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2章
    卫青这边也遇上了一件不太顺利的事情。
    此时他还不知道他的外甥已经偷偷跑路了。
    虽然卫青此前大败匈奴,但右将军苏建和前将军赵信所率领的三千人小队全军覆没。
    赵信被匈奴人抓住后就地叛变。
    虽说赵信本就是匈奴人,但自从战败投降后,也立下不少军功。
    赵信手中掌握着汉军不少情报。骤然投敌,卫青对此很是头痛。
    “当务之急是赶紧更换粮草储备位置和运输路线。各路兵力部署也应当重新调配。”后将军李广如是说。
    但中将军公孙敖却有不同的见解。
    “大将军,末将以为当务之急应乘胜追击,匈奴刚被我们歼灭一万九千余人,此刻必定自顾不暇。正值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战机稍纵即逝,不得贻误啊!”
    “一派胡言!”李广怒斥道,“如你所言全军出击。若后方空虚被匈奴趁虚而入,这个责任谁来担?你吗?!”
    “此时不战更待何时!”公孙敖丝毫不怵李广,“若是延误战机导致匈奴恢复元气,这份责任又谁来担?!”
    二人各执一词争执不下,卫青被他两吵得头都大了。
    “够了。”
    卫青示意两人安静。
    李广说得很对,如今赵信叛变,匈奴人很有可能掌握了他们所有的信息。一旦被匈奴趁机偷袭后果不堪设想。
    但公孙敖说得也有道理,目前确实是一个绝佳的战机。
    卫青想了想,他其实更偏向公孙敖,因为他也是那种比较激进的将领。
    “去把霍校尉找来,就说我有事找他。”
    卫青本打算自己继续带兵出击,由霍去病接手规划粮草辄重以及兵力部署。
    不料去寻霍去病的人却回禀卫青,说霍校尉不见了。
    “什么?!不见了?!他能上哪去?”
    而此时的霍去病已经溜达到了匈奴的腹地。
    原本霍去病并没有想好此行的目的地。
    但他阴差阳错的遇到了被卫青等人打散的逃窜匈奴部众。
    霍去病悄咪咪的跟上了那一小股匈奴,摸到了匈奴临时聚集起来的大本营。
    营地里的匈奴叽叽喳喳的,热闹非常。
    匈奴人交谈时嗓门非常大,空旷的荒野上都回荡着他们大嗓门。
    霍去病听不懂匈奴语。
    但和匈奴常年作战,军队里会匈奴语的人不少。
    他问身旁跟他一起出来的轻骑,“这匈奴人叽里呱啦一通,在这说啥呢?”
    那轻骑凝神侧耳听了一阵。
    “小霍校尉,这群匈奴在说,掌握了大将军的兵力部署和扎营位置,他们就能血洗汉军,一雪前耻。”
    霍去病感到很意外,“他们怎么知道舅舅的兵力部署?”
    这种顶级机密,只有几个一同出征,制定和执行方案的将军知道才是。
    连他都不知道,这群匈奴是如何得知的?
    那轻骑继续凝神去听。
    片刻后,那轻骑也一脸震惊。
    “前将军赵信叛变了!!”
    “什么?!”
    震惊过后霍去病迅速冷静下来。
    他轻声安抚因得知赵信叛变而有些躁动的轻骑们,他的眼睛亮亮的,像是天边出现的启明星。
    “兄弟们,立功的机会到了。”
    ——
    “人呢?还没找到吗?”
    “没有啊大将军,整个营地都找遍了,没见着小霍校尉啊,您拨调给小霍校尉的八百轻骑也一并不见了。”
    听人这么说,卫青一下子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他不让霍去病上战场,霍去病不服气,这小兔崽子就偷摸着自个跑了。
    为了避免这小兔崽子找不到大本营,这下暂时不能随便搬迁营地了。
    不过卫青倒是不怎么担心霍去病安不安全。
    卫青平时看着一副温润如玉的样子,实则是个很粗糙带娃的男人。
    男孩子嘛,历练历练也是很正常的,何况战场上,哪有毫发无损的。
    卫青本想着让霍去病先搞搞后勤工作磨磨性子,能沉稳一点。
    但既然这小子现在自己偷偷溜了。
    卫青也想看看霍去病能不能做出什么成绩。
    ——
    刘邦和项羽这场战争已持续半月有余,刘邦按照张良的计策,偷偷派人潜入关中散布流言,说项羽那边有将领已经反水投汉了,项羽就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项羽听闻此等消息起先大怒,将军中的人都细细筛查了一遍后,斩杀了许多他瞧着像是奸细的人。
    可杀完以后项羽又疑神疑鬼的,觉得这有可能是刘邦那厮使的反间计。
    虞姬还在刘邦手中,项羽又时时刻刻疑心自己身旁有内鬼。
    且补给一直补充不上。
    胜利的天平终于像刘邦一方倾斜。
    刘邦大喜,拍着张良的肩膀哈哈大笑。
    “得子房相助,乃是季三生有幸!”
    是夜刘邦犒赏三军大摆庆功宴,张良试图劝阻刘邦,却被刘邦用酒给挡了回来。
    “诶,子房。大伙激战多日,饮酒作乐一番也无碍,不是什么大事。”
    何况天幕此刻正在诉说刘邦的生平种种功绩。
    “刘邦登基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论功行赏,毕竟开国皇帝嘛,那跟随他的都是开国功臣,大家伙都是有功劳的,光是论功行赏就论了一年多。给这个封赏多了吧,群臣反对,给那个封赏多了吧,群臣也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