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4章
    但刚才那样的搓,还是会将画芯的部分纤维带起,他在用工具小心翼翼的滴水,修复一些很小的漏洞,幸好也不算多,做完这一步便是要托画芯。
    托画芯用的浆也要亲自调配,至于要怎么调配,也只能是看师傅经验了。
    第72章 发掘*白太湖石(已修)
    吴覆根据原来的材料找到了托纸, 但是托纸的颜色是洁白如玉的,这个时候还要将托纸染色,染成和画芯相衬的颜色。
    在这一步上的功夫也不是一两年可以锻炼出来的, 苏裱的精髓就在于此处了。
    叶之鹤他们满是赞叹的看着,每看一次都觉得这些精致的手艺活非常人所能够完成的。
    还没有完全干的画芯稍微整理一下,吴覆刷上调制好的糨糊水,小心翼翼的将命纸托上去。
    画芯需要平铺没有一丝褶皱,要不然整幅画的效果就会不尽如人意。
    托好命纸之后, 还要等阴干几日, 才检查因为年代久远产生的画面断纹以及虫蛀等原因产生的漏洞, 才开始修补。
    修补也同样是一个很大的工程, 他们今天是看不到了。
    傍晚时分,吴友珍还请他们来家中吃饭。
    今天的直播看起来平淡,可是又很舒服, 考古直播间分流了一些更喜欢关注宝藏的人,愿意留在叶之鹤直播间的粉丝都是喜欢他直播内容的。
    所以一天下来, 直播间里氛围友好, 并不显得浮躁。
    在下播之前,叶之鹤照旧帮他们看了几件东西。
    吴友珍知道他是在直播,科普一些关于古玩之类的知识,以为他只是专攻书画等方面的鉴定, 可叶之鹤现在在直播间, 谈论起竹木牙角器、玉石器甚至是瓷器都是信手拈来。
    明明也只是说三件东西, 吴友珍就是会从他身上的那份自然和写意感觉到他的自信。
    应该在其他类目的造诣也不低。
    随着这些古玩的分类越来越细, 越来越烦躁庞大的知识越来越多, 越来越多的鉴定师或者玩手都是选择专攻一项,很少有年轻人像叶之鹤这样什么都涉猎一些了。
    好了, 我们今天到这里就下播了。叶之鹤对着粉丝们打了个招呼,然后也看到下面粉丝发的一些评论,明天去看看宝藏,那边挖出了不得了的东西,好,去看看也行。
    关闭直播之后,叶之鹤还和梁仲、项景同讨论一下明天的行程。
    早上去看一下宝藏的情况,下午暂时没有什么安排,古玩街这里都被我们转过了。梁仲看了一下行程表说道。
    这个时候就要看东道主的了。
    不远处的灵秀村那里有砚坑,虽然已经开采完毕,但依旧有一些老砚在流传,那边风景也很不错,可以去看看。项景同建议道。
    这也是之前他和朋友打听好的,不过赶过去的话需要不短的时间,应该要在那里住一晚。
    这些项景同都和他们说了,于是就敲定了去那里。
    原来是灵岩砚那里的砚坑产出的砚很不错,早几年我去看了一下,想要买一方砚,后面看到的全部都是附近人用别的石头制的砚,不发墨。吴友珍说道,你们去那里的话要做好心理准备。
    先去看看,我们不一定有收获,粉丝有收获就行。叶之鹤回道。
    很快便到达了吴家,吴家藏在那古玩街坠得远远的一处村子偏远处,围了个院子,院子里还有假山流水,还有亭子,颇为风雅。
    一进来,叶之鹤的目光就被那院中硕大的石头给吸引了。
    这块石头约莫有两米多高,通体白色,曲折圆润,因为长期被水给溶蚀,所以有着大大小小的窟窿,可偏偏就是这些窟窿,将整块石头变得层峦叠嶂,浑穆古朴,有着一种怪趣之美。
    好大一块太湖石!叶之鹤眼中带上一丝欣赏。
    如果是以前,梁仲他们乍一看,估计也就认为这一块石头和普通石头没有什么区别了,那些小区啊学校里到处都是这样的假山。
    可是这些时日熏陶下来,他们也有了一些审美。
    这一块山石先不说材质,看起来颇有一种自然的神韵,像是金鸡报晓,活灵活现,尤其是因为自然的雕琢,仰着头的金鸡没有匠气,反而带着一种欲与天试比高的雄浑志气。
    哈哈,这块太湖石我花了不少功夫弄回来的,喝茶喝茶。吴友珍带着他们来到亭子当中坐着。
    此时落日夕阳,洒下一片耀目金辉,他们这里茶香袅袅,那金鸡还在光影挪移当中,地上的影子更是高挺。
    好茶!叶之鹤浅酌一口,顿觉醇厚回甘,茶水悄然滑入喉咙之后,齿颊还留香,不由得叹道,这才是生活!
    这是玉桂?叶之鹤又问道。
    没错,是玉桂!好东西!吴友珍展示了一下茶叶,神情是全然的满足之色,喝了一口,眉宇间的疲惫也渐渐散去,整个人都变得轻松自在起来。
    那被展示的茶叶条索整齐匀称,微微卷曲,带着一点褐绿,有一种淡淡的油润的光。
    这茶叶我喝过,挺好喝的。项景同就完全是牛嚼牡丹了,他只品得出哪种茶叶香,但没有神到喝一口就知道是什么茶叶,对酒的研究他还比茶多一些。
    鹤哥,什么是玉桂?我只听说过什么铁观音、龙井。梁仲也不觉得有什么好丢脸的,大大方方的问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