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天下万民涂炭,但我愿在此立下保证,但凡在盐军守护的土地上,我都将为百姓过上安稳日子而殚精竭虑!”
“不要担心,‘除权奸、救万民’的大业,终有一日将会实现!”
……
诸如此类鼓舞人心的话,西门卿一遍遍说给他们听。
而效果也显而易见地卓越。
军属们非但不因在外驻守各县的盐军亲人的安危而担忧埋怨,反而嚷着家中还能再出一个、两个男人参加盐军!
其热情之高涨,简直汹涌。
吃这一顿团年饭的目的,可不在于扩招盐军兵员,西门卿在为盐民的大局大义表示感动之后,就断然拒绝了他们参军的要求。
如果只是把盐军养成古代大多军队那样,兵员自然是多多益善。
但西门卿他们已经商定,要将如今共计四万之数的盐军,打造成如魏武卒那般的精兵。
走贵精不贵多之路,有土高炉炼铁,配备兵械不是难事。
而且精兵战略人数较少,还能省下一些粮草。如此东挪西补,打造精兵盐军,与靠人数压制相比,耗费财力倒也没多上太多。
与盐工和军属们吃过团年饭之后,时间很快就来到除夕。
除夕这日,西门卿把武松、吴用,以及从南方回来的公孙胜,从盐山县回来的鲁智深,还有在盐场的盐军千户们,尽数邀请到家中。
大家一起吃团年饭和守岁——也到了西门卿安定后方和应酬的最后一场。
在西门卿的鼓励、夸奖和放手之下,这几年下来,吴月娘到底是历练了出来。
不仅通过之前的大团年饭,在盐工和军属之中顺利亮相并确立主母地位,也把这一场部分盐军骨干参加的团年宴和守岁,安排得妥帖周到。
作为定位是盐军军师、主公副手、未来贤相的吴用,见识到吴月娘的能干,颇为西门卿感到高兴:
“大娘子贤能,大官人得此贤内助,后方无忧矣。”
“诚如加亮先生所言,有娘子为我抚育幼儿、安抚军属、安定后方,开年后外出时我就能放心了。”
西门卿无论在内还是对外,都尽量给足吴月娘面子、确立她的主母威严和地位。这是关系到后方稳定与否的大事。
傍晚时候,这顿团年宴就开席了。
席间推杯换盏,喧喧哄哄,好不热闹。
吃过团年宴,天色已暗下来。
吴月娘又早在厅中安排好了,火笼燃得旺旺的,茶水甜饮呈上,点心果子摆上,供众人守岁聊天时取用。
安排好一切,吴月娘就打算退下去,好把之后的时间留给男人们说正事。
西门卿却开口挽留:“娘子,你为我留守盐场、安定后方,无事不可叫你知晓的。辰儿虽年幼,但旁听也无坏处。你带着辰儿,留下来与我们一道守岁罢。”
吴用和武松等人没有意见,鲁智深已经大笑着,一把将西门辰抱到自个儿膝上坐着:“辰儿到二叔怀里来!”
“好!”西门辰乖巧地窝到鲁智深怀中。
公孙胜看着西门辰,更是没有二话,“小衙内聪颖,早日熏陶熏陶有益无害。”
众人在火笼边围坐下来,倒一盏茶喝着,拿一块点心啃着。
而在聊了些闲话后,话题终究转到了盐军和大事之上。
先是交流了各自管辖之下的诸事概况,然后又老话重谈,重申了举事方略和一应规章及其实践情况。
等基本情况交流完毕,西门卿才给其他人先透露了开年后有关北边四寨,有关从各县撤出盐军将防卫交还给各县乡兵,等早已确定的事情。
接着众人提出自己的看法,群策群力、查漏补缺,将诸事商定完善。
难免就说到赵佶颁旨讨伐宋江一事,关于是否遵旨、如何讨伐、如何对待宋江一干贼人等。
“赵佶用心狠毒啊,这是想我们与宋江相争、朝廷坐收渔利呢!不过如加亮先生先前所言,这也是一个除更多权奸、救更多百姓的难得机会!”
因此都同意遵旨,去讨伐宋江,这也是西门卿先前就已表态过的。
至于如何讨伐,却是还没有商定。
“梁山宋江一伙,据梁山泊而守、骚扰周边州县,横行无阻,若要讨伐,怕是还要懂水战,懂围剿才行。”一个千户道。
历史上真正的宋江起义是没有据点的,但这是水浒传里,梁山好汉以梁山泊为据点,可攻可守。
在场都是信得过的人,西门卿也不藏着掖着,“水战无需担心,阮千户为首的‘阮氏三雄’个个都精通水性,阮千户如今虽组织陆战攻城掠地,但水战却也是不怕的。”
“到时再派阮千户两个弟兄协助,水战也有一战之力。”
阮氏三雄,那可是原著中梁山的水军头领,被撬到了盐军中,用武之地这不就到了?
吴用也笑道:“大官人的造船厂能造在汪洋中航行的大海船,自然也能造在湖泊中穿梭的灵巧小船。”
“至于围剿,即便包围梁山有缺,也能以兵力优势再次包围。”问题不大。
又不是今晚就要攻打梁山,他们只是浅聊一番,率兵攻打的具体将领、兵力、策略,等到时再商定便是。
武松开口:“以盐军的刀兵之利、兵力之众,攻打梁山不再话下,问题在于如何处理梁山一众?招安?抑或是斩尽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