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也不太像,如果说是元朝的,我记得元朝的青花瓷还没有出现过碗这种形制。梁仲自己也有些想不清楚,我猜是清朝的。
景同为什么猜是元朝的?叶之鹤颇感兴趣,之前他们鉴定得最多的还是明清的瓷器,非常少明清之前的器物。
大概是还记得之前鉴定洪武年间的红釉瓷上面那些沉闷的铜锈也是洪武年间瓷器的代表,我总是觉得洪武所承袭的元代瓷器的颜色也较为闷重。项景同给出了自己的理由,也一直坚信叶之鹤说的话,有的时候判断古玩就是要凭借自己的第一感觉。
叶之鹤点了点头,嘴边有些浅淡的笑容,没有赞同也没有否定,而是又看向了梁仲。
梁仲有些捉摸不好,是假的?
清朝年间的青花瓷因为采用了外面流入的原料一种钴料,所以釉色会新亮会浮一些,梁仲又仔仔细细的看过几眼,越发肯定自己的话,色泽秾艳,带点锈斑的颜色,釉层很厚,看起来温润大气,的确是元青花的风格。
这很有可能是仿的元青花碗看不到底部,但是可以看到圈足的釉不到底,微微的露出红色,以及底足外墙留有一些浸润釉色的手指印痕
这些太过于典型的特征让梁仲难以捉摸起来。
叶之鹤叹笑,这就是争议的地方了,也是让我们辨别的地方。
项哥,要不然你直觉一下?梁仲又期待的看向项景同。
项景同站定在那里,一幅神秘高人的样子,只是下一秒就马上破功,他挑着眉,有些不确定的说,是真的?
叶之鹤唇边牵起细微的弧度,有些无奈又纵容的样子,先去看看别的。
鹤哥肯定有答案,不过还要我们猜猜。梁仲打量着叶之鹤的神色,便是这么认为的。
叶之鹤依旧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一双眼眸含笑,视线已经扫到了别处。
书画这里聚集着不少的人,和在瓷器那里的安静比起来,这些人都窸窸窣窣的讨论着,偶尔有些言论争端大过平均声音,又很快的低下来,一幅愁眉苦脸的样子。
看来这幅画真是让他们摸不着头脑。
比刚才更高的玻璃展柜,一幅古画被挂在里面展览,色调泛黄,在玻璃展柜上还额外贴有说明。
这是关于这幅画的来历。
是现在国内知名的黄建亚老先生的藏品,早年的时候黄建亚先生得到了一份岛国的文物和岛国知名的博物馆换回这幅画。
岛国在文物鉴定这方面不差,并且一直想要把华夏的文物带回去,每年到了文物交流的时候,就会有很多境外势力进来。
这也是为什么梁悯康这么受人尊重的原因之一了。
他是头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敢于和外部势力强硬开战的人,当年协会差点□□崩了。
而这幅画黄建亚带回来给朋友赏玩的时候,朋友就发现上面的三枚不同朝代的印用的朱砂很新,怀疑这幅画有点水份。
黄建亚老先生这么多年一直因为这件事情耿耿于怀。
现在交流会更是不惜戳破当年的伤疤,拿出来让大家辨驳一番,就是想要借着大家的力,一定给个答案。
前面一批围着的人点点头又摇摇头离开了,才到叶之鹤他们围绕上去观看。
价值七千多万啊梁仲刚才上网查了一下同类型的画的拍卖价格,大概估算得出这个数。
但真正拍卖可能不止这个数,一般都要再高一点。项景同以前也去参加过什么拍卖会,拍卖会上的拍卖师烘托气氛可是一把好手。
现在值不值七千多万还是未知,贺老的声音突然间插了进来,指向还是叶之鹤,小叶,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
叶之鹤沉思片刻,不好说。
这里的东西没有一件好说的,真难为会长到处找这些东西回来。贺老这话似乎是从鼻孔里挤出来一样,我到觉得这幅吴道子的《罗汉图》是真的,以形写神,画笔纤细,设色清丽,质感贴切可惜不能上手,要不然让我闻一闻,看一看那印泥。
贺老砸砸嘴巴,对于自己不能上手十分不过瘾。
想摸一摸上面的画芯,如果可以上手,鉴别的几率会高过目鉴。
叶之鹤他们离开的时候,贺老还没有走,看样子也是不打算去看别的东西,应该是专攻书画鉴别。
第三样东西则是叶之鹤都很少碰上的
第96章 真假*青铜鼎
青铜器!
青铜器是一种铜锡合金, 有比较强的硬度,不像是瓷器或者其他东西那么脆弱。
华夏的青铜器种类繁复,虽然从隋唐之后青铜器的制造开始不再辉煌, 但依旧存在,而且隋唐之前的年代青铜器制造的数量依旧很多,到底有多少种类的青铜器,青铜器的数量是说不清楚的。
青铜器啊叶之鹤摩挲了一下自己的下巴,看着里面散发着古朴韵味的青铜鼎, 眼神有些悠长。
青铜器这东西我们接触得很少, 这种东西要怎么鉴定, 看内胎和釉色吗?项景同站在叶之鹤旁边, 从头到尾梭巡的着这个并不算大的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