人会上来搭讪,还有其他奇怪的行为。
    她是来吃三明治的,不想给人当爹妈,所以后辈就被利用了。
    体贴的后辈当然不会在意这些——特别是他发现这个位置离吧台更近,他可以更好的观察某人的时候。
    他欣然接受了前辈的示好。
    “小田切君要和我吃一样口味的三明治吗?今天是我带你来的,这顿就我请你吃好了。”
    西条穗乃向她喜爱的黑皮服务生招手。
    也不是她不想要梓小姐,而是梓小姐那边已经有好几桌客人在等待了,还是找现在看起来比较空闲的安室先生比较好。
    “好吧,西条桑——那明天的份,请让我请客。”
    “明天的事明天再说嘛……所以你想点什么?”西条绕过这个话题。
    开玩笑,她怎么好让才工作一周的后辈请客,这种事下个月再说她才可能考虑。
    安室透刚结束前一桌的点单,就来到这对奇怪的搭档面前。
    女性他认识,是常来吃午餐的西条小姐,应该是在附近的市立图书馆工作。
    男性他也见过,就在昨天,他们之间还发生了一些不太愉快的谈话。
    可是这一男一女——是怎么凑到一起去的?
    安室透由衷地表示疑惑。
    不过很快,他就看到了小田切因为炎热在室内脱下的,放在椅背的外衣。
    配色他很熟悉,还为他解答了他们是如何认识,并一起来到这里的。
    原来,情报贩子也会在图书馆打工的吗?
    如果小田切能听到的话,大概会打断他的思绪,并向他解释什么是大学生吧。
    不过他一个打五份工的公安有什么资格说的呢?
    他压下心头的某些疑问,冲昨天刚说过会再见,今天就见到的青年笑道:“如果小田切先生不介意的话,可以先看看菜单再点单——”
    “啊,那安室先生有什么推荐的吗?你知道的,不要太甜就可以了。”
    虽然他也没想过会这么快遇到,但小田切不觉得这能构成什么,他就像昨天下午那样,向安室透寻求合适的东西。
    “诶?你们是认识的吗?”
    这次西条穗乃是真的有些意外了,刚来一周就有如此恐怖的交友网络,她对这个后辈刮目相看了。
    小田切眨眨眼,转过身来向他的可靠前辈解释道:“算不上认识吧,昨天我和安室先生有过一面之缘,顺便请他为我和熟人调了一杯饮料,大概就是这样。”
    “这样啊……”
    看来确实是很浅薄的关系呢,西条放弃了追问。
    那确实只是“熟人”。
    安室一想起昨天下午的事,就觉得没有比“熟人”更能形容那两个人关系的词了。
    针锋相对,一步不让。
    那实在不是什么和谐的谈话。
    显然他的关注点不在那位绿先生上,当时他只是对如此年轻的情报贩子有些想法。
    而这些到了最后都变成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