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看似正春风得意,但平静的水面下蕴含着许多看得见、看不见的凶险。
二姐夫和四姐夫都是心怀坦荡、不善图谋之人。而为了不让他们轻易被政敌算计,杜晚枫也必须要为他们多做打算。
他先将一本厚厚的册子递给了范商。
范商接过,打开一看就发现这些是绩州大大小小官员过往经历和介绍。包括这些人属于谁的势力,谁和谁不对付,哪一个官员能堪重用、值得信任。又有哪一些包藏祸心、必须小心,全部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晚枫,这是?”范商无比震惊。
“得知四姐夫要出任绩州知州后,我便让人去了解了一下绩州的情况。这个册子上的资料还是很可信的,四姐夫不妨多看看。其中有一些愿意干实事也心思中直纯正之人,前任知州在任上时,没少打压他们。四姐夫可以多给他们一点机会,相信这对帮你治理好绩州很有帮助。”
“还有一些人,是崔行的人。他们必然会处处给你掣肘,对此四姐夫就要多加小心。我知道你不喜欢这些勾心斗角的事情,但你心思光明行事磊落,我们的敌人可不会。面对这些人时,四姐夫再小心也不为过。当然等你在绩州站稳脚跟后,也可以将这些家伙找个由头踢走。”
第一百四十七章 国士之心
杜晚枫这番用心,让范商很是感动。
他离开敬天府数年,本身就对朝局知之不深。更何况现在已经不是岳父在世的时候了,没有一个强大的靠山,做起事来就会困难许多。
过去他不是很明白这一点,直到在甘泽县呆了几年,办什么事都难。还有一些人不断扯后腿、动不动就给他设个陷阱,才让范商逐渐意识到一些事情。
原来前些年取得的成绩,并不全归功于他多能干,更多的还是因为他有一个首辅岳父。
意识到这一点后,一开始范商是有些沮丧。但妻子安慰了他,并且坚信他是一个有能力、也愿意为百姓做实事的好官。就算没有父亲的支持,总有一天他也可以做出一番成绩。
而范商,也没有辜负妻子的期望。他将甘泽县治理得井井有条,让极为困苦的一个小地方日子越来越好,许多百姓也都能靠着劳动过上温饱的生活。
范商离开甘泽县的时候,全县百姓送行,有一些百姓更是哭着向他道谢。
那副场景让范商特别动容,也告诉自己以后一定要做个为百姓谋福祉的好官,无论境遇如何……
其实在偏远地方当官,没什么不好。虽然升迁比较慢,做出政绩时上面也很难看到。却可以专心为百姓做一些实事,没那么多关系要疏通、也没那么多读不懂的人要应对。
回到敬天府后,只是入了一趟宫,见了几位大人,范商便感到了诸多不适应。
他深感去了绩州后,所面临的形势也不知要比甘泽县复杂多少倍。而刚从偏僻小县回来的他,两眼一抹黑,完全不知道要从哪里入手。
就在这个时候,杜晚枫送给了他们最迫切需要、也真正能帮到他们的东西。
都是一家人,不需要说什么谢,但这份心意范商却是铭记在心。
戚伯言这边,因为这些年一直都在敬天府,倒不需要杜晚枫做得这么细。而且有什么问题,杜晚枫也可以随时与之联系。
倒是有一件事,杜晚枫希望戚伯言能考虑考虑。
“听说魏阶魏大人早些时候便上书圣人加强守备,整饬边防。二姐夫如今在兵部任职,可以瞅准机会做个巡防监军。”
“监军?”
“大闽王朝边防军号称百万之师,然而与周边诸国打仗却每每惨败。这其中必然牵涉着种种利益勾连,如果不切实做出改变,大闽王朝迟早有一日会成为周边豺狼蚕食之鱼肉。”
一些知晓杜晚枫谋算和心计的人,可能将他看成是一个厉害的谋士。但其实不是,在战略眼光和胸怀上,他更像是一名国士。
因为他考虑的不只是小家与个人荣辱,他也忧国忧民。
作为大闽人,他是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国家一点点弱下去的,被那些蛀虫给掏空。
尤其在他发现朝中某些大臣,竟然因为贪婪将大闽的利益出卖给敌国时,这更加让他愤恨。
兵部非常重要。
即便这次戚伯言没调去兵部,杜晚枫也会想法子将一得力之人推上去。
“二姐夫去兵部后,一定会遭到其他势力的针对。这方面或许可以参考我的办法,多观察多听,少发表意见、少出头。即便被针对了,也请多作忍耐。”
“对边防这块多留心,纵然发现兵部和军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也别急着上报,将自己暴露在危险之下。如果二姐夫信得过晚枫,可以将这些事情多与我商量。”
杜晚枫注意着措辞,担心有些事情管得多了让两位姐夫感到不舒服。
还好这两位并不是听不进去意见之人,经过这些年的摔打后也不再那么一根筋,有些事情也更能灵活变通。
“好。”戚伯言答应了下来。
要是以前的杜家小公子,两人也不敢这么信任。
因为杜晚枫聪明归聪明,却是个不羁好玩的性子,对朝中事也不感兴趣。
如今不一样了。
是他保住了岌岌可危的杜家,让一家老小重新过上了不用担惊受怕的生活。
也是他帮助吕继舜治理好了黄患,年纪轻轻便成了天下皆知地治河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