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9章
    “老师,不用担心,我们会变成很好的大人。但不是今天,也不是明天。”
    “我们今年才初二啊,还有很多时间的——老师~”
    “不要那么扫兴嘛”
    同学们开始附和,笑声此起彼伏
    “对啊对啊,哈哈哈哈”
    “稍微让我们犯一点错嘛~”
    “老师~”
    怪叫四起,课堂陷入一片欢乐的海洋。
    “哈哈哈哈哈”
    下课铃声响了。
    老师沉默着收拾东西,嘴角微不可察地向上浮起。
    他没有发作,居然笑了笑,走下讲台,然后走了。
    同学们群情激昂,起哄,拍桌子,呜哇乱叫。
    热烈的气氛中,伊月很开心,所有人都很开心,可是她的进度条又掉了。
    【-10%】
    此后直到黄昏,她的进度条都没提升过,一直在掉。
    。
    操场上。
    伊月抱膝坐着,深深地思索该如何应对。五条同学在不远处的健身器材上玩。
    今天一天,他一直携带种轻盈的目光看着这里。进度条不曾增减,代表情绪毫无波动。
    伊月知道,他融入不进来。
    他校服的上衣随意扔在那,伊月指着说:“你校服不穿能给我吗?”
    悟说:“可以,但,为何?”
    伊月起身去够那件深蓝色的上衣,“因为比起红色,我更喜欢蓝色啊。”
    从前她就一直希望女生也能穿蓝色校服,想了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校规始终没给过她机会。
    明明,她就更喜欢蓝色。
    五条悟捡过她的校服,往身上套,“你的我也穿不下啊。”
    伊月暴言,“那你就不要穿啊!”
    她换上五条同学的校服,果不其然地,进度条有所增加【+5%】
    这时,全校上空,开始播放下午大课间的音乐。
    五条悟兴奋了起来,指了指天,“放音乐了哦,该回家吃饭了。”
    伊月怔了怔。
    在东京,每天傍晚五点(夏季六点)公共广播系统会播放一段儿歌。那个时候有人正走出写字楼,有人刚回到家点亮玄关的灯。城市会在这舒缓柔和的旋律里褪去紧张的秩序感。
    人们说,这是提醒小朋友该回家了的歌。
    回家吗?伊月看着这个“天真”的东京人。
    她轻轻笑了笑,“加伏特舞曲可不是适合回家的旋律。”
    悟抿了抿嘴,“你很懂哦。”
    伊月说:“音乐世家来着。”
    悟确实不想待了,嚷:“还不放学吗?”
    伊月说:“……要上到晚上九点。”
    五条悟瞬间就要炸毛,“九点!开玩笑?
    我宣布即刻就是我放学的时间,我绝对,一步都不会再踏进那间教室!”
    伊月看着他走开,消失在视线里。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讲道理,她都快融入不进来了,更别说悟,一整天没搞什么大新闻已经够她烧香拜佛了。
    她放空心情在室外走了走,回到教学楼去,上课铃还没响,不知为何,楼道里特别安静。
    有点异乎寻常,白天的时候除了她们的班级,还有不少作为背景板的学生,到处都应该是热闹的。
    她有点不好的预感,急匆匆跑向班门口,并且,用脚开的门。
    下一秒钟,她愣住了,情急的脸上表情凝滞。
    那个说了绝对不会再进教室的白毛,就站在那里,讲台上
    并且……在上课。
    五条悟抬着下巴,用居高临下的气质告诉所有人:
    他不要融入,他要主宰,要引领,要为所欲为。
    他开口了,用他轻盈而坚忍的声线,“这位迟到的同学,就由你来成为教学道具吧。”
    同学们在笑,坐在位置上,把他的行为当成好玩的事情观摩。
    “诸君!”他靠在刚擦洗干净的墨绿色黑板上,“今天,就由我五条老师屈尊为你们上一堂课。
    为此,叩谢神明吧!”
    伊月站在那,心中万马奔腾:融入不了硬融啊,是不是当老师有瘾?
    五条朗声说道:“音乐课!”他瞥向伊月,“该不会有同学不喜欢吧。”
    她哼了一声,倒要看看他会搞什么名堂。
    他展露笑容,打开双臂,说:“今天我们学的曲目名叫——”
    “阿尔卑斯一万尺。”
    同学们纷纷问,“那是什么?”
    五条老师歪了歪头,指向伊月,“那边的教学道具,来,为大家讲解这首歌。”
    伊月汗颜。你自己讲啊喂!
    没等她有所动作,就被推上讲台,暴露在三十几双期待的目光前。
    而后,多媒体音响闷声响过,旋律开启
    军鼓小锤清脆开头,锵锵锵锵
    钢琴和弦,节拍渐强
    “在一万尺的山峰上搭起帐篷,
    伸手就能摸到星星,
    啷啦啦啦啦 啦啦 啦啦啦啦
    在一万英尺的阿尔卑斯山峰上,
    来跳阿尔卑斯舞蹈吧,
    ……”
    第25章沙漠绿洲12
    放完音乐,伊月开始说话。
    “阿尔卑斯一万尺,
    是一首日本童谣,有很干净美好的歌词。”
    它的旋律来自扬基歌,美国的一首民谣。”
    这首小汤1的练习曲,弹钢琴的孩子再熟悉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