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5章
    “已经很恰当地处理了伤势,剩下就靠你自己挺过来了。”西门卿微微俯身,朴刀和盔甲碰出声响,对着昏迷中还在皱眉忍痛的伤兵,鼓励道。
    回头又吩咐军医,“莫要吝惜白糖,按时按量用食管灌下糖水,才有体力扛下去。若他实在疼得受不了,把麻沸散也用上。”
    麻沸散是珍稀医药,就算盐军也储量不多,不到紧要关头、不是重要人物,都不会舍得动用。
    知州亲口指示可以用上,可见重视之意。
    军医领命:“属下记住了。”
    之后西门卿又挨个关心了剩下三个重伤兵士,问询病情,鼓励打气,吩咐不要吝惜医药。
    总之一句话,人命贵重,竭力救治。
    最后才走出伤兵营,回到大营主帐,卸下盔甲,洗漱用食。
    营中将士见到知州回营后,不及卸甲,就先去伤兵营巡视的言行,心中愈发感动,悍勇无畏。
    ……
    当天晚上,西门卿忙着与出征将领在主帐吃喝庆功,没有理会俘虏来的梁山好汉们。
    第二天白天,上午忙着清点兵械、盘存粮草,下午忙着集合营中将士,总结训话、操练战阵。
    一整天都很忙,没空理会俘虏。
    第二天,忙了一整天。
    第三天,整天没有空闲。
    如此三天过后,被拘押俘虏的梁山好汉们,否管最初情绪是愤怒、不屈、恼羞……还是怎样,也都消化过一轮了。
    三天时间,俘虏的梁山好汉们情绪平息,头脑回归平静理智。
    值得一提的一个小插曲是,第三天晚上,梁山情报机构的走报机密步军头领、鼓上蚤时迁,夜黑风高时,潜入了盐军大营。
    时迁摸到主帐,藏于梁上阴影中,接着伺机行事滑下梁柱。
    在偷盗书桌上的机密书信和印章时,被西门卿擒拿当场。
    第四日中午,西门卿率留守营中的将领们,宴请俘虏的梁山好汉们中的几个头领。
    因为鼓上蚤时迁自个儿送上门来,再添一个席位。
    ……
    西门卿大摆午宴,宴请俘虏的梁山好汉们。
    盐军一方列席者,有三军头领阮小五等,留守的百户将领,以及鲁智深、卢俊义、燕青。
    至于梁山好汉一方,穆弘、李逵、宋清战死。
    宋江带着拼命三郎石秀、急先锋索超等人,在黑旋风李逵拼死垫后掩护之下,逃回梁山泊。
    因战场混乱,其余有名有姓的好汉们或尚未上梁山,或随宋江一起败逃而回,不能尽数得知,西门卿也不甚在意。
    日后遇着再说,遇不着也无甚紧要。
    眼下列席的被俘梁山好汉,首先是霹雳火秦明、双枪将董平,以及被卢俊义俘虏的小李广花荣。
    在三人之外,西门卿与宋江的一场遭遇战过后,还俘虏了史进、朱武、杨雄,以及解珍解宝兄弟二人。
    还加上一个昨晚送上门来的鼓上蚤时迁。
    主帐大厅之中,西门卿带着盐军众将领坐于主家上位,好汉们在客座下位依次列席。
    帐中坐得满满当当,热热闹闹的。
    双方入座,西门卿道:“本官原是东平府清河县人,受朝中权奸逼迫,为替三万盐民谋取一线生路,逼不得已走上‘除权奸、救万民’之路。”
    “诸位梁山好汉,因为或这或那的缘由,也是被逼上梁山,同样逼不得已,说来我们也算是同病相怜。”
    拉近关系,却不打算被视作同类。
    “但本官不甚赞同梁山好汉的行事。尔等四处流窜,践踏庄稼、烧毁房屋、扰民安宁,岂非与匪寇无异?”
    不管下方好汉们的愤愤不平,隐隐躁动,西门卿自顾自继续道:
    “若诸位据梁山泊以守,收容受西城所剥削而生的难民,率众渔猎耕种,待得养精蓄锐过后,再行扩张、救济难民。”
    “如此救民行为,本官倒会敬佩诸位,你我双方或也还能守望相助,不至于走到今日境地。”
    愤愤不平的好汉们闻言,一时不知如何回嘴。
    而西门卿最后又落下一记重锤:“梁山好汉们既是被逼上梁山,便知受人欺凌、逼迫、践踏的苦楚,然而为何一朝上了梁山,你们却又成了欺凌践踏百姓的恶人?”
    屠龙者,终成恶龙。
    被俘三日的梁山好汉们之前虽然平静许多了,但得知被西门知州宴请,心里也是揣着各种小心思的。
    可是刚刚入席落座,就被西门卿一顿批判,一腔的气焰和心思全都被打压下去!
    被俘的梁山好汉们无话可说。
    性烈如火、暴躁如雷的霹雳火秦明,被西门卿一顿批判,感觉很委屈!
    “俺本是青州指挥司统制,只因清风山剿匪时,中了宋江奸计被俘上山,无家可归,只得归顺,是俺愿意的吗!”
    “俺听命剿匪,被俘后归家不得,官府只当俺落了草,如此这般,俺又能奈何?!”
    此时双枪将董平眼珠一转,激情附和道:“正是正是!知州也认得小人,小人本是东平府兵马都监,被宋江用计擒上梁山,才不得不与贼为伍。”
    “冤煞小人啊!”董平捶胸喊冤,极具真情实感。
    嘴里喊冤,趁势离席,当堂‘咚’一声跪下!
    “早在东平府时,小人就景仰西门知州行事,后来听闻盐军作风更添憧憬!若非小人身在梁山,必来投效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