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师傅,我帮来婶子,那是因为我们是邻里,你和贺庭岳也是多年的情分,不是为了鸭子的事。”
李师傅笑了起来,“我走过的路,比你吃过的盐还多,当然知道了。你别多想,我做这事儿,除了为了你们,也是为了二厂。一到冬天,牲畜都不爱长肉,工人们都不知道素了多久,也该给大家加个餐了。”
“好,我让他们抓紧把东西送过去。”
送走了李师傅,姜榆心里的激动还没平息下来。
八毛一斤,也足够他们赚一笔了!
她飞奔进厨房,想告诉贺庭岳这个好消息。
他笑了声,“我刚才听见了,明天先去二厂把户口的事办好,再去找六子。”
姜榆道:“我还想拉阿野入伙,让他也赚上一笔。”
“好,去客运站给他们培训,我也带上阿野。你上回不是说他对这些感兴趣,我带他去见识见识。”
学会这些不一定能用上,但多学一些总是好的。
酸菜鱼和红烧鱼块做好,贺飞燕和两个孩子刚好到家。
“哇!今天吃鱼吗?”贺飞燕连忙洗手,迫不及待钻进屋。
一家人饱餐一顿,贺飞燕才想起姜榆今天办的事。
“顺利吗?”
姜榆点点头,“我爸妈是个糊涂人,但村里的大队长是个明白的,没有为难我。”
“那就好,菲菲的婚期定下了,这个月底,她今天过来找你,你不在家。”
原本谢菲菲的婚事早该提上日程,架不住林长安的爸爸太强势,屡次干扰。
姜榆算了算时间,明天她还想去找赖六子,还是等他们把鸭子收上来,自己再拎着两只鸭子去找谢菲菲好了。
“定下来就好,以后日子是他们过的,领了证,他爸再怎么强势也没办法。”
隔天一早,姜榆带着钱出门。
她先去二厂,把户口的事落实下来,然后又走了一趟街道办。
走完了各种手续,把户口迁进,她心中才安定下来。
从街道办走出来,姜榆还跟做梦似的。
她有了自己的工作,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户口也捏在自己手里。
她以后再不会被人拿捏,当成货物一样卖掉!
姜榆心中澎湃,觉得这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办好了户口,她才去找赖六子。
赖六子提心吊胆这么些天,抓心挠肝,就等着姜榆过来。
今天她带来的这个消息,对他来讲简直是天大的惊喜!
“嫂子,这么说我们能打着二厂的旗号,去乡下收鸭子了?”
姜榆跟着笑了起来,“去找二厂开批条,光明正大去收鸭子。”
最难的问题解决了,现在需要说清楚的便是他们能吃下多少。
“我和铁牛两个人凑一凑,可以拿出五百块钱。”
一斤鸭子四毛钱收,他们八毛钱卖给二厂,利润将近一半。
“我打算拉阿野入伙,他那边不知道能凑多少,我这边拿出七百,够吗?”
赖六子点点头,“先收这么多,还不一定能凑出这个数。”
那边很多人养鸭子,平均一家收十只,也得几十户人家才能凑足几百只鸭子,不是简单的事儿。
“他们既然挨家挨户养鸭子,家里肯定也有不少鸭蛋吧?”
赖六子一愣,这还真不知道。
“应该有,我到时候问问,嫂子你要吗?”
“要,现在大冬天什么都没有,买来做咸鸭蛋,偶尔煎个鸭蛋也不错,市面上鸭蛋是八分一个,你看看收购价多少,能抽个两三分钱也不错,二厂肯定也要。”
赖六子恍然大悟,他差点忘了鸭蛋也能挣钱。
“行,回头我问问。”
姜榆交代道:“除了鸭子,你可以多看看,只要是能吃的,食堂肯定收,这会儿那边正缺食材呢。”
这么大一个厂子,每天的粮食和肉菜消耗量是惊人的数字。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偏偏每年一到冬天,便是物资最为紧缺的时候,采购员也惆怅。
这时候他们送上食材,他们一准高兴。
“我明白,我会和铁牛留意。”
姜榆和他交代清楚就要离开,走出门又回过头。
“你们两个能忙得过来吗,要不让阿野陪你们去?”
赖六子摆摆手,“不用,我和铁牛两个就行,就是麻烦嫂子把二厂的批条给我弄来。”
“行!”
第174章 挣钱
从赖六子这边出来,姜榆又去找姜野。
姜野一听说可以挣钱,当然要参与。
但是他钱不多,满打满算就凑了两百块钱。
姜榆感叹:“你这是一点钱都没花啊,竟然还能凑出两百。”
姜野笑道:“到了姐的手里,很快就能翻倍。”
姜榆嗔了他一眼,“回头咸鸭蛋做好,你带学校里吃,能顶上一道菜了。还有,你姐夫要去客运站给司机师傅们上培训课,教他们修车,你也跟着去学。认真点,听到了吗?”
姜野满脸惊喜:“姐夫这么厉害?”
姜榆点点头,笑了起来,她也觉得贺庭岳很厉害。
“你好好学,你以后也可以跟你姐夫一样厉害。”
姜野重重点头,“等以后我能耐了,也给姐撑腰!”
“好,姐等着!”姜榆拍拍他的胳膊。
姜野拿了两百,姜榆干脆拿出八百,凑足了一千块钱。
准备好了一切,姜榆把一千块钱和批条交给了赖六子,嘱咐他们小心行事。
赖六子便光明正大和铁牛开着拖拉机往平谷县去。
不出两天,他们俩便拉着五百只鸭子来到了二厂后门,卸货的地方。
不多时,便瞧见李师傅跑了出来,身后跟着负责食堂采购小刘和张主任。
“张主任、小刘,这位就是我们二厂宣传科即将任职的干事,姜榆。”李师傅主动介绍。
姜榆率先开口:“张主任,小刘同志,我们这次拉回来五百只鸭子,你们看看有没有地方能安置这些鸭子?”
张主任和小刘脸上都浮现激动的神色,一到冬天,采购就成了老大难的问题。
他们采购部的同志,头发都能掉一圈。
二厂的领导和职工们成天抱怨没肉吃,他们难道不想吃肉吗?
不是钱的问题,是你有钱都买不到!
“小姜啊,我们二厂的工人们能吃上一口肉不容易,得亏了你啊!”张主任看着拖拉机上的鸭子,两眼冒光。
姜榆连忙道:“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主要是多亏了六子和铁牛,他们才是辛苦。”
张主任连忙走上前,一手一个,握着赖六子和铁牛的手。
“两位同志,真是辛苦了!辛苦你们了!”
赖六子和铁牛受宠若惊,这辈子还没和厂领导握过手呢。
铁牛脸色涨红,蹦不出一个字来。
还是赖六子镇定,点点头:“为人民服务,我们应该做的!”
小刘激动道:“主任别说了,先把东西卸下来吧。”
生怕这些鸭子飞了。
张主任连连点头,“对对对,先把鸭子卸下来,我们食堂后面地方大,多的是地方养鸭子。”
不过兴许这五百只鸭子根本养不了多久,就得抹脖子进食堂。
赖六子和铁牛充满干劲,帮忙搬货。
除了五百只鸭子,还有很多干货。
“这是腊鸭,不知道食堂这边收不收?我们尝过,味道不错。”
当地老乡养了好些鸭子,吃不完的时候就会做成腊鸭储存起来。
那边养鸭子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挨家挨户都养,地处偏僻,政策问题根本管不动他们。
领导班子家里都养鸭子,还怎么管?
“要要要!腊鸭好啊,容易储存,不会坏!”
腊鸭同样是五百只,但这重量可比不上活生生的鸭子,平均一只才两斤左右。
老乡放了不少香料制作,烟熏味足,成色看着十分不错。
浑身都是肥厚的肉,价格提了两毛钱,一斤算一块。
姜榆偷偷问道:“这腊鸭你们多少钱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