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4章
    “这会秦始皇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呢,就信奉了一个叫五德始终的东西。这玩意是一个叫邹衍的阴阳家发明的。阴阳家朋友们,他这套理论就是纯纯胡诌,他为啥要胡诌呢,就是为了迎合当权者。”
    “大家伙不是都想证明自己是正统么,信奉这套学说,你就是正统!”
    “还真别说,这玩意祸害不少朝代,不止是秦朝信这个,后面的汉朝他也信这个,汉朝后边的人他也信这个。”
    “简单描述一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周朝是土,商朝是木,夏朝是金。所以到了秦朝就是水。水克土么。”
    “为了匹配水德,秦始皇就开始穿黑色衣服,然后什么拉车的马啊坐的车啊带的冠啊,这些都通通用六这个数字。对强迫症蛮友好的。”
    -
    秦末。
    本来刘邦和项羽会面的宴会还算其乐融融,范增几次三番给项羽打眼色,项羽都视而不见。
    范增本打算直接去帐篷外叫项庄进来,只听见天幕里悠悠传出“汉太祖刘邦”五个字。
    那一瞬间,席间众人脸色各异。
    项羽最先拔出身旁的佩剑。
    他本不把刘邦放在眼里,谁料真如亚父所言,最后的赢家是刘邦。
    项羽拔剑向刘邦劈去。
    刘邦就地一滚躲开项羽的刀锋。
    锋利的刀刃将刘邦面前的案几直接砍成两半。
    张良大声呼喊樊哙护驾。
    有了天幕的剧透,张良对刘邦更有信心了。
    只要今日他们能护送刘邦逃出鸿门。
    刘邦将来必成大事。
    眼看着樊哙从账外冲进来,神勇无比,打出了一人挡十人的架势,将刘邦护的十分妥当,范增急得自己都想上手去砍了。
    他高声呼喊。
    “羽儿!绝不能让刘邦活着离开这里!”
    项羽一刀劈向刘邦,樊哙提刀去挡,被震得后退了三两步。
    他一把将刘邦和张良向外推。
    “你们带着主公先走!”
    夏侯婴、靳强、纪信和张良护着刘邦往外奔逃。
    刘邦本想为表诚意,只带一百多人随行,张良留了个心眼带了一千余人。
    一百多人随刘邦赴宴,剩下的埋伏在军营外围以备不时之需。
    张良只是习惯性的留了个心眼,这个心眼却救了刘邦的命。
    鸿门离刘邦的军队驻扎地相距不过四十余里。
    此时这四十余里却是刘邦生与死之间的距离。
    ————————
    本章参考资料
    《史记·秦本纪》
    《诗经·商颂》
    《五德始终说》
    《鸿门宴》
    你们会不会觉得科普的内容太多,古人的反应比较少,要是都这么觉得下个汉朝单元我就改改不这么写了qaq
    第20章 秦的发展史
    张良等人携着刘邦往军营外奔逃。
    只要能安全的回到霸上。
    这天下最终还是会落到他刘邦手里。
    项羽追出营帐,帐内樊哙已经被制服,士兵们将他摁倒在地,樊哙还在不住的挣扎着。
    项羽一把夺过身旁士兵手里的弓箭。
    他举起弓箭瞄准刘邦。
    箭矢犹如破空的流星射向刘邦的后心。
    ——
    本来这会子心情就不太好秦始皇此刻心情更不好了。
    这后世之人居然说五德始终说是胡说。
    那不就是在说他信奉神棍吗?
    这边烧咸阳宫的项羽还没找到,那边又多了个什么汉太祖刘邦。
    嬴政搁下筷子,径直回了自己的寝殿。
    寝殿的案牍上堆满了今日还未曾批复的竹简,嬴政随便捡了一卷翻阅。
    没看两眼又放下了。
    只听见楚江岳的声音持续传来。
    “而且秦始皇相信这种胡说八道也不是一次两次,还有著名的徐福求长生药事件。什么海外仙山什么长生不老的,这世上哪有长生不老药?而且徐福去的那地不就是小日本那破岛么,还讲得那么神神秘秘的。说不定秦始皇就是吃丹药让丹药给药死了。”
    [确实,早睡早起长命百岁。]
    [还真别说,那古代炼丹都是啥啊,疯狂堆重金属,不死才怪。]
    [不吃药说不定还能活到五十九,这药一吃四十九就挂了。]
    [保健品同理朋友们,天天往死里熬夜吃啥保健品都没用。没错,说的就是屏幕前的你们。]
    [聊天就聊天你怎么骂人呢,你是楚江岳开的小号是吧。]
    重磅炸弹一个接一个的扔下,嬴政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
    他今年已经四十一了,天幕上说他四十九就会去世,还是吃徐福给的长生不老药吃死的?
    这世上根本就没有长生不老药。
    徐福那厮居然敢骗他!
    嬴政拔出身旁的佩剑。
    那后世之人有一点说的很对,他嬴政确实是睚眦必报的人。
    他要亲自宰了徐福那厮!
    这边徐福也是时刻关注天幕的动向。
    一看到天幕说并没有什么仙山。长生不老药也是骗人的。
    他一改平日里仙风道骨的模样,连随身行李都来不及收拾。
    拎着他的小徒弟就夺门而出开始跑路。
    小徒弟是徐福随便找的一个小孩。
    目的是让他看起来更有世外高人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