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84章
    而每次南巡,必会前来这浩兰城看看。
    当时的巡抚为了讨好穆诚帝,斥巨资修建了一座豪华的行宫。
    行宫有三座宫门,有正殿、便殿、寝殿,还有军机房、膳房、皇子房等等。就连佛堂、凉亭、御花园这些也都应有尽有、极具考究。
    靠墙设有御林军的住所,随行大臣与宫人也都有相应的安排。各种房廊共计百间之多,气派恢宏。
    但穆诚帝看到这行宫后,并没有感到高兴,还将那位巡抚给批评了一顿。
    说他一年也来不了一回,每次住也不过一两日,修建这样的行宫简直就是劳民伤财。
    不过那位巡抚并没有因此遭到贬斥,过了一段时间后反而还高升了。
    承安帝带着董妃等人在城内微服私访了两天,发现这浩兰城虽然不似烟锦城那般繁华,却也是一派清净平和的景象。
    而且这城中百姓,也没有流露出对州官、县官任何不满之声。大家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行色匆匆,也不愿意多跟外人说这城中之事。
    “一路经过这么多城镇,倒是这浩兰城官员最得民心,竟无一人说他们不好,想来平日为官也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承安帝对当地官员倒挺满意。
    浩兰城知州名为胡涌,承安六年的进士,还不到四十岁,也算是年轻有为了。
    而在这浩兰城,还住着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侯爷。
    其人乃幸灵侯,虽未立过多少军功,但在小皇帝年幼时曾护驾有功。在幼帝刚登基,朝内朝外局势不是很稳当时,一直坚持站在小皇帝这边。太后和圣人对他颇为敬重,后来他主动请辞回到这浩兰城养老,朝廷也没有忘记这位老臣。
    此次南巡队伍特地绕道浩兰城,其中一个目的便是太后想来看看这位幸灵侯。
    宣辉行宫。
    “张兄,你有心事?”
    万九洲刚提着扇子走出房间,就看见张明净伫立在庭院,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
    “万兄,你有没有觉得这浩兰城很不对劲?”
    “太不对劲了好么。”万九洲肩膀耷拉下来,很无奈道。
    “你也这么认为?”
    “这里的百姓对待外地人戒备得很,话都不敢多说一句,哪里符合我们大闽人素爱轻谈狂论的特色了?”
    要知道,大闽最为礼重文士,而读书人又大多能言善辩。坊间酒肆,处处都是人们高谈阔论,一些人说到激动处,连朝廷官员甚至是当今圣人都敢骂。
    这方面环境是宽松得很,哪怕承安帝有时候再不爽,也不敢轻易得罪天下文人。
    而这浩兰城,不但很少有人针砭时弊、侃侃而谈。就连几个人聚一块窃窃私语都看不到,实在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看来这浩兰城不只有问题,只怕问题还很大啊。
    承安帝和太后在召见过幸灵侯后,决定过两日便启程前往下一个城镇。
    直到一名浑身是血自称浩兰城州府衙门的小吏倒在了行宫外,声称要求见圣人,有重要事情禀报。
    但他话还没说完,就窜出几个人强行要将他拖走。若非杜晚枫、万九洲等人恰巧撞见将之救起,他此刻也不会被带到承安帝面前。
    细问之下,才知这人是浩兰城州府衙门一名从六品同知,叫李卜志。他要状告胡涌还有幸灵侯,说他们罪大恶极、逼得浩兰城百姓们快要没了活路——
    “大胆!你区区一个小吏,竟敢越级状告上官、还诬陷幸灵侯!”承安帝震怒。
    他今日才见过胡涌和幸灵侯。
    幸灵侯自不必说,对他一如既往的敬重和爱护。他也始终将老侯爷视为自己的半个师长,尊敬有加。
    而那胡涌,也是难得的清流。他还让左右去了解过,得知这胡大人为官多年却两袖清风,家里老娘病了药钱都拿不出来。
    如此爱民如子的好官,却要遭到这种中伤,当他这点判断力都没有?
    “圣人,下官没有胡说啊——”李卜志撑着伤重的身体,嘭嘭嘭就是几个响头。
    “胡涌贪赃枉法、滥杀无辜,死在他手下的平民百姓少说也有数百人。那幸灵侯广占良田,联合州府衙门盘剥百姓、骗取农民土地。这浩兰城号称是大闽粮仓,可如今快要成了那幸灵侯自家的库藏了——”
    第四百三十三章 谋无遗策
    这小吏阐述起如今浩兰城的情况,是痛心疾首、悲愤交加,竟然控制不住地吐起血来。
    “圣人,那胡涌和幸灵侯知道你南巡要经过浩兰城,且一路上诛贪官、杀恶吏,怕你得知了这儿的真实情况,大肆抓捕那些欲向你告状之人。你只需要前往州府大牢看一看,便可知牢内人满为患、俱是被欺凌的贫弱百姓啊!”
    承安帝愕然。
    那小吏还在继续:“浩兰城号称粮都,可这些年向朝廷所纳赋税却连年减少,圣人可注意到了此事?”
    “当然,不是说浩兰城近些年又是天灾又是蝗害,才会收成减少?”
    “圣人,你被骗了啊!浩兰城小灾是有,但远没他们说的那般严重。前年浩兰城遭遇了一定程度的旱灾,收成是有所减少。然而那胡涌却百倍夸大旱情,不但吞了原本的赋税,还让朝廷出了一笔赈灾款。这些款项,最后也全都落到了胡涌与幸灵侯的口袋里。”
    那小吏捂住剧烈起伏的胸口,呛咳出一口血,悲哀道:“不管是丰收之年还是欠收的年份,这些人总能找到借口中饱私囊。城中百姓都说,官字两张口,一张口吃百姓的,另一张口吃朝廷的。想这浩兰城,单是幸灵侯一人所占良田就达九十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