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8章
    后半辈子她只想守着雍儿好好的活着。
    想到这里,玄檀月慈爱的看着怀里的玄雍,玄雍察觉到视线,抬头对着玄檀月一笑。
    江寒矜将玉佩接了过来,玉佩是个龙形,这城池还属于玄皇朝,应该可以狐假虎威一番。
    “走,我们进城去。”
    江寒矜和玄檀月再次回到城门守卫这里,守卫一见到两人又来了,不耐烦的挥挥手道:“没有身份证明我们是不会放你们进城的,你二人还是速速去寻回身份证明的好。”
    江寒矜笑了笑,将手中玉佩在守卫面前一晃,小声的开口:“小哥,不是我们不愿意拿出身份证明,我跟姐姐都是奉命行事,你就通融一下。”
    守卫皱紧眉头,“把你那玉佩给我看看。”
    江寒矜将玉佩递给守卫看,守卫定睛一看,当即吓得腿软起来,龙玉!
    能用上龙玉的那都是天家的人,见龙玉者跪。
    看看两人的穿着很是普通,不起眼的样子。
    可那妇人身上的衣服料子不是一般人能穿上的。
    这两人肯定是从皇城来的,皇城的都是大人物啊。
    至于冒充这种问题呢,守卫根本就没想过还有人敢在玄皇朝冒充天家的人。
    守卫脸上情绪一收,一张黑红的脸上布满狗腿的笑意道:“这位小姐,刚才小的多有冒犯,还望海涵,需要我护送你们进城吗?”
    玄檀月正欲拒绝,江寒矜却抢先答应,“麻烦这位小哥带路了。”
    “我的荣幸我的荣幸。”守卫小哥和旁边的人说了两句,便带着江寒矜三人入了城。
    等到了城中,江寒矜便向身边的人打听卖马的位置。
    “小哥,你知道这哪里有卖马车的吗?”
    “马车?这你算是问对人了,我家就是卖马儿的。”
    江寒矜跟着守卫去了他家,就像守卫说的一样,他家确实是卖马儿的。
    第54章 【买马】
    江寒矜看上一匹枣红色的马,精神奕奕的模样看着就喜人。
    再者,她看见马儿身上的气息和其他马的不一样。
    应当是开了一点点灵智的马。
    开了一点点灵智的马比没开灵智的马好管理。
    守卫见江寒矜围着那匹枣红色的马儿转圈圈,也知道这是看上了,当即站在门口大喊一声,“娘!有客人来买马了!”
    “哎!来了!”
    守卫的娘从屋里走出来,见是两个长得漂亮的姑娘,眼睛一亮,尤其是那个被抱在怀里的小娃娃,长得那叫一个好看。
    马大娘冲着玄檀月热情开口道:“客人要买什么样子的马?我们家的马是这梨花城里最好的马!选我们家的马可算是选对了。”
    江寒矜伸手摸了摸枣红色马儿的头,转头看向马大娘问道:“大娘你这马儿怎么卖?”
    马大娘眼里闪着精光,比了一个五的手势,江寒矜收回手不明所以的看着马大娘。
    “五百两,我家的红枣最是通人性,小姐你买了绝对不后悔。”
    “可你家这红枣是揣崽了的母马…”江寒矜故作为难的语气。
    虽然不知道马儿是个怎么卖的,但也知道这家人这么着急出这匹马肯定是有什么急事所以才这么着急。
    不然也不会连怀孕的母马也扔出来卖了。
    马大娘哎了一声,“揣着崽不影响的!”
    “两百两我买两匹马加马车,行不行,不行我去别家买。”
    江寒矜作势就要走,虽然下品灵石也可以拿来买马,但人家不识货啊,不识货你不得讲价?
    就算识货也得讲价吧。
    讲完价,她再去典当铺子把下品灵石一卖,卖了的钱再回来买马,少花一笔是一笔。
    马大娘连忙拉住江寒矜道:“哎哎哎,小姑娘价格方面咱们可以好好说,我家这马质量是真可以,买了你真不亏。”
    江寒矜点头,“你家的马儿养的好,但我也不是傻子,我家里就有人养战马,价格方面我也是懂一点的。”
    江寒矜似有似无的透露一点点消息,假装自己的来头不小。
    之所以她愿意在这花时间扯这些讲价,是因为这人说的没错,她家的马质量确实不错。
    每匹马的皮毛都很光滑,像擦了油一样,看着就舒服。
    脖子上的毛一绺一绺的,四肢粗壮且长,骨骼坚实,两只耳朵竖起看上去十分机敏一看就很健康。
    尤其是她看上的那匹枣红色的马儿,颜色漂亮不说,模样长得还很好看,喜欢。
    马大娘眼睛一转,家里养战马?战马谁家能养,除了将军和天家……
    难怪这小姑娘看着就气度不凡。
    可一想到两百两,她就觉得心痛。
    这小姑娘看着人小小的,怎么砍价这么狠,刚刚好砍在她的命脉上。
    两百两不是不能卖,就是价格卡的刚刚好。
    玄皇朝的马儿不算贵,普通马儿二十两就能买一匹,不过马大娘家的马是专供给官爷们的,品种质量比起其他家的自然好,价格嘛肯定更贵一些。
    基本上都是一百两一匹。
    她还以为这小姑娘是个好糊弄的主儿呢。
    江寒矜见马大娘还在纠结,便开口道:
    “大娘要是觉得不行,那就算了,走,姐姐,我们去别家买。”
    两人作势就要走,马大娘赶紧再次拉住江寒矜,一脸心痛的开口,“两百两就两百两,进来吧。”