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3章
    乾清宫里,闭目养神的皇上,听着庆嫔和玫嫔合奏的《渔舟唱晚》,心思逐渐平定了下来。
    他轻轻张开眼睛,玫嫔娇媚,一手琵琶撩人心弦,庆嫔端庄秀美,弹琴时浅笑嫣然。
    自已有这么多善良可爱的妃子,为什么要受青樱的气!
    不过,之前一直没注意,这庆嫔年纪稍长一些,反而更好看了,像年轻时的绿筠。
    皇额娘身边的庆嫔这么关心自已,可见皇额娘也心疼他,青樱还去挑拨他和皇额娘的关系,是何居心。
    皇上告诉自已,不要去想青樱,要多想开心的事儿。
    于是他决定,今晚宣庆嫔侍寝。
    独自一人回来的白蕊姬,准备将公主送回慈宁宫,她额娘现在侍寝顾不上她咯。
    没想到,白蕊姬在寝殿,看到了让她落泪的一幕:
    小小的永璂,正搂着躺在床上的璟兕,为她静静地唱着安眠曲。
    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它遮窗棂~
    白蕊姬不愿意打扰这美好的一幕,她从心里涌起骄傲和辛酸,她的宝贝儿子是一个贴心善良的孩子………
    第129章 永璋心急咯
    青樱开心地回到延禧宫时,正看见菱枝拖着一大麻袋东西回来。
    兢兢业业的菱枝还不知道,自已刚刚差点就被主子给送进慎刑司了。
    青樱看着从远处费力拖着东西过来的菱枝,皱皱眉头,这多不体面?
    “菱枝啊,这些我送去的元宝怎么拖回来了?”
    菱枝一脸委屈,什么叫主子送去的,明明是她亲手叠的,她亲自送的,主儿也没告诉她这是给死人烧的啊。
    安吉大师前面顾及主子心情,把这些都放在偏殿了。
    今儿不知道怎么回事,宝华殿的其他僧人非要她全都带走,还说以后不准延禧宫的人再去了。
    菱枝虚心问了才知道这元宝的作用,道了好久的歉。
    青樱被菱枝盯的心虚,于是用虚弱的语气说:“我累了,菱枝,这些都扔了吧,你服侍我去歇会儿。”
    菱枝把这些元宝放在一边,只能进去侍奉主子了。
    钟粹宫里,绿筠、海兰和婉茵正在给永琪和永瑢做今年秋天去木兰秋狝时的护膝。
    听闻今日乾清宫里安吉大师破除谣言一事后,海兰放下绣案,轻轻叹气:
    “娴贵人走了狗屎运吗,怎么这种事还有安吉大师来主动破除谣言。”
    绿筠笑说:“她人淡如菊,安吉大师身为藏传佛教的宗师却不能置身事外。”
    其实这谣言一事,钟粹宫的翠儿和果儿,也奉主子的命令做了一回推手。
    婉茵曾经担心过,推动流言会不会太恶毒了。
    海兰却牵着婉茵的手说:“姐姐,你忘了她怎么欺负你和璟琳的?忘了她污蔑嬿婉负心?忘了她说庆嫔妹妹私通?如今只不过是把她说过的话,洒洒水般的还给她,怎么就恶毒了?”
    绿筠也深以为然,忠厚老实人也是会被逼急了的,青樱这不是逮着老实人欺负吗。
    况且这个流言不是翠儿和果儿传出来的,只不过是大嘴巴了一点,到处和人聊一聊,怎么啦。
    许她青樱到处送汤,不许她绿筠找人聊天蛮。
    婉茵被两位姐妹说服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用愧疚。
    当然,海兰是有一丝愧疚的,但不是对青樱,是对皇后娘娘。
    这些流言给皇后娘娘添麻烦啦,让皇后娘娘费心了。
    绿筠和海兰决定,再拿出一大部分珠宝首饰来给和敬公主添妆作为补偿。
    绿筠也有一丝愧疚,当然也不是对青樱,是对青樱身边的那个小丫头菱枝,幸好皇后娘娘心善,没让菱枝真的去慎刑司。
    绿筠叫来翠儿,让她拿着五十两银子去一趟延禧宫,偷偷地把这钱给菱枝。
    再把乾清宫的事儿给菱枝说一下,好防着娴贵人点。
    毕竟永璋掌管商部,自已又做生意,她们在钱财上富足的很。
    三人正说着,只见外面风风火火,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后面带着一个捧着箱子的小太监,进来啦。
    “永璋给额娘、愉娘娘,婉娘娘请安。”永璋接管商部以后,充分发挥他做生意的才能。
    别人是和人做生意,他不一样,他除了和人,还和西洋、南洋做贸易。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不爱读孔孟的永璋,在打造大清的商业版图。
    绿筠看到眼前的大儿子,不禁想打趣一番。
    “快起来,这半个月没回来,见天儿的除了去商部府衙,就是去观音保家,看来啊,咱们贝勒爷已经把我们三个额娘忘光了。”
    海兰也撇过嘴去,姐姐逗永璋,她必须配合。
    婉茵只骄傲地看着永璋,一脸的温柔宠溺。
    永璋看看三位额娘,嘿嘿一笑:“永璋也是为了给额娘们找一位称心如意的儿媳啊。额娘们快猜猜,这次儿子带了什么好玩意儿?”
    绿筠哼一声,转过头来说:“左右不过是什么珠宝首饰,本宫见多了。”
    永璋摇摇头:“非也非也,这次的礼物够三位额娘后半生用了。”
    三人这才齐刷刷看着永璋,儿子搞了个大的?
    可别犯国法啊。
    永璋掀开小太监捧着的箱子,从最上层拿出来三张薄纸。
    这可不是普通的纸,这是———永璋新开的三家香料铺子的地契和房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