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娩耳根微红,心里惭愧顿生。
她觉得自己没做什么。
担不起裴相和的夸赞。
况且,她不过是利用圣旨和自己皇后的身份做了应该做的事情。
更别说这一路还有沈非空他们的竭力帮忙。
哪怕中途还是有很多人死了。
但只要保住一人,对他们来说,都是极好的结果。
第925章 旧事
马车外,骑在马上的沈非空跟钱执光在说话。
沈非空:“戴正,邓越,这两个人……我有印象。”
钱执光:“当年裴氏一族的旧人。”
陶星衡为史官,且当年年岁也比他们要大上几岁,故而对于裴氏一族灭亡一事知晓不少:“当年的裴氏一族名震京都,乃是各家想要巴结的望族,只是他们家族先祖曾有令,凡是裴家子弟,终生不入朝堂。即便如此,裴家依旧在京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后来,裴氏一族被人举报,说是通敌卖国,与玉真探子暗中来往,负责调查此事的盖家很快找出人证物证,裴氏一族就此灭亡。”
姜娩竖起耳朵听着。
这还是她第一回听到这桩事。
而且……
裴氏一族……
蓦的,她抬眼,望向出现在马车里的裴相和。
她一直觉得裴相和对皇室抱有厌恶之感,还觉得他在图谋别的什么。
裴相和面色如常,眼底浮现清凌凌的光。
议论还在继续。
陶星衡续上之前的话:“当初跟裴氏一族来往的人极多,随着裴氏一族被灭,与之有过关联的人要么是急着躲避三舍,要么是落井下石,将裴氏一族通敌卖国的罪名坐得更实,以此来谋求权利地位。其余站出来为裴氏一族伸冤的人,则被杀的杀,流放的流放。若没有这件事情,现在的戴大人跟邓大人必然还在京都,且以他们的才干,只会在朝堂上有更大作为。”
十多年前的裴氏一族,声名赫赫,京都也流传着很多跟裴家有关的事情。
比如:当年叡王跟裴家女郎的故事到现在还是京都里很多人知道却谁都不敢提起的一段佳话。
出了京都,他们的谈话间便不用顾忌过多。
平鸢县主正在啃红果。
这是她在途中摘的。
裴家出事的时候她还小,不晓事。
她就记得母亲在她耳边念叨过的一句话:“小的时候,我母亲总同我说,将来我若嫁人,就要嫁叡王那样的男子。”
陶星云嘶了一声:“看不出来,你竟然还会有嫁人的念头?”
平鸢县主双目一瞪,凶他:“找打是吗?”
陶星云吓得身体一缩:“……”
姜娩原本兴致缺缺,听到这里,不禁将裴相和关上的小轩窗再次推开。
她露出脸来,望着马上的平鸢县主,追问:“叡王?县主可记得那是怎样一位男子?”
裴相和坐在马车内,见她想听,也没阻止。
“我也记不大清楚。”平鸢县主那时是真的小,记不清楚实属正常,不过因着将军夫人的话,她总会时不时地打听几句:“据母亲说,叡王自小很得器重,当时的老皇帝被他压得毫无光芒可言。其实那会儿京都的人都以为叡王才是继承大统的人,只是谁都不曾想到,他竟然会对裴家女郎一见倾心。而裴家女郎又是裴氏一族唯一的女郎,她注定不会外嫁,只能是男方入赘。”
入赘。
这两个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一种耻辱。
何况叡王还是那样身份贵重之人。
第926章 轻声一笑
姜娩趴在小轩窗上,杏眼又黑又亮:“所以叡王入赘了吗?”
平鸢县主:“嗯。”
入了。
还入得一点也不犹豫。
为此,叡王抛弃了一切身份,甘愿舍弃皇子之争,舍弃继承大统的资格,从此被皇室视作耻辱。
“对了!”平鸢县主眼睛一亮,她记起一桩事来,嘴角带笑地望向沈非空:“状元郎,沈国公夫人可有跟你提起过叡王?”
沈非空神色未变,陈述道:“鲜少提及。”
这事陶星云也从长辈们的议论里知道一些。
那是京都里早年间的一桩趣事儿。
他加入话题:“沈国公夫人年少时倾心叡王,不止是她,还有很多现在的国公夫人侯夫人伯夫人当年都倾心叡王。我听过一个说法,说是当年沈国公夫人本是那会儿皇室选定给叡王的侧妃人选之一。”
严话跟潘垠等人不知晓这些,便都默不作声地听着。
姜娩从听到的信息里得出结论,那就是叡王如果还活着,如果没有入赘裴家,说不定老皇帝压根坐不上帝位。
说不定皇室也不会衰败至此。
被陶星云说起往事,沈非空的神色略不自然。
他们说的,毕竟是母亲年少时的私事。
他不好提起。
更不好参与议论。
不过沈非空记得很清楚,他幼时曾在沈国公夫人的书房里看到过一个年轻男子的画像,那张画像没有正面,只有一个潇洒落拓的侧影。
结合父亲母亲时常发生的争吵,沈非空大约知道母亲当时心底真正喜欢的人确实是那位叡王。
姜娩大抵猜到了叡王选择入赘后等着他的是什么。
前途尽毁。
还会被所有人嘲笑他的不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