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我家木门通古代 第110节
    这要是换一个人来,早就意识到了,也就是王甜杏心大,竟然一点都没有往那方面想过。
    因为见了红,这几天卓宜让王甜杏在家里小心养着,所以她今天没下地,只在家里做做绣活,再帮着烧点饭。
    王甜杏做菜也舍得放油,今天这盘鸡蛋更是做得很香。
    然而闻着隔壁传来的肉香,苏家总觉得自家的炒鸡蛋不香了。
    第118章
    最后还是苏大贵看着馋肉馋得直咽口水的儿子和儿媳妇, 想着之后几天的活都不轻松,扭头对身旁的老妻道:
    “等会儿你拿块熏肉出来,这两天让小王氏做了吃。”
    上梁沟的村民叫家中的儿媳妇, 都是姓加氏。
    苏大贵家的两个儿媳妇都姓王, 就只能按照两人进门的先后,称王青桃为大王氏, 王甜杏为小王氏了。
    之前林回星给苏应胜他们的两大块肉, 肥肉用来炼油了,那瘦肉都被做抹上盐做成了熏肉。
    熏肉这种东西,对于山下的农户来说都是金贵东西,在上梁沟就更加不用多说了。
    那肉刚熏干,就被卓宜收进了房间,和之前苏应平他们上山捉回来的熏野鸡和熏野兔一起挂着。
    吃糠咽菜了这么多年, 现在卓宜只要看到房梁上挂的这些肉就觉得心里欢喜。
    而这些肉什么时候吃,吃多少, 那都是需要卓宜经手的。
    不过在苏家, 卓宜能够压在儿子和儿媳妇头上, 却也得听自家男人的话。
    苏大贵都开口要做肉了, 卓宜就算再舍不得,吃过午饭后也不得不进房间取了最小的一块熏肉下来。
    把肉交给小儿媳妇后, 卓宜还不放心地叮嘱道:“省着点, 一顿切个几片, 让菜里有点肉味就行了,可别大手大脚的不把肉当一会儿,家里就那几块肉, 可是要吃一年的。”
    卓宜是个会计划的当家娘子,栽秧虽然累, 但是和几个月后的秋收比起来,还算是轻松的,这会儿少吃几块肉,等到秋收的时候就能多吃几块肉了。
    王甜杏伸手接过肉后,嘴上连连称是之余,心里却不以为然。
    王甜杏想的更加明白,这草纸眼见着就成功了,等到草纸做得差不多了,不得需要安排人下山卖?
    她男人年轻力壮,要是下山卖纸,还能落下他?
    只要能够下山,还愁买不到肉吃?
    不说草纸赚的钱了,就说他们小家自己的私房钱,拿出十来个大钱出来也没啥舍不得的。
    或许是娘家条件在山民里还算可以,王甜杏过起日子来并不斤斤计较,加上她现在每天都还做着绣活。
    王甜杏做绣活的速度也不慢,加上苏大贵家里又是最先点着油灯做绣活的人家,所以她们三人的绣活进度是最快的,如今一整副绣活,她们都已经绣了一半不止了。
    加上本来怀孕了就想吃点好的,所以王甜杏想吃肉的欲.望也是前所未有的强烈。
    王甜杏也知道现在条件不行,自己想要吃点好吃的,还是得等自家男人有机会下山才能买。
    现在能够多吃两天肉,倒也还行。
    林回星不知道王甜杏此时因为能够多吃两餐肉而沾沾自喜,他今天中午掌勺做的两道菜都得到了苏家人的一致好评。
    尤其是苏应文,吃得都恨不得把脸埋进碗里了。
    苏大荣他们也是一边辣得直嘶气,一边不停的往碗里夹菜。
    此时此刻,林回星确实体会到了一个做饭人最大的乐趣。
    自己做的饭菜如此受追捧,无疑是最让人开心的事情。
    哪怕林回星特意多做了份量,这两大盘菜还是被吃了个精光。
    苏大荣吃得都顾不上形象了,放下碗筷后,他抱着肚子长舒了一口气:“不行了,好久都没有吃得这么撑了。”
    林回星也揉着肚子附和道:“我也吃多了,歇一会儿。”
    这一顿饭只有苏云娇和季娥两个女眷是收着的。
    见林回星撑得趴在桌子上连手指头都不想动的样子,苏云娇收拾好碗筷后,又烧了一罐子热水。
    自从打过一次虫后,上梁沟的村民现在都养成了喝热水的习惯。
    这热水并不难得,做完饭后在灶上多放一根柴,放上装满水的陶罐就行了。
    现在天气是越来越热了,烧好水后,苏云娇还去院子里摘了一把蔢荷叶子扔到开水里面。
    蔢荷也是上梁沟常见的一种野草,因为它气味特殊,又没有毒,村里人经常用来泡水喝。
    尤其是夏天,喝上一口蔢荷泡的水,连喉咙都清清凉凉的,十分舒服。
    林回星之前在路边见到看看蔢荷后,十分的高兴,上手摘了不少叶子不说,还说要拿回去晒干了留着以后慢慢喝。
    林回星早就喝够了白水,在现代他可是很爱喝饮料的。
    上梁沟的饮用水是山泉水,味道确实也不错,烧开后都带着一点点回甘味。
    但是那点味道到底是不够浓烈,林回星倒也会在水里加些红糖或者蜂蜜,然而甜甜的水喝着虽然味道好,却不解渴。
    现在有了薄荷,他喝的水总算是能换个味道了。
    当时苏云娇还劝过:“这玩意特别能长,随便挖几颗种上,来年就能发一大片,村里一整个夏天都有,不用特意储存。”
    对于苏云娇的劝说,林回星只是点了点头:“没事,遇到了我就多摘一点,回头随便抓一点就能泡水,也省了我再摘的时间了。”
    林回星没听苏云娇的劝说,却让她注意到了他喜欢这蔢荷泡的水。
    苏云娇特意挖了几颗薄荷种在院子的篱笆下面,就是为了现在这种时候。
    惦记着田里还没有忙完的活计,苏家人只休息了了一刻钟不到的时间就又下地了。
    林回星虽然还没有休息够,也只能硬着头皮跟上。
    在去田里的时候遇到村里年长的叔伯,对方看着跟在苏大荣背后的林回星,笑着打趣道:
    “大荣啊,你可太有福气了,这林郎君这么尽心尽力的帮着你干活,看着比别人家的女婿还尽心,有了林郎君这个榜样,你以后可难找女婿了。”
    说者无心,听着有意,苏大荣闻言也没生气,笑着回到:“这有什么难找的,小林不是还没有成亲吗,现成的人选。”
    苏大荣这话一出,不止是面前开口打趣的村民,就是林回星,都不由得愣了愣。
    林回星有些意外,毕竟他和苏大荣认识的时间也不短了,按照他对对方的了解,他并不是爱和人开这种玩笑的性子。
    在场的估计也就只有苏家自己人知道苏大荣的意思了,苏云娇羞红着一张脸,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低着头,加快脚步往田里去了。
    看着苏云娇急匆匆离开的背影,林回星有些无奈道:“荣叔。”
    苏大荣被林回星这么一喊,也没再多说什么,朝村里人摆了摆手后,他又抬脚往田里走去。
    林回星只把这件事情当做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被他们甩在身后的村里人却摸着下巴琢磨了起来。
    这苏老二怕不是真的动了让林郎君当女婿的想法了吧?
    要知道林回星在上梁沟可是一个香饽饽,但凡是家里有适龄姑娘的,就没有不想和他结亲的。
    林回星有钱,有本事这一点村里人尽皆知,季娥他们能想明白的事情,其他人自然也能想明白。
    开口打趣的汉子家里就有一个十六岁的姑娘,也在给林回星做着绣活。
    原本汉子觉得自家闺女也不是一点希望都没有,毕竟林回星除了苏云娇那个丫头之外,对村里其他姑娘的态度都是一样淡淡的。
    至于要说林回星对苏云娇又多特殊,也不尽然,按照村里人这大半年的暗自观察,他们都觉得林郎君对苏家那丫头并没有男女之间的情意。
    想来林回星之所以对苏云娇那丫头格外亲近,也就只是看在对方救了自己一命的份上。
    以前苏大荣也并没有表露出过想要让林回星当女婿的心思,他现在突然来这么一出,倒是让不少心里打着算盘的人有些犯嘀咕了。
    林回星只以为是苏大荣随口开的玩笑,也没往心里去。
    倒是苏云娇,小姑娘面皮薄,这一下午都有点不敢和林回星对上视线。
    林回星拔秧苗拔得眼前冒金星,也没注意到苏云娇的异常。
    当天晚上在苏家吃饭的时候,苏大荣见林回星一直在活动胳膊腿,也知道对方这一天是累到了,当即道:“方法我都会了,就这么一点地,我和你婶子她们再忙上两三天也就差不多了,你去忙你的事情。”
    这个事自然说的是造纸的事情,因为家家户户都忙着栽秧,造纸的事情已经停下了。
    材料都是处理好的,就算是只有林回星一个人,也可以慢悠悠地做,等到留的稻田少的人今明两天忙完地里的活后,就有人来给他打下手了。
    之前苏大贵已经说了,要先帮着林回星把他院子里的稻草和树皮芦苇做出来,这会儿腌料池剩下的四十几腌料池里泡好材料,都是他的。
    林回星扒了一天的秧苗确实已经很累了,所以这会儿他也没有拒绝,他的材料总把腌料池占着也不合适。
    他这边越早做完,上梁沟的村民才能越早开始做自己的草纸。
    和插秧一比,蹲在大灶前面烧一整天的火好像都不算什么了。
    上梁沟不缺柴火,大树桩子往灶里一塞,能烧上一两个小时,中间林回星只用时不时往锅里加点水就行了。
    守着两个灶台,林回星又琢磨了起来:之后村里家家户户都要造纸,只有这么两口铁锅好像不够用。
    这大铁锅林回星留着也没用,看在分了两成利的份上,他倒是愿意借给村里人用。
    然而村里二十几户人家,就这么两口铁锅,肯定是要为了谁家用铁锅而争起来的。
    林回星琢磨着自己回头得再多买几口大铁锅过来。
    油灯、暖壶不好卖,这大铁锅可关乎着大家造纸的生计,他们还能不买账?
    第119章
    插秧并不难, 家里需要插秧的田多一点的,如苏大荣一家,最开始忙了三天后, 村里先插完秧的族人就会抽空去帮忙。
    这种时候卓宜抠抠搜搜留下来的肉就派上用场了, 村里人来帮忙做事,工钱什么的可以省, 早晚两餐, 加中午一碗甜水总归是少不了的。
    以前苏大贵从没有觉得自家二十来亩水田多,那会儿只用撒稻种,家里几人一人抱一袋子稻种,一边走一边撒,只用一天时间就能忙完。
    现在改成插秧了,这中间花费的时间就多了。
    卓宜对自家人抠搜, 在外人面前,还是很要强的。
    她自诩自家是除了林回星之外日子过得最红火的, 这种时候自然会发心思把饭菜做的漂亮。
    来帮忙的族人, 早晚都能吃到带着肉味的菜不说, 这饭也是一半粟米, 一半稻谷的两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