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嫡女医凰,重生后全家跪求饶命 第202节
    阿川急问道:“你们难道想对我家姑娘不利?”
    “怎会,她虽然投靠了左宰相,二皇子却怜惜温姑娘医术,想着若她跟着左宰相做了什么错事,二皇子还能及时劝诫,让她免得陷入党争害了她自己的性命。”
    阿川松了一口气,“好……我知道了。”
    “记得,温医师见过什么人,说了什么话,最好都记下来。殿下知道了,才会帮你脱贱籍。”
    阿青走了。
    阿川急急忙忙买了之前打算要买的东西回了温宅。
    腊月十三,出现了久违的大太阳。
    温然温瑶两姊妹第一次到刘家,阿川捧着的厚礼。
    刘一味刘亚出来迎接。
    刘家的女眷陪着温瑶在后院说话。
    温然则去了刘亚的书房。
    第215章 这比某人好一百倍一千倍一万倍!
    刘家人没觉得什么不对。
    他们就崇拜和喜欢医术好的人,管他是男是女。
    刘家大郎医术虽不及刘一味,但是待客交谈之道却很老道。
    刘亚从里面拿着一个匣子出来,上面积攒了一层薄薄的灰,刘大郎帮着擦拭。
    里面是两本书。
    纸张已经泛黄。
    “温医师,这是我家祖传的医书,咒禁科的。”刘大郎把书本放在温然旁边的茶几上说道。
    刘亚也说道:“我父亲说,这本书已经许久没人翻阅过,叫我们也不要轻易打开,不然会毁了医者本心。”
    温然点点头,“伯父放心,我不是为了学习某种咒禁,只是为了解开我心中的一个疑惑。”
    刘家之行很愉快。
    温瑶夸刘家家风极好,温然通过今日的交谈,觉得刘家是难得的、真正的医者仁心的医学世家。
    对刘一味添了几分好感,或许她找到了一个针技传承人。
    当夜下起了鹅毛大雪。
    第二天冷得让人直哆嗦,在屋里都上牙磕下牙。
    正大粮行开始卖起了木炭。
    得知消息的老百姓都去争抢,正大粮行还是老规矩,限量售卖。
    同时,在温然的建议下,正大粮行开设了两个粥棚。
    掌柜的原只打算开设一个,毕竟他们粮食也没那么多。
    但蓝戈坚持开设两个,他也只好答应了。
    一场大雪带来的恐慌慢慢消失。
    直到傍晚,京都府尹才在东西市开设粥棚,少不得被百姓埋怨议论。
    翌日,齐威把种种民怨细细说来,魏轩气得摔折子。
    时疫、米价、炭价之事,他还没忘。
    原想着让于潜将功补过,结果,还有人说于潜包庇姚记米行,纵容姚记米行去砸正大粮行的铺子。
    正大粮行现在成百姓心目中的第一善人了,于潜还能拖着正大粮行被砸的案子。
    “真是好大的胆子,在我的眼皮子底下官商勾结!”
    魏轩一怒之下把于潜贬到岭南一个下县当县令,命于潜在腊月二十之前就得离开京都赴任,不得延误。
    吏部官员在京都府尹衙门前念完圣旨,周围的百姓通通叫好。
    百姓看到朝廷的两个粥棚,又开始感念朝廷的好。
    魏轩为了自己,也为了朝廷的颜面,愣是在城门多开设了一个粥棚。
    朝廷怎么能比不过一个粮行呢。
    于是,皇帝仁爱之心百姓个个称赞。
    朝廷的颜面又回来了。
    魏轩仁君爱民的名声也回来了。
    正大粮行悄悄撤下一个粥棚,许多百姓也不管那么多,都去朝廷的粥棚领粥。
    *
    腊月十五。
    温然温瑶早早就在城门口等着,等到中午才看到四辆马车缓缓进城。
    守城士兵看了路引身份文牒就放行了。
    最前面马车里,温培一撩开车帘就看到温然擦着他的马车往后面去。
    这孩子,还是不懂规矩。
    也不知道三弟是怎么教的。
    他和庄氏不悦地下了马车,以为会看到温塘秦氏夫妇,结果只看到温扬一个人。
    “大伯父、大伯父,父亲母亲忙,抽不开身,就让我来接你们。”温扬上前说道。
    叫一个庶子来接,也不知道安的什么心。
    庄氏心里腹诽,面上笑得极和蔼,“扬哥儿你真是懂事,不像我那个鹏哥儿,天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成样子。”
    温扬只是笑笑,他其实也不想来,不过温塘叫了,他不得不来。
    好在温瑶上前关心问候,温扬也就免于假客气说些车轱辘话了。
    云霜推着温然到第二辆马车前,这辆马车是梧桐书院的。
    温境余氏正好下车。
    “女儿见过父亲母亲,一路上真是辛苦了,我已经让人备好午饭,院子也收拾出来了,回去用过饭,睡上一觉好好歇歇。”温然笑道。
    温境笑道:“你是不是等许久了?我们坐马车来不算辛苦,只是靠近京都的官道上雪太深,不好走,有一截啊大家还是推着车过来的,所以迟了点。你身子不好,原本不用来接我们。”
    温然笑道:“多等一会儿有什么打紧的。”
    余氏拉着温然的脸左看看右看看,“嗯,气色好些了,不过还是瘦,得多吃点才行。你这个手炉手不烫了,快用我的。”
    余氏把手上滚烫的手炉硬塞给温然,温然热得出汗的手还是接下了。
    翠屏抿了抿唇没说话,姑娘的身子原本是养起来了些,一场时疫累病了才又这般。
    姑娘让她不准说生病的事,免得害余氏担心。
    后面马车温鹏扶着老太太下来,最后一个马车温蘅和温珊一起下马车。
    几个人都挤到旁边的茶摊上。
    老太太挤开余氏,上前就要拉温然的手,“老三说你有个宅子,快带祖母去瞧瞧,卢国公府给的宅子想必那是顶顶好的。”
    亲与不亲,这就是区别。
    有人只想你的富贵,有人只关心你的身体。
    温然淡笑道:“三进小宅子而已,没什么好瞧的。四间院子,我和二姐姐分别住了一个,还有一个院子是父亲母亲的,祖母您去了,反而歇息不好,我的意思是,您和大伯父大伯母先去三叔父家睡会儿,精神头好了再到我那里去。”
    老太太这个人抠门势利眼,若真让她今日去了温宅,午歇后就能赖着不走。
    温然可不惯着她。
    老太太面露不满。
    卢国公府的宅子会不好?
    她可不信。
    温然看了一眼温扬,之前在此等的时候,她就和温扬说好了,让他带人去温塘府上。
    温扬上前道:“祖母,家里早早就收拾了你们的住处,怎么也要赏个脸去住才是,好让孙儿尽尽孝道。”
    温扬出生时也不得老太太喜欢,可温然半岁发现是个瘫子后,老太太就看温扬顺眼了。
    加上秦氏第二个孩子是温柔,一个姐儿,哪有哥儿好。
    所以温扬还是颇受老太太喜欢的。
    她笑道:“好好好,你有这份心就好,这比某些人好上一百倍,一千倍,一万倍!怪不得祖母偏爱你多些。”
    这意有所指的话,除了温境夫妇,其他人觉得一点错没有。
    温珊温蘅两人倒是不担心住哪里,只是打量温然身上的衣服发髻的钗环,虽不认识那支珍珠簪子,不过那光泽和大小,就不是凡品。
    温珊冷哼了一声。
    温蘅是旧仇添新恨,看温然格外不顺眼。
    她们才不会想去住温然的宅子。
    一个三进小院子能有多好。
    恐怕连青州老宅的东院都比不上吧。
    温培不想看侄女得意的脸色,连连说道:“太冷了。”
    他想走,老太太自然借势说走。
    温然带着温然余氏回温宅。
    两人一进院子,看到院子里那颗碗口粗红梅凌寒而开,为院子里添了几分颜色,心情一下子轻松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