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1章
    在卫远伯府,在他见到她与柳文显拥抱的那一刻,裴相和当时脑子里涌出唯一的想法就是杀了柳文显。
    他想,他是坏的透顶的。
    他想,像他这样阴鸷歹毒的人就应该如阴沟里爬行的鼠蚁一般烂在肮脏的水里。
    掌心处,一股力道传来。
    是她抓紧了他。
    她借着他给的力量支撑,下了马车。
    裴相和松开手,目送她走进太傅府。
    姜娩走了一半,想到今晚在卫远伯府发生的事,还是停了下来。
    她转身,迈步朝他走去。
    裴相和以为她是想说柳文显一事:“娘娘放心,我管得住嘴。”
    姜娩听完一愣。
    反应过来他指的是她跟柳文显的事情以后,她勾了勾唇。
    她当然知道他不会多说,也相信他看得出来她对柳文显没有私情。
    姜娩道:“掌印,那人骂你的话,你别在意。”
    这回轮到裴相和愣了。
    诸如那一类骂他的话,他早听腻了,甚至,比那人骂得更难听的他都听过。
    他笑:“娘娘不觉得他骂得对吗?”
    姜娩默了一瞬。
    或许吧。
    或许裴相和就是一个无恶不作的人。
    或许世人骂得都对。
    裴相和看出她的所思所想:“看吧,娘娘也觉得那人骂得对。”
    姜娩眼底一虚。
    她比任何人都清楚地知道,眼前人,绝非良善之辈。
    但他对她,目前为止倒是没有恶意。
    这一点她还是知道的。
    想了一会儿,她说了句:“骂人是他们不对。”
    姜娩说完,转身走了。
    -
    姜老太太带着女眷归府时已经很晚。
    姜娩早早睡下。
    翌日。
    姜老太太又来了,说是要带领太傅府的姑娘们去国清寺祈福,姜娩本是摆手不去的,但一听到去的地方是国清寺便又改了主意,应下。
    于是,第二日姜娩便跟着姜家的女眷一道往国清寺去。
    这回准备的马车不多。
    总共三辆。
    老太太一辆。
    大房二房共乘一辆。
    姜迎芳不想坐在马车里挤来挤去,也不想听赵氏啰嗦,便从马车钻出来,她望着姜娩的马车,走过去商量:“大姐姐,我可以跟你乘一辆马车吗?”
    姜娩的马车最大,比起姜家其他人的马车气派许多,见中间那辆马车坐了那么多人,姜迎芳再坐里面确实很挤,姜娩也就同意了:“好。”
    姜迎芳喜极:“谢谢大姐姐!”
    第114章 国清寺
    姜娩往里坐。
    姜迎芳弯腰坐进来,她在姜娩对面的空位坐下,打量了一眼马车里的布置:“果然,大姐姐的马车是最好的。”
    姜娩对姜迎芳印象不错。
    在她看来,姜迎芳就是一个喜欢吃喜欢说话的小姑娘。
    对比姜家的其他人,姜迎芳是最没心机的一个。
    当然,姜太傅对她也极好。
    等姜家的人全部上了马车,姜老太太下令让车夫赶路。
    国清寺位于京都的西北方向,虽远离尘嚣,几十年来却香客不断,香火鼎盛。
    只因不管是平头百姓,还是官家名流,都会时常去国清寺祈福。
    姜老太太年轻时跟家中长辈去过国清寺,之后也去过其他寺庙,但对比下来,姜老太太还是觉得国清寺灵验许多。
    至少她所求的,不少都实现了。
    且此次说是祈福,其实也是姜老太太想要带着府里适婚年纪的姜迎蕊跟姜迎惠去求姻缘,希望这两个姐儿嫁得好人家,给姜家门楣添光。
    姜娩与姜迎芳同坐一辆马车,期间也不无聊,因为姜迎芳一直在同她说京都哪里的东西好吃。
    姜娩还没去逛过,便听得津津有味。
    她想,等结束国清寺这一趟,余下的时日她都要出去逛逛,否则就是白白出宫一趟。
    且皇宫守卫森严,规矩也多,姜娩纵是皇后也极少能有出宫的机会。
    “大姐姐,等明日,我带你出府,让你去尝一尝我说的那家铺子的馄饨。不是我吹嘘,他家的馄饨皮薄馅儿大,一口咬下去,满嘴汤汁。”
    在吃一道上,姜迎芳懂的尤其多。
    平时在太傅府,她只要一说吃的,不管是赵氏,还是惠姐姐,蕊姐姐都不想要听下去。
    可她见姜娩听得认真,不免有点得意。
    她觉得大姐姐跟她肯定有着相同的爱好。
    姜娩也这么觉得。
    她喜欢宫外的烟火气,喜欢宫外的自由,也喜欢天下间的美食美景。
    对比姜娩跟姜迎芳马车里的热闹,姜老太太独自坐着一辆马车便显得过于孤寂。
    中间那辆马车却有火药味涌动。
    元萫拉着姜迎蕊坐在一边。
    赵氏拉着姜迎惠坐在对面。
    原本赵氏也是不想搭理她们母女的,但谁让元萫一开口就阴阳怪气呢。
    “弟妹,我原先以为芳姐儿年纪最小,是实心眼子,没想到她倒是很会见风使舵,还知道往皇后娘娘的马车里去。”
    这话……
    夹枪带棒啊。
    赵氏不甘示弱:“我家芳姐儿自小就是个蠢的,没你说的那么多心眼。倒是你们大房,不是我说,有些人啊,高攀不起的门第就别妄图挤进去了,免得自取其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