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姨只得把自己织好的给松开,又重新给他们演示了一遍,这一次应曹丕的要求,她的动作放得特别特别慢,并且织的孔也特别特别大,足够他们看清楚了。
过了一个小时后。
“你们......在干什么?”
下来接水的徐雪筠看到这一群围绕着一圈坐着,低头不知道在念什么的人吓得腿都哆嗦了一下。
好像在举行什么仪式一样。
卫青抬头,对她点了点头,又把手中的一小块东西给她看:“我们在学织围巾。”
双腿并着——为了防止膝盖上的毛线球掉下去,手里捏着长长的毛线针,甚至还学着刘姨放了一段距离的毛线出来,中段在胳膊上缠了一圈。
徐雪筠:“......?”
你说这话的时候为什么这么淡定?
她这个游戏是直接打到冬天去了吗?
不是,你们五个不要这么快的融入到刘姨的中老年生活里啊!这不是你们这个时候该干的事情吧!
她都没学过打围巾啊?
第130章
徐雪筠过来的时候,周围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但她实在太好奇了,所以还是硬凑过来了。
现在正值夜晚,刘姨织围巾的时候,要不然就是在院子里,要不然就是在阳台吹着风,他们现在就在一楼的窗户边上。
窗户开的很大,有清凉的风从窗外吹进来,中间还放着刘姨看的乡村爱情电视剧,吵吵闹闹的。
李世民坐在窗边,手里攥着两根粗粗的毛线针,专注地盯着眼前的毛线球和正逐渐成形的围巾......的一小条。
这是不仅是他第一次尝试织围巾,甚至可以说是他第一次拿针,手法生疏而笨拙,每一次穿针引线,都格外小心翼翼,屏住呼吸,生怕一不小心就前功尽弃。
“感觉比拿刀还累。”李世民叹了口气,他觉得自己可能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因为他虽然认真,但实际上他织的还没有不认真的曹丕来的好。
而且......“为什么我织的围巾越来越小了?”
李世民可以说是满头的问号,他手上的这一条围巾一开始有大概两扎那么宽,结果现在织着织着就只有一扎半那么宽了,还缩水了。
但无论织的怎么样,李世民现在起码也能顺利的织下去,刘禹锡却连怎么织的都还没学会呢,满头大汗的,织着织着就不知道下一针该从哪个洞里面穿过去了。
但这点徐雪筠帮不了他们,她这辈子除了小学的时候有上过手工课拿过针线以外,其他时候她连家里边的针线放哪了都不知道。
毛线和毛线针应该也算是大号的针线吧。
长孙皇后哭笑不得:“二郎这......”
她甚至都不用自己织,光看两眼就知道李世民为什么知道越来越小了——他生怕出错,所以把线拉得格外紧。
也不瞧瞧他织的围巾那是能围在人脖子上的硬度吗,简直像一个厚厚的毯子。
若是让她上去,长孙皇后自信自己能够学会,可二郎就当真不好说了,毕竟人的才能是不互通的,有的人读书很厉害,但是不会做饭,有的人打仗很厉害,字却很难看,二郎会的事情已经有不少了,于纺织一道有无天赋,那可真不好说。
自汉朝起,基本上女子便人人都会刺绣了,因为古代的衣服和帕子之类的东西不好买也不好修,有的破了一点洞,也不值得花大价钱去让人修复,衣服大了也可以改小,有的时候一件衣服能从家里面的长兄一直穿到老幺。
并且买布要比买衣服要便宜不少,所以许多人家的鞋袜,枕巾,都是家中女子自制而成。
长孙皇后也会刺绣,只不过不是为了改衣服,而是绣些帕子,绣些香囊,在如今这个时代算是女子必备的技能了。
看李世民织条围巾急得满头大汗,不断的拆了又织,织了又拆的样子,长孙皇后感觉要怀疑自己了。
这个东西真的有这么难吗?
和一窍不通的李世民和刘禹锡比起来,卫青商鞅和曹丕这三个人的天赋出乎意料的很不错。
商鞅一板一眼的跟着刘姨的步骤,收放有度,织的不能说是最快的,但一定是最标准的。
这一点不止让观看天幕的人没想到,就连商鞅自己也没想到。
卫青的动作稳扎稳打,并且也是几人中织得最快的一个,因为他在平阳公主府中担任骑奴的时候,衣物破了都是自己缝补的,所以虽然织毛衣,织围巾和刺绣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卫青还是很快就领悟了。
至于曹丕......
徐雪筠的目光移向了他,带着点微妙。
因为曹丕不仅适应良好,手下织的很快,甚至还自发找到了织围巾的乐趣,那就是边织边看电视剧,讨论里面的剧情,一心二用,既享乐了,也干事了。
看着他这幅好像她奶奶和刘姨一起打围巾时候的场景,徐雪筠就感觉眼前一黑。
提前少走三十年弯路是吧?
但她终究还是包容的性格,眼前只黑了不到半秒,又立刻恢复了。
虽然此时的场景对她来说真的非常魔幻,但是也没人说年轻男孩不能聚在一起织围巾啊,只是她自己见识的少而已。
主要还是因为织围巾的人是她认识的——她平时可一点都没看出来他们有织围巾的爱好。
徐雪筠生怕自己表露出来什么偏见,再对他们造成心理挫伤,于是努力让自己显得和平时一样:“怎么突然聚在一起织围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