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会鉴宝,但是如果记错的话,这应该是古董!
她将瓶子小心翼翼捧起来,满心的想法都是,这珍贵的瓷器应该在博物馆,而不是这样糟蹋。
“单身狗!为什么这里会有花瓶?”
单身狗满头问号,也说不出所以然,“系统的一切设定都是随机的,本系统也不知道。”
元霄翻了个白眼,将东西小心翼翼包好,准备下山。
回到家中,草草吃了个午饭,就见赵有粮上门找。
“霄霄,千万得仔细些,卖完就回家。”
元霄连连应好,“娘你回去休息,将门用棍子抵上,等我回家给你做晚饭。”
去县里要坐班车,班车都是在公社那边上下车,俩人还要走一段路。
赵有粮见元霄背着箩筐,想要接过来。
“不用,粮子哥,我这东西不重的,我可以!”
箩筐里的东西露了一角,赵有粮看到了是蕨菜和笋,“这东西咱们山上有,却不多,你找了许久吧?下次叫上我一起,山上有野猪,不安全!”
这东西比一般的蔬菜卖得贵一些,因为都是山上来的,不好找。
元霄笑笑,“就这些,卖完也就没了!”
她箩筐里的蕨菜,又嫩又绿,还清脆爽口,可比一般山上采的好多了!
两人到了公社,排队买车票花了一毛钱。
满满当当排队站了许多人,赵有粮在元霄后头扶着框,两人费了老大劲儿才挤上车。
人太多,自然是没地方坐的,元霄这个小身板简直要被淹没在人群中。
不得不说,生活在后世真的是很幸福了。
这个班车就像是步履蹒跚的老人,走两步就得喘,晃晃悠悠过了一个多钟才到县城。
元霄透着缝往车外看,这里多是平房,也有楼房,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往,和后世当然没法儿比。
可是比之大阳村,这里堪称繁华。
赵有粮带着元霄下车,拐了几个弯,逐渐远离人群,走进了一个小巷子。
元霄细心记住赵有粮带她走过的路,下次来就可以自己过来了。
穿了几条巷子,视野逐渐宽阔起来,能见到些许人影了。
往里走,就能听到吆喝声,一个小市集映入眼帘。
有一身材稍矮的男人见到赵有粮,笑着跑过来,“粮子,几天没瞧见你了,过来买啥?”
赵有粮给元霄介绍,“霄儿,这是赵福炳,叫饼子就好了。饼子,这是元霄。”
“饼子哥好!”元霄脆生生叫了一声。
赵福炳笑着应声:“好好好!”
介绍完,赵有粮才说出来这里的目的。
赵福炳好说话,也非常热情,带着元霄找了个地方,给她摆摊卖东西。
第12章 第一桶金
元霄将箩筐上面盖着衣服拿开,将准备好的一块干净粗布摊开。
然后把蕨菜和嫩笋一扎扎拿出来。
她事先给绑好了,分量均匀,也不用称,直接卖就好了。
“哟,你这个蕨菜和笋,看起来可真嫩,大阳村还有这好东西!”赵福炳忍不住说道。
这个季节卖笋和蕨菜的也有,但是不多,可否都比不上元霄拿出来的。
“我今天早上摘的,新鲜着呢,饼子哥你稀罕就拿两捆回去尝尝鲜!”
元霄以后还要来卖东西,打好关系总没错。
赵福炳也不是贪便宜的人,直接掏出钱,“咋能白拿,哥给钱,你卖多少钱?”
“一捆一毛二,五分钱加一尺布票也成!”
元霄卖的可不便宜,猪肉也才一毛五一斤。
赵福炳干脆地掏出两毛五,“拿两捆,蕨菜和笋各一捆。”
就当尝鲜了。
元霄给他装了三捆,两人推了好几下,他才笑眯眯收下。
赵有粮走到一旁和赵福炳说话,时不时看看元霄的声音。
她的东西虽然价格高了些,但是卖相好,县城里的人也不差一分两分,不讲价就给钱了。
元霄蕨菜和嫩笋各带了十几捆,最后来了一个老奶奶大方,一次性把剩下的都给买了。
元霄满脸喜意,没想到第一次就那么顺利。
她背着箩筐,跑到一旁数钱。
她今天赚了两块三毛六分,还有四尺布票和两斤肉票和一斤油票。
“饼子哥粮子哥,我请你们去吃阳春面吧!”
她刚才看了一下招牌,一碗阳春面才八分钱,她请得起!
赵福炳立刻拒绝,“哪儿能让你请,走走走,哥请你俩吃!”
国营饭店去不起,一碗阳春面还不成问题。
一行人跑到面馆吃了阳春面,虽然没啥肉味儿,但是元霄却吃得满足。
主要是兜儿里揣了钱,底气也足了。
吃完面,元霄又和赵有粮回去黑市,她刚才瞧见有人卖细粮来着。
大队上分粮食,但是她和娘俩人工分并不多,分到的也少,更不可能拿粗粮换细粮。
供销社倒是有卖粮食,但是要粮票。
不是城里上班的人,哪来的粮票买!
元霄问了一下价格,果断花了一块钱买了十斤,跟宝儿似的轻轻放进了箩筐。
“粮子哥,我还想扯点布给我娘做衣服。”
赵有粮爽快答应,“走,我带你去百货大楼!”
县里的百货大楼比供销社又高档不少,卖啥的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