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0章
    “好了,”见他们争论不休,李牧冷声打断,“贺元晟已经被关押了,等沈济舟和康福寿押解入京,这件事自然会有分晓,明王想要真相也不必急于一时。”
    李珩衍微微躬身:“陛下说的是,出事的是燕阳百姓,想要真相的是天下臣民,但天下陛下的天下,大齐的天下,臣弟食君之禄,所以不免要问上一问。”
    李牧接过刘盛宁递过来的帕子捂着嘴咳嗽了半晌,眼睛一瞬不瞬盯着李珩衍,莫了,沉声道:“阁老说得对,当务之急还是想找一个合适的人去燕阳赈灾,瘟疫蔓延尚在可控范围内,不可掉以轻心,诸卿有谁愿意前往?”
    朝堂之中一时间鸦雀无声,自古以来任何地方一旦出现瘟疫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所有感染者集中起来,死者烧掉,活着的隔离开等死了烧掉,能挨到研制出治疗时疫的方子的是少之又少。谁也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父皇,儿臣愿意前往。”
    一道声音突然传来,所有人都朝前方站着的一人看去,竟是太子。
    众人齐齐一愣。
    太子?
    李长泽出列道:“儿臣身为大齐太子,理应为父皇分忧,燕阳瘟疫已然成势,若朝廷迟迟无法决断,恐怕后面更加难以遏制,儿臣身为太子大难当头义不容辞,愿意前往。”
    “不可!”张译如激动道,“太子关乎国本,怎可置身险境,陛下,老臣虽然年过六十,可身为人臣,只要朝廷有用得上老臣的地方,老臣都义不容辞,老臣愿意亲赴燕阳。”
    有人忍不住道:“阁老年事已高,何必如此。”
    李长泽倒是有些意外这个中极殿大学士,张译如与他素来交情一般,多年以前张译如在内阁之中名望并没有现在这么高,他的老师的两朝帝师贺承礼,张译如更多的是给国子监里的皇子公主和世家子弟们授课,说起来,贺景泠也算是他的学生。
    李长泽请命去燕阳是有自己的私心,也没想让人替他出头,倒是没想到张译如会拦着。
    他一脸坚定道:“阁老所言有理,可孤的命与天下百姓的性命相比孰轻孰重,越是这个时候孤越应该身先士卒,阁老不必多言。”
    张译如还想说什么,晋王率先出声道:“皇兄所言极是,燕阳受此大难臣弟有疏忽之责,若不是臣弟而今不便前往,臣弟也愿意将功折罪。”
    吏部郎中冯小芸道:“殿下乃国之储君,燕阳眼下瘟疫横行,实在不是殿下该去的地方。”
    楚寄远道:“臣附议,请殿下三思。”
    徐安看了眼晋王,出列道:“可燕阳接连遭受大灾,朝廷若不派去一个身份地位足够贵重的人,恐怕难以安抚民心啊,历来大灾之后最容易生出民乱,眼下朝中也唯有太子殿下身份足够贵重,殿下也不必事必躬亲,身边有随行的太医院太医,也不必杞人忧天。”
    礼部紧随其后,赵无端道:“徐尚书所言有理,不是臣等不愿去,只是今年燕阳各种灾情不断,当地百姓必定是惶惶不安,唯有太子殿下前去才能显示出朝廷的重视。”
    楚寄远对赵无端厚颜无耻的嘴角嗤之以鼻,冷哼道:“几位大人这么说晋王殿下前去也不是不行,正好将功折罪。”
    李牧冷冷道:“晋王还未洗脱嫌疑,从今日起禁足晋王府,真相一日不明不得外出。”
    皇帝一言九鼎,话里话外的意思晋王是不会去燕阳的,留在京中也不是为了受罚,而是等着查明真相。
    皇帝之意在明显不过,朝中族人在出列反驳。
    李长泽似乎早就料到是这个结果,燕阳再次出事的风声他还是今日才听说,可见背后之人瞒得严实,李怀安已经没了,他留在祈京接下来只会称为众矢之的,倒不如抽身离开,坐山观虎斗。而且燕阳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去那里事成之后他便是民心所向,地位和今日也不可同日而语。
    李长泽对着李牧道:“父皇,就让儿臣去吧。”
    李牧思考了半天,最后还是道:“既如此,那便太子去吧,太医院中从御医以上的人中挑出半随行,务必护好太子。”
    *
    “贺大人虽然被暂时收监,但他是明王身边的得力之人,想必明王会有办法救他,你也不必过于忧心。”
    “何大哥,你觉得,他是无辜的吗?”贺景泠站在廊下,秋雨丝丝缕缕地斜飞进来,祝安给他拿了件披风,看出来了他心情不好,披风给他迅速披上就跑了。
    “这……”何升欲言又止。
    这明显是一场局,只是不知道针对的是太子还是晋王,或者说,是皇上。至于贺元晟在四中扮演什么角色,不明真相的时候,谁也没办法轻易下定论。
    “朝廷中有人和燕阳州官沆瀣一气才导致了燕阳如今的惨剧,他们把消息瞒得那么严实,极风楼连半点风声都没探到,以至于现在我们如此被动。”
    何升有些愧疚道:“这件事是我的疏忽……”
    “李珩衍心机如此之深,手段狠辣更是常人难及,他如此冒头是有备而来,听闻宫中传闻陛下身体日渐虚弱,怕是有人按捺不住了。”
    贺景泠只感觉浑身一阵冰凉,他可以接受贺元晟与他分道扬镳,也可以接受他为了往上爬不择手段,可他无法想象,但却是摆在他面前的事实——贺元晟是李珩衍的人,而燕阳一事又直指晋王,那便只有一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