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沉戟也就算了,连你也惦记他?
落脚的瞬间,突然想到寒英身上有伤,穆谦立马收了力度,这一脚落到寒英小腿上变得不痛不痒,也就是平日里几个要好的兄弟玩闹的力度:
“你这瞅啥呢?今日不是让你歇着么,怎么跑出来了?”
寒英被踢,立马回神转头,看到自家主子,上下打量了一下,才恍然大悟道:
“没瞅啥,就是瞧着黎先生那件大氅像是殿下的。如今看来,的确是殿下的。”
穆谦这才知道自己误会了,寒英瞧得是大氅,不是黎至清,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故作好奇问道:
“你怎么知道他穿得是本王的?”
寒英憨厚一笑,“您比他高一寸,您的大氅穿在他身上,都快到脚踝了!”
“那什么……你也知道,他大氅被划破了,他身边那个丫头又笨手笨脚的,不会补。”穆谦摸了摸鼻尖儿,梗着脖子,不知道自己在心虚什么,“本王是怕他再病了,还得劳动本王去伺候他!”
穆谦说完,扭头就走。
寒英是个老实孩子,自家主子怎么说,他就怎么听,挠了挠头,想着黎梨姑娘不会补,要不然自己抽空去给补一下?省得他老穿自家殿下的。
等黎至清到了中军大帐,刚想入内却被拦在了帐外。待通报过后,才被请了进去,黎至清刚入大帐,帐帘立马又被放下,似是怕被外人窥探一般。
军帐内肖珏正在上药。肖珏胸口裹着纱布,纱布上已经洇出鲜红的血迹,而下腹豁开了极深的一道口子,侍卫正给肖珏往伤口上倒着止血散。止血散刚一倒上,就被伤口里涌出来的血冲散了。整整一瓶止血散再加上两卷纱布,才堪堪裹住肖珏的伤口。
黎至清近前一看,心中狠狠一揪,心绪翻腾起来,肖珏出身相府,父亲当朝参知政事,兄长贤明远扬,早已题补东府政事堂,肖珏若靠着父兄,走文官之路,必将顺风顺水。他若非心中有北境,又何至于遭这一场罪。思及此处,黎至清语中带了几分敬佩和担忧:
“我在路上遇到流民,得知你受了伤,却不曾想,伤得这般重。还是新伤叠着旧伤!这一道,是今日新添的么?胸口是旧伤开裂了?”
肖珏面色惨白,额头因着疼痛一阵阵冒着冷汗,见黎至清难过,赶忙把衣襟往身前扯了扯,遮掩住胸腹的伤口,然后咧嘴一笑:
“吓着你了?早知道就等换过药再差人去唤你了。”
“你该早唤我来!”黎至清言语中有些微不满。
肖珏苍白的嘴角上仍挂着笑意,“你不是病着么?可好些了?边防军折腾你们了?”
“不过旧疾复发,不碍事的。”黎至清丢下往日嘴角的笑意,皱着眉头一脸担忧,“倒是你,方才瞧着那伤,明显是旧伤未愈,战了几场了?”
“从第一次受伤至今,足足战了七场!这一刀是今天的战果!”肖珏也不再故作轻松。
“连难民都知你第一战便受了重伤,但前线却未乱,皆传你骁勇如旧,我就猜到你是硬撑至今。”黎至清面色凝重,由衷劝道:
“沉戟,京畿能压得住北境的将领,就只剩你一个了,珍重自身吧。”
肖珏闻言不禁自嘲,“至清什么时候也学了京畿那套阿谀奉承,能统兵北境的,怎么就我一个了?”
黎至清索性把话摊开,“沉戟当真觉得我在阿谀奉承?东境临海,南境逾百年无战事,西境有府兵镇守,纵无禁军驰援,仍可独当一面。唯独这北境,但凡开战,禁军与边防军缺一不可。”
肖珏强辩,“诸州有能力的将领不在少数。”
黎至清不以为然,“边防军军士,靠刀头舔血建功立业,全凭战功说话,为将帅者倘无真本事压不住边防军。而禁军各衙门统领多世家子弟,倘无家世,禁军又不肯卖面子。纵观朝野,唯有你以武入朝,曾于北境立下赫赫战功,又出身世家镇得住禁军,你父兄还能坐镇后方,拦着枢密院纸上谈兵的作战指令。”
当前形势,肖珏未尝不知,不过一直自欺欺人,不肯承认当下军队权责不清又处处掣肘的局面,如今被黎至清不留情面地点破,只得道:
“我朝太宗以武得天下,为保江山永固,重文抑武。京畿世家子弟,深谙其道,要么科考入仕,要么靠祖上求个荫官,再不济就守着家业过活,哪个不比醉卧沙场舒坦。反倒是穷苦出身的布衣,请不起先生,上不得私塾,纵知诗书句读,也无财力赶赴科考。若想出人头地,只得远赴边疆,以性命相搏,谋一份前程。他们倒是有几分真本事,可一来武官品阶向来低于文官,二来出身为世家不屑,想要出头着实困难。”
黎至清由衷道:“所以,世家出了肖沉戟,四年后京畿才有将可用!”
黎至清极少夸人,肖珏听了这话本该高兴,可如今却是笑不出来,叹了一口气才道:
“至清你也猜到了,若我此刻退下阵来,北境必乱,我又怎能安心退下?”
黎至清又低头看了看肖珏身前的伤势,递给黎梨一个探寻的目光。
黎梨进帐时便瞧见肖珏那满身或是未收口或是崩裂的伤,此刻嘴唇抿成了一条线,面色凝重地朝着黎至清摇了摇头。
黎至清瞬间明了,肖珏身体已是极限。
黎至清坐在肖珏床边,沉默半晌,似是下定决心一般,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