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让我将那些证据秘密送到了印荣的面前,是在有意帮助即将落败的庞敖,还是仅仅为了平衡各方势力?”
没错,印荣最后呈给承安帝的那些证据,是杜晚枫早就让井宾收集好的,为的就是在这个时候丢出来。
“我无意相救庞敖,他留在朝堂对我上位也没什么好处。但他要是就这么没了,苦心孤诣隐藏这么多年到最后却不能给崔行送上有力一击,不觉得很可惜吗?”
杜晚枫勾勾唇角,崔行在朝堂势力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现在仅靠他是很难扳倒他的。想要让这些老家伙们付出代价,自然是让他们先窝里斗。
“不过言官制度是一项还不错的制度,朝堂中要是少了那些敢说敢骂的言官,还真是缺了不少味道和颜色。我如今也是礼科给事中,我不会坐视言官制度被崔行击溃。经过这次争斗,亲近旁敖的一批言官被崔行弹劾了不少,也算是给言官阵营整顿了一下。虽然这其中有不少忠正之人受到了牵连,但这也是无可避免的。这些年崔行一直在排除异己,只是趁这个机会将他们踢出去了。”
杜晚枫说罢又一顿,然后道:“我们之前所说的那个魏阶,有可能在这个时候做点什么。”
“魏阶?”
“这是一个很好的上位机会,也让他离权力的中心又更近了一步。但要看他如何选择,又敢不敢去冒那个险。”
“那公子认为他会如何选择?”
“按照他过往的性格,在局势未明朗之前会继续韬光养晦。然而有些宝刀如果不出鞘亮一亮,又如何能让人看到他的锋芒和存在?如果一直因为畏惧风险而迟迟不敢前进,哪怕是到手的机会也不敢抓住,那么他永远也得不到那个位置。我看好他,我相信他比庞敖能干得更好。”
旁敖的长袖善舞固然是一种本领,但这并不就等于政治智慧。
在政治领域,崔行和张慎来比庞敖都要老道得多。
崔行看似到处在树敌,但是为官强势,又不吝啬于给依附他的人好处。在出事的时候,虽然也会拿底下人去顶罪,但能保的时候还是尽力保全的。再加上他又是吏部尚书,手握有人事任免大权,掌握着不少官员升迁贬斥,他的身旁自然聚集着一批为他效劳的人。
第一百二十一章 最大的赢家!
张慎来那就更不必说,真正的老狐狸一只,政治智慧深不可测。
庞敖虽然蛰伏多年,但输给这两个人也不冤枉。
至于魏阶,杜晚枫还是很看好的。但毕竟还没有坐到那个位置上,也没有真正和那些老狐狸交过手,具体水平还不可知。
而魏阶也确实如杜晚枫所期待的那样,在这关键时刻亮出了他的剑。
他给年轻的小皇帝上书,要求整饬边防。这些年大闽王朝连番战事不利,有的时候在兵力多出两倍三倍的情况下,依然遭受溃败。以至于各国都有一种说法,说大闽朝百万兵马居然都不能战,也不敢战。
而如今周边各国不断滋扰我朝边境,边防整治已经迫在眉睫。需要选用一批骁勇善战的将才赴边御敌,也要督促各地方加强守备,与将校通力合作。
不止如此,他还建议扩充兵部官员体系,选拔对军务军情有所了解的官员,加强对边防的巡阅和监督。
魏阶这次上书获得了承安帝的大力称赞。在其他阁臣吵吵嚷嚷,争权夺利的当口,魏阶能够以社稷为优先,埋头做事。他并没有将忠心时时挂在嘴上,但所做所谋都是为了大闽王朝。
而且这份整饬边防的奏疏内容详实清晰,十分具有可行性,显示了魏阶其人的才干和大局眼光。
这样得力的人不用,却要看那些个人天天在朝堂争吵不休?
眼看着朝堂口水战没完没了,内阁也不能再继续乱下去。尤其是崔行和庞敖这两位内阁大臣已经彻底撕破了脸皮,很难在一块共事。
至于张慎来,他还是自恃身份的,也知道崔行没多大杀伤力了。所以哪怕崔行在朝堂上对他的人弹劾、攻讦不断,张慎来也是慢悠悠的,给他们表演了一个四两拨千斤。
倒是庞敖,因为记恨崔行。此刻已经站到了张慎来这一边,想与张慎来联合给崔行致命杀伤。
但他万万想不到,这种操作第一个就把他自己给送走了。
崔行的话,虽然这段时间的表现让承安帝很不满意,但他做事的能力还是有的。要把他弄走了,朝廷一时间还真没什么人能补上来。
再加上他和张慎来这些年形成了一个比较稳的平衡局势,这种局面最好不要轻易打破。
可庞敖这一番操作,除了裹乱就是裹乱,三足鼎立的平衡他维持不了,承安帝也不能放着他倒到张慎来这边。那样的话,张慎来的权力就变得不好控制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庞敖给送走。而恰好在内阁中已经有了一个很不错的人,可以顶替他的位置。
承安帝干脆利落地贬斥了庞敖,任命魏阶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并且对他表示出了极大的信任。
这个结果庞敖自是不甘心,可此刻除了叹惋他也没法再做什么。
而直到这时崔行才真正注意起,或者说戒备起他这位朋友来。
在内阁默默无闻这么多年,却没想到一朝得志,俨然已经成为了能威胁到他的存在。
张慎来对这个结果倒没什么不满,连番风波最后都没有卷到他头上,京察也没让他遭受太大损失,如此收场他已经很满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