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他总爱纠集着一帮人,对这个弹劾对那个批判,有时候就连承安帝也得迫于他们的压力,做一些违心的决定。
然而现在呢?
除了少数一些官员还站在他这边,朝堂中居然有一大半官员都和他对着干!
“大人——”
崔行又一次怒气汹汹回府,韦月上前行礼,他都视而不见。
“这茶怎么是凉的!你们怎么做事的!”进入花厅的崔行,端起一杯茶水就喝。喝了一口发现是凉的,愤怒的将杯子给砸了。
下人惊慌地跑进来,为崔行重新上了热茶,还将地上的碎瓷片给快速打扫干净了。
这几个月,大人的脾气是越来越大了,底下人得更加小心伺候,谁也不敢惹大人不快。
韦月硬着头皮进来,小心翼翼问:“大人,是你上次说的事情进展不顺利?”
“韦月先生,你说说,张慎来、魏阶那些个老匹夫,为什么总要和老夫过不去?还有他们两个老东西,是什么时候凑到一块去的?挨个儿地和我作对,还当着满朝文武面前,变着法地指责老夫!”
崔行气得脸色发青,韦月都担心他就这么直接背过气去。
当然要是这样也不错。
“大人,张慎来那个老狐狸,哪里是与魏阶一头。他不过是把握住了圣人的心理,故意讨他欢心罢了。”
“先生的意思是张慎来和魏阶还不是一头的?”崔行听到这儿,脾气暂缓了点儿。
“当然不是了。魏阶这一年东一棒槌西一榔头,损失的不只是咱们,张慎来也折了不少门生。他心里指不定和咱们一样,都盼着魏阶能出点事才好呢。”
“可他在朝堂上那样,一点也不像是要与魏阶为难。”这一年崔行没少整魏阶。
尤其魏阶不在都城时,崔行给他罗列了不少罪名,又煽动一群御史、给事中来弹劾他。
还有他精心收买的宦官,在圣人这儿给他上眼药。
以崔行对承安帝的了解,他绝对承受不了这样全范围的轰炸。一个没什么定性、习惯被人左右的小皇帝,当朝臣和身边亲近的人都说某人有问题时,他肯定会心生疑心。
魏阶会不会利用他给他的信任,在地方大肆敛财?
亦或者仗着他的信任,就趁机培植自己的亲信和党羽?
哪怕承安帝有一点怀疑和不放心,那么魏阶在前面的境遇便要糟糕得多。
然而,结果让崔行很失望。
每当朝臣们弹劾魏阶,承安帝坐在上方八方不动,一副入定的模样。
等到大家说得口干舌燥、终于停下来时,他才不急不慢,缓缓来上一句:“爱卿们担忧的朕都知晓,朕会好好确认魏大人是否当得朕这份信任和期待的,退朝吧——”
给了句场面话,就没有后文了。
而据魏阶在圣人身边的内应说,那些弹劾魏阶的折子,圣人根本就没看。扫了一眼直接扔了,看两眼都觉得多余。
最让崔行不安的是,当他精心收买的宦官,在圣人面前给魏阶穿小鞋时,没几天就被承安帝给调走了。
调去太后那儿了。
说他办事细心周到,而圣人呢又是个大孝子,最关心太后娘娘,让他去伺候太后那也是对他的信任。
只要有圣人支持,那魏阶就谁也动不了。
如果不能明着将他拉下马来,那就玩阴的。
魏阶自从大力整顿吏治以来,斩了不少贪官,也得罪了很多人。
死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不会让人感到意外。
可崔行不久后就发现,当在朝堂上动不了魏阶时,那在外面就更加困难了。
每次有人对魏阶下手时,总是会有高手出来为他解围。
而且去的杀手无一能活着回来,去一批死一批。
崔行想换个名目来弹劾魏阶,说他勾结江湖中人,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可这种事情等于不打自招,还容易暴露自己犯下的事情。
他不至于这样糊涂。
何况权力的天枰早就在倾斜了。
第四百七十四章 幕后的几大智囊们!
魏阶要整顿吏治,身为吏部尚书的崔行本来能在各个环节对他予以掣肘。没有吏部的配合,魏阶很多事做起来都极不方便。
所以一开始崔行也没太把魏阶当回事。
然而这个老匹夫,不知什么时候手段这么高超了。
今天递几个条陈,明天再来上份奏疏,每次都能巧妙绕过吏部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实在绕不开,他们会用各种办法逼迫崔行不得不按照他们的意图行事。
譬如魏阶向承安帝提出,官员考核标准要更加明晰,在原来的要求之上,还加入了一条。
那就是与地方赋税挂钩。
要知道这些年土地兼并日益严峻,各个地方税收都出现了巨大的缺口。
这其中官员不作为、甚至带头贪墨、圈占土地是很大一个原因。
将地方税收纳入官员考核标准,尤其是追缴欠税方面,会影响官员的去留。
如果官员在任期间,追不回足够的税款,或者地方赋税缺口太大,就会被贬斥甚至是直接罢官。
这一政策提出,遭到了不少人反对。
甚至有一些文士大家都站出来表示担忧。
他们认为官员们为了达到考核标准,没胆子去动那些权贵豪绅,更有可能将这笔税款再一次分担到农民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