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6章
    现今这世道多乱啊!
    元萫一介妇人,便是整日待在府里,也听下人们说起过外面的乱状。
    盗匪猖獗,逆党四起,天下不是这里出事,就是那里遭了天灾。
    她还听闻,徐州那边发大水越发严重,接连好几个县被淹,数万人房屋被毁,起了暴乱,弄得当地县官没了法子,连夜收拾行李跑路。
    且边关距离京都甚远,姜帆又是头回离府,以他那点本事,能不能平安走到边关都是个问题。
    姜帆跪着,一言不发。
    元萫打他,他就受着。
    姜迎蕊上前扶住摇摇欲坠的元萫,出声斥责:“帆哥儿,你实在太不懂事了,你难道不知道父亲母亲的良苦用心吗?你在京都之内,有太傅府帮衬,有父亲从旁指点,将来必然前途无量,何苦跑去边关那等偏远之地被磋磨呢。”
    这些话,姜驳说得够多了。
    先前跟姜帆起争执的时候,更是重复了一遍又一遍。
    姜驳见近来姜帆还算安分,以为他是打消了念头,谁曾想他竟然要收拾包袱离府,就为了去寻他那个不切实际的将军梦。
    天下何其之乱!
    边关何其凶险!
    他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哪里受得起这些苦难!
    第218章 少年的眼里,全是执拗
    看出元萫身体不适,姜驳揉了揉被气得突突跳的太阳穴,道:“夫人,别再同他废话,今日我给他两个选择。要么留下,参加春闱。要么,跟我断绝父子关系,从此再不踏入府里一步。他若是执意要去边关,那么从此以后,我也不再过问他的死活!”
    元萫被搀扶回廊下站着,一听姜驳这话,只觉两眼发黑。
    姜迎蕊急得劝道:“帆哥儿,快跟父亲道歉,快跟父亲保证你再也不会有去从军的念头!”
    姜帆还是一语不发。
    少年的眼里,全是执拗。
    赵氏在一边瞧着,倒是没再上前说什么,只是看到姜老太太跟姜远出现时,往旁边让了让。
    想到在外地为官的姜兴,他们二房从来是聚少离多,赵氏心里一软,对姜远道:“父亲,您劝劝帆哥儿吧,他这回连包袱都收拾好了,显然是铁了心要走。”
    姜迎惠跟姜迎芳谁都没说话。
    劝?
    当真劝得住吗?
    都是一个府里长大的,自小熟识,姜帆什么性子,她们还是清楚的。
    姜老太太气得郁结,身边的婆子不停地给她顺气儿。
    好话说尽了。
    利弊都分析清楚了。
    也不见起半点作用。
    她跑去找姜远,就是意识到她这个祖母说的话不管用了,指望姜远能出面管管。
    姜娩与金钏四人跟在后头。
    姜远看了眼这场面,只问:“帆哥儿,都想好了吗?”
    姜帆见到他,终于开口:“祖父,我想好了,我不要参加春闱,我要去边关,我要从军!”
    姜驳怒极,恨不得抄起板子再把他打一顿:“逆子!”
    元萫差点晕厥:“帆哥儿——”
    姜帆跪在雨中,背脊挺得直直的,眼神异常坚毅。
    他知道再怎么跟姜驳争论都是无法争论出一个结果,也知道祖父历经世事,懂他的坚持,当下冲着姜远一拜:“祖父,请您成全!”
    姜驳等人望向姜远。
    姜娩则猜到了结果。
    祖父虽严厉,但也会听小辈们的意见。
    她望着被雨淋湿的包袱,对金钏低语几句。
    金钏趁谁都没注意,过去将湿了的包袱捡起。
    姜老太太一脸紧张地望着姜远:“帆哥儿不懂事,不知道外面的凶险,但你知道,你是这孩子的祖父,总不能看着他跑去边关吧。”
    姜远没理会她。
    孩子大了。
    有自己的主意。
    不过姜老太太说的没错,外面确实凶险。
    姜远没有对他们提及过这四年的经历,他们自然不知晓他曾经数次差点死在云游途中。
    但人不能一直在温室里被养着。
    姜家的儿郎,理应出去见识一番,去看一看他人的苦难。
    如果可以,他也希望姜家的姑娘们都能够出去走一走,亲自去看一看这世道,去增长见闻,历尽劫波,不要把眼光和心胸拘泥在小小的闺帷之中。
    姜远轻叹。
    他活了这么多年,岂会看不出姜帆骨子里那股折不弯的倔强。
    “正是少年意气风发时,就该走出京都这方狭窄的天地,去到外面闯荡,磨练心性。”
    第219章 栽倒在她身上
    姜驳大惊:“父亲——”
    元萫等人也被姜远的话惊得忘了反应:“……”
    唯独姜娩神色如常。
    对此结果,她早有预料。
    姜帆的脸上划过惊喜,耳边的雨声不大,足以让他听清他人所言,可他却以为是自己产生了幻听,一时竟生出不真实之感。
    姜远一笑,支持道:“趁还年轻,想做什么,就去做。”
    不然等到老了,发现年轻时的遗憾只能成为遗憾,再怎么后悔都于事无补。
    姜帆笑开,对着姜远再深深一拜:“谢祖父!”
    姜远没管众人的目光,也知道他们都觉得他这个当祖父的心狠,竟然纵容姜帆去从军的决定。
    他没有多言,只道:“既然是要去从军,那就先把身子骨养好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